第五章 日常缱绻
旅行归来,生活似乎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但亲昵已悄然融入日常。陈都灵只要没有夜戏,总会想办法溜到林志玲的公寓。
她会带着一身微凉的夜气进门,然后被林志玲用温暖的拥抱和轻柔的吻迎接。
“吃过饭了吗?”林志玲总是这样问,语气温柔。
“还没,想和你一起吃。”陈都灵会依赖地靠在她身上。
于是林志玲便会系上围裙,在厨房里为她忙碌。陈都灵也不闲着,跟在她身后,偶尔从后面抱住她,或者偷尝一口刚做好的菜,换来林志玲宠溺的轻笑。
吃饭时,她们会坐在厨房的小吧台边,分享同一碗汤。陈都灵会发现林志玲悄悄把她爱吃的菜都推到她面前。
“志玲,”某次饭后,陈都灵轻轻玩着林志玲的手指,“我有时候觉得,能这样和你在一起,像做梦一样。”
林志玲反手握住她的手,指尖在她掌心轻轻划过:“那我们就一直把这个梦做下去,好不好?”
她们开始共享生活空间。陈都灵习惯用的那款清新调的沐浴露,渐渐也出现在林志玲的浴室。林志玲的衣帽间里,开始出现属于陈都灵的、更年轻休闲的衣物。有时候陈都灵起晚了,会随手套一件林志玲的丝质衬衫,宽大的衣服罩在她纤细的身子上,带着属于林志玲的优雅香气。
周末的早晨,如果没有工作,她们会一起赖床。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陈都灵总是醒得早一些,但她从不急着起床,而是侧躺着,静静看着身旁仍在熟睡的林志玲。
睡着的林志玲褪去了所有光环,显得格外宁静柔和。陈都灵会看得入迷,忍不住用指尖极轻地描摹她的眉骨。
往往这时,林志玲会缓缓睁开眼。初醒的眸子带着些许朦胧,在看清是陈都灵后,便会漾开温柔的笑意。
“早。”她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微哑。
“早,姐姐。”陈都灵凑过去,在她唇上印下一个轻柔的早安吻。
这个吻不会太久,但足以让一天都变得美好。
第六章 风波暗涌
然而,她们身处的是聚光灯下的世界。
一天深夜,陈都灵刚回到林志玲的公寓,经纪人的电话就来了,语气严肃:“有狗仔拍到你们前后进出公寓的照片,还有一些比较亲密的接触。”
陈都灵的心一沉,看向刚从卧室走出来的林志玲。
“拍到什么了?”她强迫自己冷静。
“画面比较模糊,但能认出是你们。有在停车场,她帮你整理头发的,还有在窗边,拥抱的影子。”经纪人语气凝重,“消息暂时压下来了,但对方开价很高。你们到底到什么程度了?”
挂了电话,陈都灵把情况告诉林志玲,语气带着担忧:“可能是我太大意了……”
林志玲沉默片刻,轻轻将她揽入怀中:“不用道歉,我们在一起,迟早要面对这些。”
她们的身份差距、年龄差距,在这个环境下,一旦公开会掀起怎样的波澜,她们心知肚明。
“你怕吗?”陈都灵在她怀里抬头,眼里有关切。
林志玲看着她,摇摇头,嘴角带着温柔的弧度:“和你在一起,我就不怕。”她顿了顿,“但我们需要好好商量怎么应对。”
她们坐在沙发上,握着手,冷静分析各种可能性。最终决定暂时按兵不动,但做好最坏打算。林志玲动用多年人脉,试图将影响降到最低。陈都灵也坚定表示,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退缩。
这个夜晚,公寓里多了一份并肩作战的坚定。
第七章 坚定选择
幸运的是,预想中的风暴没有立刻降临。但这次事件像一记警钟。
经过这次风波,她们对彼此的感情有了更深的确认。那不仅仅是心动,更包含了愿意为对方承担风险的决心。
在一个月色很好的晚上,她们又来到顶楼的落地窗前。
“志玲,”陈都灵轻声问,“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得不面对公众,你会后悔吗?”
林志玲转过身,面对着她,神情是前所未有的郑重:“都灵,看着我。”
陈都灵依言转头。
“我活到这个年纪,很清楚什么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她握住陈都灵的手,放在自己心口,“这里,因为你,才变得这么满。外界的声音可能会让我们难熬,但比起失去你,那些都不算什么。”
她的目光清澈坚定:“我选择了你,就不会后悔。无论未来如何,我都和你一起。”
陈都灵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我也是,”她哽咽着回握,“我认定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放手。不管别人怎么说,你都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月光洒在相拥的身影上。这一刻,爱情不再是风花雪月,更是深入骨髓的信任和义无反顾的选择。
第八章 异地的思念
由于工作安排,陈都灵需要进组两个月,取景地在新疆。
机场送别时,她们只能克制地拥抱,轻声叮嘱。陈都灵一步三回头,直到身影消失。
分离的日子,手机成了最重要的联系工具。陈都灵会拍下戈壁滩的日落,雪山的白雪,还有自己穿着戏服、脸上带着高原红的照片发给林志玲。
「看,像不像两个红苹果?」她指着自己的脸颊,笑得腼腆。
林志玲则会拍下台北的雨天,自己插的花,新学的菜品。「今天下雨了,想起你总不爱带伞。一切安好,勿念。」
夜晚是她们雷打不动的视频时间。无论多晚收工,陈都灵都会拨通视频。屏幕那头的她常常带着疲惫,但看到林志玲的瞬间,眼睛就会亮起来。
“姐姐,今天吊威亚,好高,但想到你,就不怕了。”
“这里星空好美,真想和你一起看。”
她絮絮叨叨说着片场的点滴,林志玲就温柔地听着。
有一次,陈都灵因为一场情绪戏久久无法出戏,视频时情绪低落。林志玲没有多问,只是用她柔美的声音,给她念了一段舒缓的散文。
“志玲,”陈都灵看着屏幕,“你的声音,好像有魔力。”
“那以后天天念给你听。”
“说定了哦。”
距离没有冲淡感情,反而让思念发酵得更加醇厚。
第九章 惊喜重逢
陈都灵的戏份提前三天杀青。她连夜改航班飞回台北,想给林志玲惊喜。
到达公寓楼下,看到那扇窗还亮着灯。她悄悄上楼,用钥匙开门。
书房透出光亮。陈都灵蹑手蹑脚走过去,看到林志玲正坐在书桌前,戴着眼镜,专注地看着电脑。
陈都灵靠在门框上,静静看着这幅画面。
林志玲若有所觉地抬头,看到门口风尘仆仆却笑容温暖的身影,愣住了。
“都灵?”她难以置信。
“嗯,我回来了。”陈都灵张开双臂。
林志玲立刻起身,甚至顾不上摘眼镜,快步过来紧紧抱住她。
“怎么提前回来了?也不告诉我?”声音带着哽咽。
“想给你惊喜。”陈都灵埋在她颈窝,“我好想你。”
“我也好想你。”林志玲捧起她的脸,仔细端详,“瘦了。”
“那边紫外线强嘛。”陈都灵满不在乎,踮脚吻上思念已久的唇。
这个吻带着远途归来的风尘和刻骨的思念,热烈而绵长。
第十章 裂痕初现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次业内聚会。
林志玲受邀参加一个慈善晚宴,主办方委婉希望她邀请一位能提升关注度的年轻艺人。出于复杂的职业考量,以及一丝不希望陈都灵过早置于这种可能被过度解读场合的心态,林志玲邀请了另一位近期有热门作品、气质清新的新人女演员。
她并未刻意隐瞒,闲聊时像提及寻常工作般告诉陈都灵。陈都灵正在看剧本,闻言动作顿了顿,轻轻“嗯”了一声,没多问。
晚宴当晚,媒体拍到林志玲与那位新人相谈甚欢的照片。报道用“神仙同框”、“前辈提携”渲染。
陈都灵从一个也参加了晚宴的朋友那里,看到了几张未被发布的“后台照”。照片里,林志玲微微侧头倾听那女孩说话,唇角带着她熟悉的温柔笑意,甚至有一张,林志玲正抬手,似乎要帮对方整理肩头——那是林志玲习惯性的体贴动作。
朋友随口调侃:“看来林志玲姐姐很欣赏这位嘛。”
陈都灵盯着照片,心脏像是被轻轻攥住。她知道林志玲的温柔是一种教养,对很多人都如此。可是……看到林志玲对别人也做出类似举动时,一种混合着不安和自卑的情绪,悄然滋生。
第十一章 无声的疏远
陈都灵没有质问,也没有吵闹。她的性格里有种执拗的骄傲和敏感。她开始变得异常“懂事”。
她以“剧组排练紧张”为由,减少了去林志玲公寓的频率。即使在一起,也常常显得心不在焉,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不再主动索要拥抱。当林志玲像往常一样想亲近她时,她会下意识地微微退缩,或找借口转移话题。
林志玲敏锐地察觉到了变化。
起初,她以为陈都灵只是工作太累。她尝试更温柔地关怀,得到的却是陈都灵避重就轻的回应:“没事,就是有点累。”“挺好的,姐姐别担心。”
那种客气和疏离,让林志玲感到困惑和不安。
直到有一次,她们一起看电影,林志玲习惯性地想揽陈都灵入怀,陈都灵却身体一僵,不着痕迹地挪开一点,轻声说:“这样靠着有点热。”
林志玲的手臂悬在半空,心中的失落达到了顶点。
第十二章 冰点与爆发
转折发生在一个雨夜。
林志玲推掉重要饭局,特意空出时间,想和陈都灵好好聊聊。她亲自下厨,做了一桌陈都灵爱吃的菜。
陈都灵来了,带着湿气和疲惫。安静地吃完饭,她提出:“姐姐,我今晚还是回自己那边住吧,明天一早有通告。”
这已是这个月第三次。
林志玲看着她,窗外雨声淅沥。她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回避。
“都灵,”声音温柔,却带着一丝颤抖,“告诉我,到底怎么了?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陈都灵低头沉默。
“如果是我哪里做得不好,你一定要告诉我。”林志玲走近想握她的手,却被躲开了。
这个躲避的动作,成了压垮林志玲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陈都灵!”她第一次连名带姓叫她,声音带着压抑的痛苦,“我们之间,什么时候需要这样猜来猜去?你到底在别扭什么?”
陈都灵被她的语气惊得抬头,看到林志玲眼中的心痛和失望,一直强撑的冷静瞬间崩塌。
“我在别扭什么?”她声音带着哭腔,“我别扭你为什么带别人去晚宴!别扭你为什么对别人也那么温柔!别扭在你心里,我是不是和那些仰慕你的人没什么不同!”
她终于将积压的情绪吼了出来,眼泪滚落。“我看到那些照片了!你对她笑,你帮她整理……那些明明都是……”她哽咽着说不下去。
林志玲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症结在这里。
看着陈都灵泪流满面、脆弱又倔强的样子,林志玲的心像是被刺了一下。她不是生气,而是懊悔。
第十三章 追悔与挽留
“所以,你这段时间的疏远,就是因为这个?”林志玲声音软了下来。
陈都灵别开脸,眼泪掉得更凶。
林志玲走上前,这一次没有给她躲开的机会,用力却温柔地将她拥入怀中。陈都灵挣扎几下,但林志玲抱得很紧。
“对不起……都灵,对不起。”林志玲的声音充满歉意,“是我不好,是我考虑不周,忽略了你的感受。”
她轻轻拍着陈都灵的背:“邀请她,纯粹是工作考量。我对她的照顾,只是前辈对后辈的礼节。在我心里,没有人能和你相提并论。”
陈都灵在她怀里微微颤抖。
“是我太习惯社交场合的应对,却忘了我的都灵会难过。”林志玲继续反省,“我保证,以后任何可能让你误解的场合,任何可能让你不舒服的事情,我都会提前和你商量,或者直接拒绝。好不好?”
她松开怀抱,捧起陈都灵泪湿的脸颊,迫使她看着自己。林志玲的目光里满是焦急、懊悔和浓得化不开的爱意。
“陈都灵,你看着我。”她声音带着恳求,“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是我想共度余生的人。除了你,我谁都不要。”
这番直白深情的告白,像暖流注入陈都灵冰冷不安的心田。
“你……你下次不许那样对别人笑……”她抽噎着,说出幼稚的“要求”。
林志玲心中巨石落地,连忙保证:“好,不对别人那样笑。我的笑容,只给我的都灵。”
她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吻去陈都灵脸上的泪痕。
这个雨夜,一场因误会和安全感缺失引发的冷战,终于在眼泪、解释和深情的告白中消融。
第十四章 镜中之影
和好后,林志玲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她更注意社交距离,会主动提及陈都灵,用“我家小朋友”这样的称呼。工作安排上,凡可能产生暧昧解读的邀约,都会与陈都灵沟通。
她变得更“黏人”。每天雷打不动的问候,即使再忙,也会抽空发信息让她安心。
有一次,陈都灵在采访中提到小时候想学钢琴但条件不允许。没多久,一架白色钢琴送到公寓。陈都灵惊讶地看着林志玲,对方温柔笑说:“现在学也不晚,我可以当你的第一个听众。”
陈都灵扑进她怀里,感动得说不出话。
然而,有些东西在心底悄悄生根。
一次偶然,陈都灵在林志玲书房发现一本旧相册。里面是林志玲更年轻时候的样子,二十出头,风华正茂。其中几张,是一个气质儒雅的男人与林志玲的合影,两人姿态亲近,眼神交汇间有难以言喻的默契。
陈都灵认得那个男人,是多年前与林志玲传过绯闻的导演,英年早逝。
照片里的林志玲,笑容明媚自由,带着一种陈都灵未曾见过的、毫无负担的张扬青春,以及在与那男人对视时,眼中闪烁的灵魂层面的共鸣。
陈都灵的手指轻轻拂过照片,心里绵密地疼着。她不是嫉妒,而是一种关于“时间”和“经历”的无力感。她错过了林志玲生命中最恣意飞扬的年华。那个男人共享着一段她无法触及的过去。
第十五章 无形的距离
这种认知,像一层薄玻璃横亘在她们之间。
一次老电影回顾展,台上坐着几位影坛常青树,是林志玲尊敬且有私交的前辈。他们谈笑风生,提及电影圈往事,那些名字、术语、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懂的梗,引得懂行观众阵阵笑声。
林志玲听得专注,偶尔与台上前辈眼神交流,露出心领神会的微笑。她完全沉浸在那个她熟悉的文化语境里。
陈都灵坐在她身边,努力听着,却像在听陌生语言。那些辉煌往昔、深厚人脉、数十年行业底蕴,让她感到疏离。她看着林志玲侧脸上那种与同道中人交流时自然流露的光彩,突然觉得,她们之间隔着的不仅是几年光阴,更是一整个时代的文化积淀。
交流会结束,林志玲还沉浸在兴奋中,挽着陈都灵的手分享趣事。陈都灵努力笑着回应,心里泛起苦涩。
第十六章 小心翼翼的试探
陈都灵开始变得小心翼翼。
她会更留意林志玲的喜好,尝试了解她喜欢的古典乐、欣赏的艺术家、常读的深奥书籍。她默默做功课,希望在林志玲提及相关话题时,自己不至于只能茫然点头。
有一次,她们聊起一部晦涩的欧洲文艺片,陈都灵提前查了影评背景,努力组织语言表达看法。她说得有些磕绊,但眼神亮晶晶的。
林志玲听得很认真,然后温柔笑了笑,摸摸她的头:“我们都灵长大了,开始研究这么深刻的电影了。”语气是赞赏,却带着一丝对待“努力的孩子”般的宽容。
那一刻,陈都灵感觉所有努力像打在棉花上。她想要的不是被当作“努力的孩子”鼓励,而是能平等深入地对话。这种温柔的“降维”包容,反而凸显了差距。
她不再轻易尝试涉足不熟悉的领域,而是更多待在自己舒适区。林志玲依旧温柔倾听,但陈都灵敏感地察觉到,那种深入灵魂的思想碰撞,在她们之间似乎不多见。
第十七章 沉默的晚餐
这种微妙的不对等感,在一个普通夜晚达到高潮。
林志玲接到定居国外挚友的越洋电话,聊了近一小时。电话里,林志玲用流利英语,语速很快,笑声爽朗,谈论全球经济、画展、哲学命题。那是陈都灵完全陌生的领域。
挂了电话,林志玲脸上带着畅聊后的愉悦,转向陈都灵:“饿了吧?想吃什么?”
陈都灵看着她,突然觉得眼前这个完美恋人有一瞬间的陌生。那个在电话里与世界精英谈笑风生、思维敏锐的女人,和眼前温柔询问她想吃什么的人,仿佛分裂成两个。
晚餐时,陈都灵异常沉默。
“怎么了?是不是累了?”林志玲关切地问。
陈都灵摇摇头,放下筷子,抬起头,目光复杂:“志玲,有时候……你会不会觉得我很幼稚?很……浅薄?”
林志玲愣住了。“为什么会这么想?”
“就是觉得……你的世界好大,好深奥。”陈都灵低下头,声音哽咽,“有那么多我完全不懂的东西,有那么多人,和你有着我无法企及的默契。我……我好像永远也走不进你世界的全部。”
她终于将埋藏心底的惶恐和自卑说了出来。这不是争吵,而是带着悲伤的袒露。
林志玲看着她,心脏像是被潮湿的手握住。她终于明白,陈都灵袒露的,是更深层次的、关于自我价值和情感对等的焦虑。
第十八章 成长之路
陈都灵那句话,让林志玲彻夜未眠。她意识到,给予的安全感未能抚平陈都灵内心因仰视而产生的沟壑。
她开始调整相处方式。不再只是包容地听陈都灵讲年轻人的话题,而是真正带着好奇去了解,看陈都灵推荐的综艺,听她喜欢的音乐。她也更多分享自己过去的挫折、迷茫和不完美,剥去“完美偶像”外衣。
陈都灵感受到了努力,心中感动,却也更有压力——一种不能让对方努力白费,必须更快成长的压力。
她开始拼命工作,接戏、上节目、学习各种技能,想通过急速奔跑缩短距离。她陪在林志玲身边的时间变少,即使在一起,也带着疲惫和焦虑。
林志玲心疼她的拼命,劝她慢一点。陈都灵总是点头说好,转头又投入忙碌。她像绷紧的弦,失去了最初的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