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家的客厅飘着淡淡的机油味,日向晴捧着樱宁递来的热可可,看着阳台上那个蹲在零件堆里的身影——东方定助正用镊子夹着枚细小的齿轮,左手腕的纱布被阳光晒得有些透亮。
“我哥这阵子迷上了脉冲装置,说要做个‘能让风听话的机器’。”樱宁把一盘曲奇推到晴面前,发尾的紫挑染晃了晃,“上次他给自行车装了个,说能省一半力,结果骑到半路齿轮飞出来了,手就是那时候划伤的。”
常麾站在书架前,指尖划过《机械结构与力传导》的书脊。昨天电话里,东方定助的声音混着金属碰撞声:“书在第二层左数第五本,里面夹着我画的脉冲结构图,或许能帮你们课题加分。”
此刻那本书就在手里,翻开时掉出张折叠的图纸,铅笔线条勾勒出个螺旋状的装置,旁边标着行小字:【螺旋脉冲:通过齿轮咬合角度改变力的传导方向,形成定向冲击力】。
“看得懂?”东方定助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个黄铜色的圆盘,直径比巴掌小些,边缘嵌着圈细密的齿牙,“这是初代模型,用发条驱动。”
他把圆盘放在茶几上,转动侧面的旋钮上弦,发条“咔嗒”作响。松开手的瞬间,圆盘中心弹出根细针,针尖对着空易拉罐轻轻一点——没有剧烈碰撞,易拉罐却从顶部开始,铝皮像花瓣般层层剥开,边缘整齐得像被精心裁剪过。
“哇!”樱宁凑过去戳了戳散开的铝皮,“哥你这手艺能去开罐头厂了!”
晴也睁大了眼睛:“这就是……螺旋脉冲?”
“算是吧。”东方定助拿起圆盘,指腹摩挲着边缘的齿轮,“原理不复杂,就是让力沿着螺旋轨迹集中释放。普通人练上半个月,也能掌握基本操作。”他看向常麾,“你们课题不是要做机械效率优化吗?这个思路或许能用。”
常麾接过圆盘,指尖能摸到齿轮咬合的凹凸感。圆盘很轻,却比看起来更有分量,发条盒里的齿轮还在微微颤动,像有只蓄势待发的蜂。
“难的是齿轮角度。”东方定助从工具箱里拿出把游标卡尺,“螺旋角度差一度,力的传导就会偏差三成。我画了张角度对照表,夹在书里最后几页。”
他说着拿起张图纸铺开,上面用红笔标着从15度到60度的不同轨迹,每个角度旁都贴着张易拉罐爆破后的照片:“看到没?30度时冲击力最集中,适合开罐头;45度时范围最广,能用来清灰尘。”
樱宁突然抢过圆盘,学着定助的样子上弦:“我试试我试试!”对准桌上的空杯子戳过去,结果杯子纹丝不动,圆盘倒“咔嗒”一声卡了壳。
“角度没对准。”东方定助拿回圆盘,用螺丝刀拆开,露出里面咬合错位的齿轮,“看到这两个斜齿没?必须让它们的齿峰完全贴合,力才能顺着螺旋走。”他边说边调整,指尖灵活得不像个刚划伤手的人。
常麾看着他转动齿轮的动作,突然想起物理课上的力的分解图——原来那些抽象的线条,真能变成可触摸的力量。
“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们。”东方定助把修好的圆盘递给常麾,“每天练二十分钟齿轮校准,一周就能掌握30度基本角。”他顿了顿,补充道,“这手艺不光能做课题,以后遇到拧不开的瓶盖,也用得上。”
樱宁翻了个白眼:“哥你能不能有点远大志向?”
离开时,常麾手里多了本书和那个黄铜圆盘。晴走在旁边,时不时戳一下圆盘上的细针:“你说……要是把这个装在雨伞上,是不是能戳破路上的积水坑?”
常麾被逗笑了,转动圆盘上弦:“或许还能帮你戳开难拧的果酱瓶。”
路过便利店时,他买了瓶橘子味汽水,递给晴时忽然想起什么:“东方学长说螺旋脉冲能用来……清灰尘?”
“是啊,他说下次要给樱宁的书架装个,省得她总喊腰疼。”晴吸着汽水,气泡滋滋地冒,“不过我觉得,这东西用来保护自己也不错,比如遇到抢包的,用针尖戳一下……”
话没说完,脸颊先红了。
常麾低头看着手里的圆盘,阳光透过齿轮的缝隙,在掌心投下细碎的光斑。东方定助最后那句话在耳边回响:“这世上大多数力量,都不需要超能力,练熟了技巧,普通人也能有保护别人的锋芒。”
他转动旋钮上弦,听着发条收紧的“咔嗒”声,突然觉得这声音比任何隐秘的能力都让人踏实——因为它真实可触,因为它能被学会,能被掌握,能被用来守护那些想守护的人。
“下周来还书时,一起学校准角度?”常麾看向晴,圆盘在手里轻轻转了圈。
晴的眼睛亮起来,像落满了星光:“好啊!到时候我带草莓大福当谢礼!”
汽水的甜香混着齿轮的金属味,在晚风里漫开。常麾握紧了圆盘,感觉那螺旋状的力,正顺着掌心的温度,悄悄在心里扎下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