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际知识竞赛的赛制在周一早晨发到两校邮箱:
共三轮——笔试擂台、抢答对决、综合推理。
每校出两人,自由组队,一旦报名不可更换。
沈砚把打印好的规则拍在自习室桌面,指尖敲着“不可更换”四个字,笑得像偷到糖的小孩。
林逸扫一眼,语气淡淡:“你最好祈祷别临场过敏。”
沈砚从书包里抽出一只透明袋,哗啦啦倒出一堆葡萄味棒棒糖,还有一瓶无香洗手液。
“我查过,配料干净,没坚果没蜂蜜。至于我——今天起不用香水,不碰牛奶,连洗发水都换无香型。”
林逸愣了半秒,别过脸:“随你。”
耳尖却悄悄红了。
2
午休,图书馆地下一层,集训教室。
校方给他们配了一块移动白板,两箱参考资料。
林逸把白板分成三栏:知识点、易错点、陷阱模型。
字迹冷峻,像印刷体。
沈砚倚在桌边,负责翻书,每翻一页就在角落画一只炸毛小猫,尾巴勾成“L”形。
林逸回头,正对上一只新画的猫,眉心一跳:“浪费时间。”
沈砚叼着笔帽,声音含混:“我画风快,三秒一只,保证不拖效率。”
说着又画一只,这次小猫抱着桃花枝。
林逸盯了两秒,拿笔在猫旁边补了一朵五瓣海棠。
落笔极轻,却刚好压住桃花枝。
沈砚挑眉,笑得牙尖嘴利:“林老师承认我是搭档了?”
林逸把笔扔回盒子里,冷声:“继续翻书。”
3
周三晚,第一轮模拟笔试。
学长组老师监考,限时九十分钟,题量恐怖。
林逸写到第七页,余光里沈砚突然举手:“申请去洗手间。”
老师点头。
沈砚离场,五分钟后回来,指尖沾一点水汽,额发微湿。
林逸笔尖没停,却在草稿纸边缘写下一行小字:
「洗手间的灯太暗,下次带便携灯。」
沈砚瞥见,嘴角翘起,也把椅子挪近半寸。
时间到,卷面收走。
老师现场改分,红笔一勾:
林逸 97,沈砚 96。
学长组哗然:“这成绩已经够碾压去年冠军。”
沈砚却盯着林逸那失掉的 3 分,皱眉:“你最后那道逻辑链第三步跳步,故意省?”
林逸“嗯”了一声。
沈砚拿笔在白板重新演算,把跳步补成四行,红笔圈最后一行:“这样裁判抓不到漏洞。”
林逸看他,声音低冷:“谢了。”
沈砚回视,眼底亮得像烧了一簇火:“搭档之间,不说谢。”
4
周五,抢答环节特训。
学校借来电子抢答器,按钮灵敏度三档可调。
沈砚把灵敏度调到最高,指尖轻点就能亮灯。
林逸却调成最低,需要指腹完全压实。
两人对视,谁也没改。
训练开始。
第一题,沈砚 0.2 秒亮灯,答案脱口而出。
第二题,林逸慢 0.1 秒,却在沈砚出声前截断:“选 C,因为题干前提有歧义。”
裁判老师惊觉题目真有歧义,给林逸加附加分。
连抢十题,比分 5:5。
沈砚忽然把抢答器推给林逸:“换。”
林逸抬眼。
“我习惯你的节奏,你也得习惯我的。”
林逸没拒绝。
两人互换,再抢十题,比分依旧 5:5。
老师看得目瞪口呆:“你们俩是怪物?”
沈砚笑得张扬:“怪物和怪物,才配做搭档。”
林逸把抢答器放回桌面,指尖因为高频按压微微发红。
沈砚顺手把葡萄味棒棒糖递给他:“补充血糖。”
林逸接过,撕包装时糖纸“哗啦”一声,像把某种无形的屏障也撕开了半寸。
5
周六晚,最后一项综合推理。
老师给出 3D 立体机关盒,要求一小时内解开,拿到里面的芯片。
盒子六面,每面三道密码,且相互联动。
林逸负责演算,沈砚负责手操。
时间过去四十分钟,最后一道齿轮卡住。
沈砚用发卡强行别住弹簧,指腹被铁片划开一条血口。
血珠滴在桌面,他却像没知觉:“继续。”
林逸眸色沉下来,突然握住他的手腕:“松手。”
沈砚愣住。
林逸从侧兜掏出创可贴——纯白,无香型,上面印着小小海棠。
他低头贴好,动作利落,却避开了所有过敏材质。
沈砚喉结动了动,声音低哑:“谢……”
林逸截断:“说了,搭档之间,不说谢。”
五分钟后,机关盒“咔哒”弹开。
芯片躺在红色绒布上,像一枚胜利徽章。
沈砚用没受伤的那只手比了个“V”,笑得牙尖:“林老师,我们做到了。”
林逸垂眼,把芯片收进密封袋,声音轻到几乎听不见:“嗯。”
6
周日凌晨,教学楼天台。
城市灯火在脚下铺开,风带着初夏的潮热。
沈砚拎着两罐汽水,指节还贴着那枚海棠创可贴。
林逸倚在栏杆,嘴里慢吞吞转着最后一颗棒棒糖,棍儿在唇边晃。
沈砚“啪”地拉开易拉罐,气泡涌出来,他举杯:“预祝下周冠军。”
林逸没接汽水,只把糖棍儿抽出来,准确无误丢进两米外的垃圾桶。
然后伸手,与沈砚的罐沿轻轻碰了一下,金属声脆响。
“目标,冠军。”
夜风吹起,桃花香与海棠香交织,像两条无形的线,终于在这一刻打了个初结。
远处天际,第一抹鱼肚白浮起,照亮两张年轻而锋利的侧脸。
他们并肩而立,背对黑暗,面向同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