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遥远的共鸣
陈都灵确实看到了那则八卦新闻,也看到了林志玲团队的严正声明,更看到了林志玲那条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充满力量的动态。
起初,看到绯闻时,她的心确实沉了一下。但冷静下来,她仔细看了那些所谓的“亲密”照片,以她对林志玲的了解,那根本谈不上亲密。而林志玲团队迅速、果断的澄清,也表明了她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林志玲没有像以前那样,急于通过各种渠道向她解释。这种沉默,反而显得更加成熟和有分量。
而当看到那条“静待天晴”的动态时,陈都灵的心被触动了。她读懂了那份隐藏在平静下的坚韧与等待。林志玲没有因为挫折而退缩,也没有因为她的不回应而抱怨,她只是在默默地、坚定地做着自己。
这种姿态,比任何热烈的追求都更让陈都灵动容。她意识到,林志玲的“追”,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男女情爱,更像是一场关于自我成长和如何正确去爱的修行。
她依然没有回应,但内心坚冰融化的速度,却在不知不觉中加快了。她开始更频繁地浏览林志玲的社交动态,不仅仅是看,而是真正去阅读她分享的文字,感受她思想的变化。她发现,林志玲的精神世界,比她想象的还要丰富和深邃,而且,她们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竟然出奇地一致。这种精神上的遥远共鸣,带来了一种奇妙的安全感。
第三十九章 命运的转折点
转机,发生在一个国际性的环保公益项目中。该项目邀请多位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前往一个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海岛,拍摄公益宣传片,呼吁关注海洋生态。
非常巧合地,林志玲和陈都灵都在受邀之列。
当收到团队确认的最终名单时,两人都愣住了。这意味着,她们将要有长达一周的时间,在一个人迹罕至、与世隔绝的海岛上,共同工作、生活。
这一次,陈都灵没有犹豫,她接受了邀请。她说不清自己是出于公益心,还是想给自己、也给彼此一个机会,去直面那段未了的感情。
林志玲在确认陈都灵接受后,也立刻同意了。她知道,这或许是命运给她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好的一次机会。
出发前,林志玲做了充分的准备,不是为了讨好,而是为了能以最好的状态,平等地、自然地与陈都灵相处。她反复告诫自己:不刻意靠近,不急于表白,不给她压力。就像对待其他合作伙伴一样,保持专业、友善和恰到好处的距离。
而陈都灵也告诉自己:放下过去,以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眼前的这个人。
飞机降落在那座仿佛被世界遗忘的美丽海岛,咸湿的海风扑面而来。在接驳的轮渡上,她们隔着人群,远远地看到了彼此。
林志玲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卡其色长裤,戴着宽檐帽,海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她正微笑着与工作人员交谈,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沉静而柔和。
陈都灵则是一身利落的运动装束,素颜,眼神清澈,带着一种即将投入工作的专注。
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这一次,没有闪躲,没有慌乱,只有一种平静的、仿佛历经千帆后的了然。
她们互相微微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
第四十章 海风中的距离
海岛的生活条件称得上艰苦。所有参与者同吃同住,共同参与拍摄和环保活动。
第一天,气氛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丝尴尬。分组行动时,林志玲和陈都灵很“巧合”地被分到了同一组,任务是跟随海洋学家进行珊瑚礁健康状况调查。
她们穿着简单的T恤和速干裤,踩着礁石,在烈日下学习如何辨认珊瑚种类,记录数据。林志玲学得很认真,遇到不懂的术语会虚心请教专家,也会自然地与同组的其他人交流,包括陈都灵。她的态度平和而专业。
“这里的鹿角珊瑚白化程度似乎比较严重。”林志玲指着水下相机传回的画面,对身边的陈都灵说道,语气是讨论工作般的自然。
陈都灵凑过去看,点点头:“嗯,对比资料图,颜色确实差了很多。”她的回应同样简洁专业。
没有多余的眼神交流,没有刻意的寒暄。她们保持着一种令人舒适的、专注于工作的距离。海风裹挟着咸腥味吹过,吹动了她们的衣角,也仿佛在轻轻吹拂着那层看不见的隔膜。
第四十一章 无声的关照
尽管林志玲极力克制,但有些刻在骨子里的习惯,还是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中午大家在树荫下休息,分发简单的午餐盒饭。陈都灵因为早上晕船没什么胃口,只吃了几口就放下了。林志玲注意到了,她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将自己那份未开封的水果递了过去,然后继续和旁边的人讨论下午的拍摄计划,仿佛只是随手之举。
陈都灵看着那盒水果,犹豫了一下,低声道:“谢谢。”
林志玲转过头,对她微微一笑:“不客气,补充点维生素,下午还要下水。”
依旧是平淡的语气,却让陈都灵的心微微一动。
下午浮潜拍摄时,陈都灵不小心被礁石划伤了小腿,伤口不深,但渗着血丝。工作人员正要拿来医药箱,林志玲已经先一步走了过来。她蹲下身,仔细查看了伤口,然后从自己的随身小包里拿出防水创可贴和一小瓶消毒喷雾——她总是准备得如此周到。
“可能会有点刺痛。”她抬头看了陈都灵一眼,眼神里是纯粹的关切。
陈都灵看着她熟练地为自己清理伤口、贴上创可贴,那专注的神情和轻柔的动作,与记忆中那个温柔体贴的恋人重叠在一起。
“好了,小心一点。”林志玲站起身,将东西收好,语气依旧平静。
这种无声的、不给人压力的关照,比任何言语都更具穿透力。
第四十二章 星空下的偶遇
拍摄进行到第四天晚上,项目组安排了一次星空观测活动。远离城市光污染的海岛,夜空如墨,银河璀璨。
大家三三两两地散坐在沙滩上。陈都灵觉得有些闷,便悄悄离开了人群,沿着海岸线慢慢走着,想独自静一静。
走了没多久,她看到前方一块巨大的礁石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林志玲。她抱着膝盖,仰望着星空,侧影在星辉下显得有些单薄和寂寥。
陈都灵停下脚步,犹豫着是该转身离开,还是上前。
就在这时,林志玲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转过头来。四目相对,在浩瀚的星空下,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这里的星空很美。”林志玲先开了口,声音很轻。
“……嗯。”陈都灵应了一声,鬼使神差地,她没有离开,而是走过去,在离她不远不近的地方坐了下来。
两人一时无话,只是静静地仰望着同一片璀璨的星河。海潮声规律地起伏。
“有时候觉得,人真的很渺小。”林志玲忽然轻声说,“烦恼、执着、爱恨……在宇宙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
陈都灵没有接话,但她听懂了。
“但是,”林志玲顿了顿,转过头,目光在星辉下显得格外清澈和真诚,“也正是因为渺小,那些真挚的情感,才显得格外珍贵,值得珍惜和努力。”
她没有看陈都灵,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但这句话,却像一颗流星,划过了陈都灵的心空。
又是一阵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不再充满尴尬和张力,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安宁的流动感。
“我看了你写的那本随笔集。”陈都灵忽然开口,声音很轻。
林志玲微微一怔,有些意外地看向她。
“写得很好。”陈都灵补充道,依旧没有看她,耳根却微微泛红,“尤其是那篇关于‘距离’的。”
林志玲的心跳骤然加速。那篇《距离》,是她对她们关系最深刻的反思和剖析。
“谢谢。”林志玲压下心中的波澜,轻声回应。
没有更多的对话。她们在星空下又坐了一会儿,然后默契地先后起身,默默走回了住宿的地方。
这一夜,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动人的告白,只有一片星空,几句看似随意的交谈。但有些东西,就在这静谧的星空下,悄然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