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向爱而行
本书标签: 现代  双女主  同人文     

第19至24章

向爱而行

第十九章 错位的期望

一次电影颁奖礼,陈都灵凭借文艺片获最佳新人提名。她非常希望林志玲能出席陪伴。

然而,同一时间,林志玲多年前参演的经典影片举行修复版重映礼,主办方极力邀请她作为核心嘉宾。这是一个关乎情怀、地位和国际声誉的场合。

林志玲陷入两难。她深知提名对陈都灵的重要性,但那个重映礼于公于私都很难推脱。

她尝试与陈都灵商量,语气带着歉意。

电话那头,陈都灵沉默很久,然后轻声说:“没关系,姐姐,工作重要。我理解的。”

声音很平静,但林志玲能捕捉到深藏的失落。

颁奖礼当晚,陈都灵独自走上红毯。当宣布获奖者不是她时,镜头捕捉到她瞬间的失落。那一刻,她多么希望那个人就在身边。

而林志玲,在另一个星光熠熠的场合,穿着高级定制,言谈举止无可挑剔。然而在无人注意的间隙,她看着手机里陈都灵走红毯的直播画面,看着女孩眼中的落寞,心像是被揪紧了。

她们在各自重要的轨道上运行,却因轨道不同,在关键时刻无法彼此陪伴。

第二十章 压垮骆驼的稻草

真正让矛盾爆发的,是件小事。

陈都灵接了一部需要深入偏远山区拍摄的戏,条件艰苦。进山前,她因连续高强度工作和心理压力,免疫力下降,生病发烧。

她没告诉林志玲,怕她担心,也怕显得“脆弱”。她独自去医院打点滴,然后收拾行李准备进组。

林志玲是从陈都灵助理那里得知她生病的。她立刻推掉工作,买了药和营养品赶到陈都灵住处,却看到她正艰难地收拾巨大行李箱,脸色苍白,咳嗽不止。

看到林志玲,陈都灵愣了一下,下意识想藏起药盒。

“生病了为什么不告诉我?”林志玲声音带着心疼和一丝怒气。她气陈都灵的不坦诚,气她的逞强。

“小感冒而已,不想让你担心。”陈都灵避开目光。

“这样的状态怎么去山里拍戏?那边医疗条件差!”林志玲上前按住她的手,“我跟剧组沟通,延迟几天进组,等你身体养好。”

“不行!”陈都灵猛地抽回手,反应过度,“合同签了,不能因为我耽误进度!我可以的!”

她的倔强和将工作置于健康之上的态度,让林志玲既心疼又无力。

“都灵,我们之间,什么时候连生病都不能坦诚相告了?”林志玲声音带着疲惫失望,“你到底在证明什么?证明你不需要我?证明你可以独自面对一切?”

陈都灵抬起头,眼圈泛红,连日压力、身体不适、想要追赶却倍感无力的委屈,彻底爆发。

“是!我就是在证明!”声音带着哭腔,却尖锐,“证明我不是那个永远需要你照顾、需要你包容的小女孩!证明我可以足够强大,足够优秀,足以堂堂正正站在你身边,而不是活在你的光环下!”

她喘着气,眼泪落下:“林志玲,你很好,你真的太好了!好到让我觉得,我所有的情绪、我的不安、我的努力,在你完美的成熟和包容面前,都显得那么幼稚和可笑!我累了……我真的好累……”

她不是不爱了,而是爱得太过用力,在追逐中迷失了自己,疲惫不堪。

林志玲怔怔看着她,仿佛第一次真正读懂她所有隐藏在乖巧下的挣扎与痛苦。原来,她给予的爱,无形中成了压力和负担。

她张了张嘴,发现任何语言都苍白。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将她淹没。

第二十一章 冷静与分离

那场激烈争吵后,是长久的沉默。

陈都灵最终还是拖着病体,按时进了剧组,去了信号隔绝的山区。

林志玲没有再去阻拦。她开始深刻反思。她爱陈都灵的纯粹、勇敢和赤诚。但她是否真的用对了方式?她的爱,是否像过于华美沉重的袍子,包裹得对方喘不过气?

她们之间,需要的不再是更多温柔和包容,而是空间,是让陈都灵能够自由呼吸、独自成长、找到自我价值感和内心平衡的空间。

在陈都灵拍摄期间,林志玲给她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没有指责,没有挽留,只有深刻的自我剖析、真诚的歉意,以及……放手。

她在信中写道:“……都灵,或许是我错了。我总想为你遮风挡雨,却忘了你也需要经历风雨,才能长成属于自己的挺拔模样。我的爱,不该是你的枷锁。如果你觉得离开我,能让你更自由地呼吸,更快乐地成长,那么……我尊重你的选择。请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信寄出去后,林志玲删除了陈都灵所有的联系方式。她以一种决绝的方式,逼自己放手,也给了陈都灵真正脱离她影响、独立思考未来的机会。

当陈都灵在山区收到信,读着那些平静却字字锥心的话语时,她蹲在宿舍外,对着群山哭得不能自已。她终于“证明”了自己可以独立,不需要庇护,可代价却是失去最爱的人。

她没有回信。因为她知道,林志玲说的是对的。她们都需要时间,需要空间,去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这段关系。

她们在没有第三者介入,没有狗血误会中,因为深爱而无法找到最舒适相处模式,最终选择了暂时分离。

林志玲的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她依旧优雅出席活动,认真工作,但身边朋友都能感觉到,她身上那种被爱情滋养出的鲜活气韵,黯淡了。她常常对着窗外发呆,会在听到某首熟悉的歌时悄然红眼眶。

她放不下。那个勇敢闯入她生命,带来无数惊喜和温暖的女孩,早已成为她灵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她更明白,此刻的放手,是她能给陈都灵的,最后的、也是最深沉的爱。

第二十二章 空谷回响

陈都灵在山区拍戏的三个月,成了她人生中最漫长寂静的时光。没有林志玲的温柔问候,没有那些充满关怀的分享,世界仿佛被抽走了背景音。

她拼命工作,用身体疲惫麻痹思绪。在泥泞中打滚,在寒风中瑟缩,演绎角色的坚韧与挣扎。当她不再执着于“证明”什么,只是沉浸于表演本身时,反而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平静。她开始真正理解,所谓强大,并非与谁比肩,而是内心对自己的全然接纳。

夜深人静时,她会拿出那封已被摩挲得发软的信,借着昏黄灯光一遍遍阅读。

“我的爱,不该是你的枷锁。”

“如果你觉得离开我,能让你更自由地呼吸……”

“请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没有指责,没有怨怼,只有深刻到令人心碎的理解和放手。陈都灵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任性和“证明”,对那个总是温柔包容的女人,造成了多深的伤害。林志玲不是不爱,是爱得太清醒,太克制。

愧疚与未消的爱意纠缠。她无数次想拨通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想告诉她自己错了,她不想自由了,她只想回到她身边。可指尖悬在拨号键上,最终无力垂下。

林志玲说得对,她们都需要时间。她需要时间,真正长大。

第二十三章 世界另一端的寂静

台北的雨季来了,缠绵悱恻,如同挥之不去的思念。

林志玲的生活看似恢复轨迹,甚至更加忙碌。她接新代言,参与公益纪录片拍摄,日程表排得满满。她试图用充实填满每一个可能想起陈都灵的瞬间。

但有些习惯刻入骨髓。做饭时会下意识做两人份,然后对着多出来的碗筷发呆;看到有趣新闻想分享,拿起手机才惊觉那人已不在列表;路过常去的甜品店,会驻足,却再也没有走进去的勇气。

她开始尝试以前陈都灵喜欢的东西。看那些曾觉得吵闹的青春电影,听节奏明快的流行歌,甚至下载陈都灵玩过的游戏。笨拙操作中,仿佛能更贴近那个女孩曾经的世界。

朋友看她消瘦,劝她出去散心,或开始新约会。林志玲只是微笑摇头:“心里住着人,去哪里都是流浪。等等吧,再等等。”

她不是在等待陈都灵回头,而是在等待自己真正想明白,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一个想要与自己并肩而行的人。

第二十四章 不期而遇的涟漪

半年后,一场国际电影展在上海举行。林志玲作为颁奖嘉宾受邀,而陈都灵凭借在山區拍摄的文艺片,获得了最佳女主角提名。

命运让她们在分开后,第一次站在同一时空。

后台休息室,人头攒动。林志玲正与资深导演寒暄,眼角余光扫过入口,心脏骤然停跳。

陈都灵走了进来。

她瘦了些,脸颊线条更清晰,勾勒出清冷棱角。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礼服,长发挽起,露出光洁额头。她不再是那个眼神清澈带着依赖的女孩,眉宇间多了沉静与疏离,一种独自经历风雨后淬炼出的气场。

她似乎也看到了林志玲,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没有慌乱或激动,陈都灵的眼神很平静。她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随即自然转向另一边与人交谈。

那样冷静,那样得体,那样……陌生。

林志玲维持着完美笑容,指尖却微微发凉。陈都灵的成长远超想象。那种脱离羽翼庇护后绽放的光芒,耀眼得让她心悸。

颁奖典礼上,当念到最佳女主角提名,大屏幕出现陈都灵在电影中的特写——那张饱经风霜却眼神倔强的脸时,林志玲心中百感交集。她为她的成就骄傲,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同时也伴随着深切失落。她错过了她蜕变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最终,奖项花落别家。镜头扫过陈都灵,她依旧是得体微笑和鼓掌,眼神里没有半分失落。

结束后,在媒体围堵中,有记者犀利提问:“这次和林志玲小姐同台,感觉如何?之前有传闻你们关系很好,后来似乎疏远了?”

所有镜头对准她。

陈都灵停下脚步,看向提问的记者,又仿佛透过镜头,看到不远处正在接受采访的林志玲。她微微一笑,语气平和郑重:

“志玲姐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她在我职业生涯初期给予了很多宝贵的指导和帮助,我始终心怀感激。我们之间……很好,谢谢大家关心。”

一番话,滴水不漏,既肯定过往,又划清现在“前辈与后辈”的界限。

林志玲在不远处听着,心脏像是被细密针扎过。她知道,这是陈都灵对她们过往的保护,也是对她自己的宣告——她不再是需要依附于谁光环之下的“小女孩”了。

这次短暂同台,没有对话,没有交集,却在林志玲心中掀起巨大波澜。她看到了一只已然展翅、飞向更广阔天空的雏鹰。

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清晰认知涌上心头——如果她再不做出改变,再不真正地“追”上去,那么她们之间,就真的结束了。

上一章 第5至18章 向爱而行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25至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