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余烬未熄
萧玦伤愈归朝那日,京城里飘着细碎的雪。赵珩站在紫宸殿门口相迎,看着玄色蟒袍加身的萧玦一步步走近,玄色披风扫过积雪,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像极了他们这段纠缠不清的过往。
“皇叔。”赵珩上前一步,自然地握住萧玦的手,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剑、批阅文书留下的痕迹。这几日,他们默契地不再提起离开京城的约定,只一心扑在朝堂清理上。李嵩已被打入天牢,周凛等叛将尽数伏法,可朝堂上的暗流,却并未因此平息。
萧玦反手握住赵珩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他的手背,低声道:“陛下,今日朝会,该处置那些依附李嵩的旧臣了。”
朝会上,文武百官列立两侧,气氛肃穆得让人窒息。赵珩坐在御座上,看着案上堆积的奏折——那是萧玦整理出的,与李嵩有牵连的官员名单。他深吸一口气,刚要开口,就见吏部尚书出列,躬身道:“陛下,李嵩党羽虽罪该万死,可其中不乏前朝老臣,若尽数处置,恐伤百官之心啊。”
话音刚落,就有几位老臣纷纷附和。赵珩看向萧玦,见他微微颔首,便沉声道:“前朝老臣?若真念及先帝恩德,怎会依附李嵩,参与谋逆?”他拿起名单,念出几个名字,“这些人,或收受贿赂,或通风报信,桩桩件件,皆是死罪!”
萧玦适时出列,手中捧着一卷卷宗:“陛下所言极是。臣已查明,这些官员不仅与李嵩勾结,还曾暗中资助长皇子招兵买马。若今日不严惩,日后必成大患。”他将卷宗递上,“这是他们通敌的证据,陛下可令百官传阅。”
证据确凿,那些附和的老臣顿时哑口无言。赵珩当庭下令,将名单上的官员尽数革职查办,罪重者打入天牢,等待发落。朝会结束后,百官散去,赵珩看着萧玦,松了口气:“皇叔,总算清理了这些蛀虫。”
萧玦却皱着眉,摇了摇头:“没那么简单。这些人只是小角色,真正的麻烦,还在后面。”
他的话音刚落,李德全就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陛下,摄政王,不好了!长皇子……长皇子不见了!”
赵珩猛地站起身:“什么?怎么会不见了?”
“是太后。”萧玦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昨日太后以探监为名,去了天牢,想必是她用了手段,将长皇子救走了。”
赵珩愣住了,他没想到,一向看似温和的太后,竟然会做出这种事。他想起太后在他登基时的沉默,想起她在朝会上的中立,忽然觉得后背一阵发凉——原来,这位母后,一直都在暗中支持长皇子。
“传朕的命令,封锁京城各门,务必将长皇子抓回来!”赵珩的声音带着怒意。
萧玦却拦住他:“陛下,没用的。既然太后敢救他,就一定早就安排好了退路。此刻,长皇子恐怕已经出京了。”他走到赵珩身边,握住他的手,“而且,我们不能动太后。她是先帝遗孀,若公开处置,恐引起宗室不满。”
赵珩咬着牙,一拳砸在案上:“难道就这么算了?长皇子一日不除,朕就一日不得安宁!”
“当然不能算了。”萧玦的眼底闪过一丝厉色,“不过,我们得换个法子。长皇子虽逃了出去,可他失去了李嵩的支持,手中没有兵权,短时间内翻不起什么风浪。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巩固朝局,防止他卷土重来。”
接下来的日子,赵珩与萧玦联手,一边提拔忠于自己的官员,填补朝堂空缺,一边加强京城防务,防止长皇子反扑。赵珩渐渐褪去了往日的青涩,处理朝政时愈发沉稳,萧玦看在眼里,既欣慰又心疼——他知道,这是赵珩成长的必经之路,却也心疼他过早地背负起这些沉重的责任。
一日深夜,御书房里,赵珩看着一份边关送来的密报,皱着眉对萧玦说:“皇叔,你看,长皇子逃到了北疆,似乎在暗中联络那里的守将。”
萧玦接过密报,仔细看了看,脸色凝重:“北疆守将中有不少是长皇子的旧部,他这是想借助北疆的兵力,卷土重来。”他抬头看向赵珩,“陛下,看来我们得尽快派人去北疆,稳住那里的局势。”
赵珩点了点头:“朕想让你去。”
萧玦愣住了,随即摇了摇头:“不行,臣若离开京城,朝中那些老臣恐会异动,陛下身边没有可靠的人,太危险了。”
“朕已经长大了。”赵珩看着萧玦,眼底带着坚定,“皇叔,朕能处理好朝中的事。而且,只有你去北疆,才能镇住那些守将,阻止长皇子的阴谋。”他握住萧玦的手,“朕等你回来。”
萧玦看着赵珩坚定的眼神,心里一阵暖流涌动。他知道,赵珩真的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护在身后的少年了。他点了点头:“好,臣去北疆。不过,臣不在京城的日子,陛下一定要万事小心,若有任何异动,立刻传信给臣。”
几日后,萧玦启程前往北疆。赵珩亲自送到城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风雪中,心里既担忧又期待——他期待着萧玦能顺利平定北疆的局势,期待着他们能早日结束这颠沛流离的日子,更期待着他们能真正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
可他不知道,此时的长皇子,早已在北疆站稳了脚跟。他凭借着往日的恩情,拉拢了几位守将,又暗中联络了草原部落,想要借助外力,夺回属于自己的江山。他站在北疆的城楼上,看着漫天飞雪,嘴角勾起一抹狰狞的笑容:“赵珩,萧玦,你们等着,本皇子一定会回来的!到时候,定要将你们欠我的,一一讨回来!”
而京城的皇宫里,赵珩坐在御书房的案前,看着萧玦送来的密报——北疆局势暂时稳定,长皇子的阴谋未能得逞。他松了口气,拿起笔,在密报上写下:“皇叔,保重身体,朕在京城等你。”
烛火摇曳,映着他的身影,也映着案上那本《镇北军兵法》——那是萧玦留给她的,扉页上,萧玦的字迹依旧清晰:“赵珩,待天下太平,我们就去江南,看杏花微雨。”
赵珩轻轻抚摸着那行字迹,眼底满是温柔。他知道,前路依旧漫长,长皇子的野心不会轻易熄灭,朝堂的风雨也不会轻易停歇。可只要有萧玦在,他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只是他没想到,这场与长皇子的较量,会持续那么久,久到让他和萧玦,都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