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钥匙同学
本书标签: 校园  校园双向暗恋be美学 

以喻间的视角打开钥匙同学

钥匙同学

我第一次注意到那支黑色钢笔,是在漾漾十六岁生日的前一天。

那天我从外交部实习回来,刚进门就看见她坐在书桌前,指尖捏着支刻着“衍”字的钢笔,对着草稿纸上反复写的“许”字发呆。台灯的光落在她侧脸上,睫毛投下的小阴影轻轻晃着,像有心事没说出口。我没敢打扰,只是把买好的锦鲤吊坠放在她书桌上——她之前提过喜欢锦鲤,说“会带来好运”,或许这能让她开心些。

后来我才知道,“许”字指的是许衍青。

漾漾从不主动提这个名字,但我总能在细节里找到他的痕迹。她的英语课本扉页上,有行淡淡的俄语句子,后来我查了才知道是“所有未说出口的话,都会变成星星落在夜空里”;她的物理错题本里,夹着张印着银杏叶的便签纸,字迹不是她的,清冽利落,和那支钢笔上的“衍”字如出一辙;甚至她高考志愿填了北大物理系,也是因为许衍青曾在自习课上说过“北大的量子实验室很厉害”。

我其实见过许衍青一次。

高二那年冬天,我去学校给漾漾送羽绒服,远远看见她和一个穿灰色连帽卫衣的男生站在操场边。男生手里拿着本俄语书,正低头给她讲题,指尖在书页上轻轻点着,动作耐心得很。漾漾听得认真,偶尔抬头问一句,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个叫许衍青的男生,在漾漾心里占了个很重要的位置。

高考结束后,漾漾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一场。我敲门进去时,她正对着张写着邮箱地址的纸条掉眼泪,纸条边缘被攥得发皱。“哥,我把他的邮箱弄丢了”,她声音哽咽,像只受了委屈的小猫。我没说什么,只是把她揽进怀里——我知道,她不是丢了邮箱,是丢了和那个男生说再见的机会。

后来漾漾考上北大,我主动申请去国外当外交官。一方面是想多学些东西,另一方面,也是想替她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个许衍青要去的世界。每次视频,我都会给她讲国外的趣事,讲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讲麻省理工的物理系,她听得认真,却从不问“许衍青会不会在那里”,我也从不提。有些心事,需要她自己慢慢消化。

2023年的外交科技交流会,我遇见了许衍青。

他穿着深灰色西装,站在报告厅的角落里,正和几位教授讨论量子通信的课题。听到有人叫他“许教授”时,我心里愣了一下——这个名字,我记了十二年。后来我主动过去打招呼,提到“我太太是北大物理系的宋淮漾”,他握着咖啡杯的手明显顿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快得让人抓不住。

那天晚上,我把许衍青的微信推给了漾漾,却没告诉她我见过他。我知道,要不要联系,得由她自己决定。果然,她没加,只是第二天早上告诉我“哥,我找到一张明信片”,声音里带着点释然。我没多问,只是给她煮了碗她喜欢的红豆粥——有些遗憾,解开了就好,不一定非要弥补。

现在的漾漾,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站在讲台上讲量子物理时,自信又耀眼。偶尔我们整理旧物,看到那支黑色钢笔,她会笑着说“当年要是勇敢点就好了”,语气里没有后悔,只有对青春的怀念。我会握住她的手,告诉她“现在这样也很好”——是啊,很好,她有热爱的事业,有我陪着,那些没说出口的心事,就留在回忆里,也挺好。

上个月整理书房,我在旧文件袋里翻到张照片。是高二那年冬天拍的,漾漾蹲在池塘边喂锦鲤,许衍青站在她身后,手里拿着本俄语书,正偷偷看着她笑。照片边缘已经泛黄,却把青春里最温柔的瞬间定格成了永恒。

我把照片夹进漾漾的散文集里,没告诉她。有些故事,不需要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当事人记得,就够了。就像漾漾和许衍青的青春,那些藏在钢笔、明信片和锦鲤里的喜欢,终究成了他们各自生命里,未曾忘记,也未曾提起的珍贵回忆。

上一章 以岑今朝的视角打开钥匙同学 钥匙同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以周讫的视角打开钥匙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