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项目《雾中灯火》的开机仪式办得低调却郑重。丁程鑫穿着剧组统一的黑色卫衣,站在马嘉祺身边揭开机红布时,指尖不经意碰到一起,像有微弱的电流窜过。台下记者的闪光灯密集如星,却没能穿透两人之间那层心照不宣的默契。
拍摄进程比预想中更棘手。这是一部聚焦民国谍战的正剧,丁程鑫饰演的地下党潜伏者,需要在隐忍与爆发间精准拿捏,台词里藏着三重反转的暗语;而马嘉祺作为出品人,不仅要把控资金链,还要应对历史细节考据带来的成本追加——光是主角穿的一件手工旗袍,道具组就跑了七家老作坊才找到符合年代感的盘扣样式。
丁程鑫常在深夜的片场看到马嘉祺。对方要么站在监视器旁看回放,要么躲在角落接电话,声音压得很低,大概是在和难缠的资方周旋。有次丁程鑫拍淋雨的夜戏,裹着毛毯回休息区时,发现马嘉祺的助理正给他递保温杯,杯口冒着热气,隐约能闻到姜茶的味道。
“马总也怕冷?”丁程鑫笑着走过去。
马嘉祺抬眼,把手里的另一个保温杯递给了他:“刚让助理煮的,你的份。”杯壁温热,握在手里暖到心里。“看你在雨里站了四十分钟,别感冒了拖慢进度。”
话里带着点投资人的“功利心”,眼神却软得像化了的糖。丁程鑫仰头喝了一大口,姜味辛辣,却奇异地驱散了寒意:“放心,丁老师的身体,也是重要投资品。”
马嘉祺被他逗笑,伸手替他拂去肩上沾的假雪花:“算你有觉悟。”
剧组转场去古镇拍摄时,遇到了突发的山洪。通往外界的路被冲断,信号时有时无,剧组里顿时人心惶惶。丁程鑫第一时间清点了演员和工作人员的情况,马嘉祺则冷静地指挥后勤组清点物资,联系当地政府协调救援。
夜里大家挤在古镇的老祠堂里,烛火摇曳。丁程鑫看到马嘉祺蹲在角落,借着烛光核对物资清单,眉头微蹙。他走过去坐下,递了块压缩饼干:“先垫垫。”
“还剩十七瓶水,够撑到明天中午。”马嘉祺接过饼干,语气平稳,“救援队说最早明早能到。”
“我刚看了下,祠堂后院有口井,应该能用水桶打水。”丁程鑫说,“演员们的戏服虽然湿了,但保暖的外套都在,冻不着。”
马嘉祺抬眸看他,烛光在他眼里跳跃:“你好像一点都不怕。”
“怕有用吗?”丁程鑫笑了笑,“再说,有马总在,总不能让我们饿着肚子等救援吧?”
马嘉祺低笑出声,笑声在寂静的祠堂里格外清晰。他忽然伸手,轻轻碰了碰丁程鑫的脸颊:“冷不冷?”
丁程鑫一怔,摇摇头。其实有点冷,但被他碰到的地方,像燃了一小簇火。
第二天救援队赶到时,阳光正好穿透云层。马嘉祺站在祠堂门口指挥大家有序撤离,丁程鑫跟在他身后,看着他被泥水溅脏的裤脚,忽然觉得这个总把“风险控制”挂在嘴边的人,其实比谁都有担当。
山洪事件意外让剧组凝聚力更强了。《雾中灯火》杀青时,丁程鑫在庆功宴上喝了点酒,脸颊微红。马嘉祺替他挡了几杯,低声在他耳边说:“别喝了,回去我给你煮醒酒汤。”
周围有人起哄:“马总对丁老师也太照顾了吧?”
马嘉祺没解释,只是看着丁程鑫,眼神坦荡:“重要的合作伙伴,当然要照顾好。”
丁程鑫仰头看他,灯光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阴影,忽然觉得“合作伙伴”这四个字,比任何情话都让人安心。
影片上映后,口碑再次引爆。丁程鑫饰演的潜伏者层次丰富,眼神戏被观众反复解读;而马嘉祺对历史细节的严谨把控,让影片在专业领域也收获一片赞誉。有影评人写道:“这是一部让资本与艺术达成完美平衡的作品,就像片中的主角,在黑暗里彼此支撑,终见光明。”
颁奖典礼后台,丁程鑫再次拿到最佳男主角奖杯。他下台时,马嘉祺在走廊等他,手里拿着一束白玫瑰。
“恭喜。”马嘉祺把花递给她。
“又是投资成功?”丁程鑫接过花,指尖划过花瓣。
“是合作成功。”马嘉祺看着他,目光深邃,“丁程鑫,我们的长期合作协议,是不是该升级了?”
丁程鑫笑了,眼底的光比奖杯还亮:“怎么升级?”
“从‘合作伙伴’,变成‘终身合伙人’。”马嘉祺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不分职场,不论领域,只算一辈子的那种。”
走廊里很安静,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丁程鑫看着他,忽然踮起脚,轻轻吻了吻他的唇角。
“成交。”他说。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从财经界的精准狠辣,到娱乐圈的实力野心,从第一次谈判桌上的锋芒相对,到无数个并肩应对危机的深夜,他们终于在彼此的世界里,找到了最稳固的坐标。
这场始于利益的相遇,终究成了灵魂的久别重逢。未来还有很多项目要合作,很多风景要一起看,但只要身边是彼此,便都是最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