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文学社的品鉴会后,林溪感觉自己和陆星辰之间,似乎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桥还很窄,摇摇晃晃,但至少,它存在了。
她不再仅仅是通过苏雨晴的“情报”或远距离的观察来了解他,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同频共振。这给了她一种微妙的勇气。
几天后,在学校图书馆,林溪正埋头在书架间寻找一本关于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评论集。当她好不容易在最高层找到目标,踮起脚试图去够时,一只修长的手越过她的头顶,轻松地将那本书取了下来。
“是这本吗?”
熟悉的、带着温和笑意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林溪猛地回头,心脏又不争气地加速——是陆星辰。他今天穿着简单的白色毛衣,看起来比平时少了几分棱角,多了几分柔软。
“是……谢谢学长。”林溪接过书,脸颊微热。她注意到他手里拿着几本建筑理论和设计图册。
两人自然而然地并肩朝借阅区走去。短暂的沉默有些微妙,林溪攥紧了手里的书,鼓起生平最大的勇气,轻声开口:“学长……也喜欢看书吗?我是指,除了专业书之外的。”
问完她就后悔了,这问题太蠢了,他来图书馆不就是看书的吗?
陆星辰却似乎并不觉得冒犯,他侧头看她,眼神里带着笑意:“当然。不过最近忙,看得少了。以前很喜欢加缪,还有……王小波。”
林溪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像被点燃的星子。“我也喜欢王小波!”她脱口而出,声音因激动而稍微提高,引来旁边同学的目光。她立刻缩了缩脖子,不好意思地压低声音,“他的《黄金时代》,我看了三遍。”
陆星辰有些惊讶地看着她,随即笑容加深,那是一种找到同好的愉悦:“真巧。我喜欢他那种用幽默解构严肃的态度,还有对自由和智慧的坚持。”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说起来,前段时间有部电影,《午夜巴黎》,里面那种对黄金时代的怀旧和讨论,就有点王小波式的味道。”
“我看过!”林溪几乎要雀跃起来,她努力克制着,但眼里的光彩藏不住,“我也觉得!那种穿越时空与偶像对话的设定,既浪漫又充满思辨。”
他们站在图书馆的借阅台旁,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聊了起来。从王小波到加缪,从《午夜巴黎》谈到《爱在》三部曲里那些绵长而机锋暗藏的对话……林溪发现,当她谈论起这些她真正热爱并思考过的东西时,紧张感会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分享与表达的畅快。
陆星辰也显得很投入。他不再是那个永远从容、掌控一切的校园风云人物,而是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和讨论者。他会对她提出的观点表示赞同,也会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语气平等而尊重。
“没想到你对电影也有这么深的见解。”陆星辰看着她,语气带着真诚的赞赏,“平时看你安安静静的。”
林溪的脸又红了,但这次,红晕里带着一丝甜意。她小声说:“只是……自己瞎琢磨。”
“琢磨得很好。”陆星辰肯定道。他看了看时间,露出些许歉意,“我待会儿还有个小组讨论。”
“啊,好,学长快去忙吧。”林溪连忙说。
陆星辰点了点头,走出几步,又忽然回头,像是随口一提:“对了,这周末学校小礼堂好像有部老片重映,是《海上钢琴师》。我记得你刚才提到喜欢那种充满诗意的电影?如果有空的话……”
他没有说完,但邀请的意味已经很明显。
林溪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随即像擂鼓般狂跳起来。她几乎能听到血液冲上头顶的声音。
“我……我有空!”她听到自己用略带颤抖却清晰的声音回答。
陆星辰笑了,那笑容在图书馆明亮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暖:“那好,周六晚上七点,小礼堂见?”
“嗯!”林溪用力点头,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
看着陆星辰离开的背影,她抱着那本厚厚的评论集,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心里却像炸开了一朵巨大的烟花,绚烂得不知所措。
他邀请她了。不是因为巧合,不是因为意外,而是因为……他们聊到了共同喜欢的书和电影。
那座无形的桥,似乎在这一刻,被铺上了第一块坚实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