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的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的是肾上腺素缓缓平息的疲惫,以及一种充盈在胸腔里、沉甸甸的满足感。回到后台,卸下厚重的舞台妆,换上舒适的私服,所有人都像被抽走了骨头,瘫在休息室的沙发和椅子上,连说话的力气都仿佛耗尽。
空气中还残留着发胶和汗水混合的味道,但更多的是一种共享荣耀后的松弛与平静。巨大的显示屏上还在回放着刚才演出的精彩片段,绚烂的灯光和震耳的欢呼隔着屏幕传来,却像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林暮坐在角落的矮凳上,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水,指尖还在微微发颤。舞台上那几分钟的独白,耗尽的似乎不只是体力,还有他积攒了数月的情感。掌声与呐喊依旧在耳畔回响,那种被巨大善意托举起来的感觉,如此陌生,又如此……令人想落泪。
“饿死了……”刘耀文有气无力地哼唧了一声,打破了休息室的寂静,“胃里空得能吞下一头牛。”
这话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立刻引来一片附和。
“我也是,上台前紧张得什么都吃不下。”贺峻霖揉着肚子。
“点外卖吧?想喝热乎乎的粥。”张真源提议。
“这个点,等外卖送到我们都饿晕了。”丁程鑫看了眼时间,无奈地摇头。
这时,生活助理小陈提着两个大塑料袋,像救世主一样推门而入,脸上带着笑:“就知道你们得饿,凑合吃点吧。”
袋子里装着的,是十几桶不同口味的泡面,还有火腿肠和卤蛋。
“哇!陈哥你是我的神!”宋亚轩第一个扑过去。
瞬间,疲惫仿佛被饥饿感驱散,众人围拢过来,七手八脚地开始撕包装、倒调料。休息室里很快弥漫开浓郁诱人的泡面香气,混杂着少年们重新活泛起来的说笑声。
林暮也拿了一桶红烧牛肉面,学着他们的样子,撕开调料包,注入开水,盖上纸盖。他看着那袅袅升起的热气,有些出神。这种集体吃泡面的场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却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脚踏实地的幸福感。
“喂,林暮。”刘耀文用叉子敲了敲他的面桶边缘,打断了他的思绪。林暮抬头,看见刘耀文已经稀里呼噜地吃上了,嘴角还沾着点油渍,眼神却亮晶晶的。
“刚才在台上,”刘耀文咽下嘴里的面,语气随意得像在讨论天气,“弹得还行,没跑调。”
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几乎算得上是最高赞誉了。
林暮愣了一下,随即低下头,用叉子无意识地搅动着面条,掩饰着嘴角抑制不住扬起的弧度,低低地“嗯”了一声。
“岂止是还行?”旁边的贺峻霖插话,嘴里塞得鼓鼓囊囊,“暮哥你都没看到,你唱那句‘记得那双手’的时候,我斜前方好几个粉丝都哭了!”
“真的假的?”林暮有些愕然。
“当然真的!”张真源也加入讨论,“我当时在侧台都看到了,效果特别好!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丁程鑫笑着总结:“所以说,别老觉得自己不行。你看,只要是你林暮的东西,拿出来,就有人认。”
马嘉祺虽然吃着病号餐(一份清淡的粥),也笑着点头附和:“路走对了,就不怕远。”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不再是客套的鼓励,而是带着分享喜悦的熟稔。他们讨论着舞台上的小失误,调侃着彼此的糗态,也真诚地肯定着每个人的闪光点。泡面的热气氤氲了每个人的脸庞,也模糊了曾经若有若无的界限。
林暮安静地听着,吃着那碗简单却无比温暖的面,心里那片曾经荒芜的冻土,仿佛被这嘈杂的、充满烟火气的氛围彻底融化,生出了柔软的根须,深深扎进了这片名为“团队”的土壤里。
他不再是一个需要被反复确认位置的“第八人”,他就是林暮,是时代少年团的林暮。他的笨拙,他的挣扎,他的微小进步,都被这群人看在眼里,并成为了彼此记忆里共同的一部分。
吃完面,众人依旧懒散地瘫着,不想动弹。宋亚轩抱着吉他,随意地拨弄着和弦,哼唱着不知名的调子。严浩翔戴着耳机,闭目养神。刘耀文和贺峻霖头靠着头,凑在一起看手机里拍下的舞台视频,时不时发出低低的笑声。
林暮靠在沙发扶手上,看着这一幕,心里一片宁静。舞台上的光芒万丈固然令人向往,但后台这碗热乎的泡面,和身边这群卸下所有光环、真实而疲惫的伙伴,或许才是这条漫长星路上,最值得珍惜的风景。
真心,不止在万人欢呼中彰显,更在这琐碎而温暖的日常里,悄然安放。
夜很深了,回宿舍的车等着他们。但没有人急着起身,仿佛都想让这个泡面香气弥漫的、充满了真心与笑语的夜晚,再延长一点点。
因为都知道,这样的时刻,是支撑他们走向下一个更大舞台的,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