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也沉声道:“我二人既已在此,任凭陛下处置,但需得公道分明。若陛下执意要寻私怨,我夫妇虽自愿领罚,却也有破釜沉舟的底气。”
这话明着是领罚,实则是警告——他们并非无力反抗,只是顾全大局。
王母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陛下息怒,既然杨戬、灵昭已然上天认罪,便是天庭之幸。不如先将二人安置,再从长计议。”她暗中给玉帝递了个眼神,示意他不可冲动——这二人战力通天,几百年过去又有进益,真逼急了,怕是凌霄宝殿又要遭殃。
玉帝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与忌惮,冷冷道:“来人,将二人暂押锁妖塔,听候发落!”
玉帝话音刚落,杨戬手中的三尖两刃刀、灵昭腰间的双头银刀同时寒光一闪,凌厉的刀气瞬间席卷凌霄宝殿,玉帝王母大骇,殿中仙官也纷纷色变,下意识后退半步。
“陛下!”哪吒连忙上前,“锁妖塔乃关押妖邪之地,他们是三界的有功之臣,岂能囚于那般地方?”
一旁的王母娘娘见气氛僵持,轻拂云袖,缓缓开口,语气温婉却字字切中要害:“陛下息怒。灵昭与杨戬护三界有功,万民敬仰,这是不争的事实。剑门山一事,虽违天规,却也是护民之心太过急切,并非有意与天庭为敌。”
见玉帝似乎听进去了,王母眼珠子转了转,继续道:“当年二人受封之时,杨戬便立誓‘听调不听宣’,天庭有难,凭圣旨即可调遣。可灵昭却不同,只接了封号,反倒撂下一句‘人间有难我自出现,天庭有难我必添乱’的狂言,虽说是一时意气,却也终究是个隐患。”
说到此处,王母话锋一转,眼底带着几分期许:“如今灵昭既已应允随天庭回返领罚,足见其并非顽劣不堪,心中亦有三界大义。陛下何不趁此机会,让灵昭也依杨戬之例,立‘听调不听宣’之誓,为天庭添一员得力战将?”
玉帝闻言,眉头微动。
王母这话正说到他心坎里。他一直想拿捏住这个桀骜不驯的战神,让她不得不为天庭所用。
可他又不甘心。
“那就这样饶过他们了?”玉帝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甘的怒火,“她当年那般狂言,今日又公然抗旨,若不重罚,天庭颜面何在?朕这玉帝,还如何服众?”
王母见他又要动怒,连忙微微摇头,眼角飞快地冲他挤了挤,动作细微却带着十足的暗示。
玉帝何等精明,瞬间领会了王母的意思,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怒火渐渐压了下去——他确实怕,怕真闹大了收不了场。
王母见他神色松动,连忙趁热打铁道:“陛下,非是饶过,而是‘罚得其当’。再说,剑门山百姓感念二人恩德,万民请愿的折子已递到南天门。陛下若真重罚,恐寒了万民之心,反倒得不偿失。不如就坡下驴,既立了规矩,又显了陛下的宽宏大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