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回声骸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第九章 旧展新声,槐下故人

回声骸

西街的旧物展办在老槐树旁的空地上,用褪色的蓝布搭了简易的展台,老杨还在展台周围挂了串用槐树叶串成的风铃,风一吹,叶子相撞,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极了旧时光里的低语。我和江叙来得早,刚把青瓷花瓶摆上中央展台,就看见老木匠扛着个半旧的木匣走来,匣身刻着缠枝莲纹样,边角有些磨损,却被擦拭得发亮。

“这是我爹当年给阿芸小姐做的梳妆匣,”老木匠把木匣放在阿芸的线装书旁边,手指摩挲着匣上的纹路,“她当年总说,这匣子能装下西街的月光。后来她走了,我爹就把匣子收了起来,说等个懂它的人来。现在看来,这里就是它该待的地方。”

说话间,人群渐渐多了起来。有个戴眼镜的老先生站在顾淮安的船运记录前,看了许久,突然转头问老杨:“这记录里的‘淮安号’,是不是民国三十七年那艘救了整船难民的货船?”老杨眼睛一亮:“您怎么知道?”老先生笑了:“当年我就在那艘船上,是顾警官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了我,还说‘西街的人,从来不会丢下谁’。”

我正想上前搭话,却被人轻轻拽了拽衣角。回头一看,是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手里攥着个布包,仰着头看我:“姐姐,我也有旧物要展览。”他把布包递给我,里面是个小小的竹编蜻蜓,翅膀已经有些变形,却还能看出当年的精巧。“这是我太爷爷做的,”小男孩的声音软软的,“太爷爷说,他小时候在西街的巷子里追着蜻蜓跑,顾警官还帮他抓过一只呢。现在太爷爷走不动路了,让我把蜻蜓带来,说让大家看看他小时候的玩物。”

江叙蹲下身,帮小男孩把竹蜻蜓的翅膀轻轻掰正:“你太爷爷叫什么名字?”“叫陈阿福。”小男孩答得干脆。江叙愣了愣,转头看向我:“顾淮安的船运记录里,有个叫陈阿福的水手,说的应该就是他。”我点点头,找了个小展台,把竹蜻蜓放在顾淮安的桃木船牌旁边,还在旁边贴了张纸条,写上小男孩说的故事。

临近中午时,那个穿浅蓝连衣裙的姑娘又来了,这次她带来了奶奶的旧相册。相册的封皮是深红色的绒布,已经有些褪色,里面夹着几十张黑白照片。最上面那张照片里,三个年轻姑娘站在老槐树下,笑得灿烂——中间穿蓝旗袍的是阿芸,左边穿浅灰布衫的是姑娘的奶奶,右边那个扎着麻花辫的,竟是我外婆年轻时的模样。

“我外婆说,这是民国三十六年夏天拍的,那天刚下过雨,她们三个在槐树下吃阿婆做的槐花糕,有人路过就帮她们拍了照。”姑娘指着照片,眼里满是怀念,“外婆说,阿芸姐姐总说,槐花糕要配着西街的雨吃,才够甜。”

我接过相册,指尖拂过外婆年轻的笑脸,突然想起樟木箱里外婆留下的旧食谱,其中一页就写着“槐花糕”的做法,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槐树叶。江叙凑过来看了看,指着照片里阿芸手腕上的银镯子:“你看,和你外婆留给你的那条银手链,款式很像。”我低头看了看腕上的手链,确实,链节上的花纹和阿芸镯子上的几乎一样,只是我的手链更细巧些。

下午时,展台前围了不少人,大家都在说着自己和旧物的故事。有个阿姨拿着个旧瓷碗,说这是当年她母亲在旧物店买的,现在她用这个碗给女儿盛饭;有个叔叔抱着个旧收音机,说这是他爷爷留下的,当年西街的人都围在他家听广播里的新闻。老杨忙着给大家登记旧物信息,额头上沁出了汗珠,却笑得合不拢嘴。

突然,人群里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被人搀扶着走来,她穿着件藏青色的斜襟衫,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她径直走到阿芸的梳妆匣前,看了许久,突然红了眼眶:“这匣子,是我当年看着老木匠做的。阿芸那孩子,总爱把她收集的槐树叶标本放在里面,说等顾警官回来,就给他看。”

“您认识阿芸和顾警官?”江叙上前一步,轻声问。老太太点点头,叹了口气:“怎么不认识?当年我是西街诊所的护士,顾警官受伤了,还是我给包扎的。阿芸每天都去诊所看他,手里总拿着个装着槐花的布包,说要给顾警官闻闻西街的味道。”她转头看向我,“你是阿婆的外孙女吧?阿婆当年总说,你外婆和阿芸、顾警官是最好的朋友,还说等你长大了,要把西街的故事讲给你听。”

我点点头,眼眶也有些发热。老太太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个小小的锦盒,递给我:“这是阿芸当年落在诊所的,里面是枚银戒指,上面刻着个‘淮’字。她说等顾警官回来,就给他戴上。后来顾警官走了,阿芸也不见了,我就一直替她收着。现在,该把它还给懂它的人了。”

打开锦盒,一枚小巧的银戒指躺在里面,戒面上的“淮”字虽然有些磨损,却依旧清晰。江叙拿起戒指看了看,又看了看我腕上的手链:“这戒指的花纹,和你手链的一样,应该是一对。”我突然想起外婆说过,当年阿芸有一套银饰,是顾警官特意请人打的,上面都刻着彼此名字里的字。

傍晚时分,旧物展快结束时,老杨搬来一张桌子,上面摆着刚蒸好的槐花糕,是按照我外婆的食谱做的。大家围着桌子坐下,手里拿着槐花糕,说着西街的故事。风里的槐花香更浓了,老槐树上的风铃还在沙沙作响,像是在附和着人们的笑语。

那个戴眼镜的老先生咬了口槐花糕,笑着说:“这味道,和当年顾警官给我吃的一模一样,还是西街的槐花糕最甜。”小男孩拿着竹蜻蜓,在槐树下跑着,笑声清脆。老太太握着我的手,轻声说:“阿芸和顾警官要是能看到现在的西街,肯定会很高兴的。他们当年盼着的,不就是这样热热闹闹的日子吗?”

江叙坐在我旁边,手里拿着那枚银戒指,在月光下看了看:“现在,这些旧物都有了新的故事,‘回声’也有了新的声音。”我点点头,看向展台中央的青瓷花瓶,瓶里的槐树枝又抽出了几片新芽,在月光下闪着淡淡的光。

突然,门楣上的铜铃“叮铃”响了一声,不是风,像是有人轻轻碰了一下。我抬头望去,老槐树下似乎有两个模糊的身影,一个穿蓝旗袍,一个穿警服,他们并肩站着,笑着看向我们,像是在说:“你们看,西街的故事,还在继续呢。”

晚风拂过,槐花落在青瓷花瓶上,像是给旧物盖上了一层温柔的纱。我知道,那些藏在旧物里的“回声”,从来不是过去的残影,而是照亮当下的光,是让未来更温暖的羁绊。就像这西街的老槐树,年年抽芽,岁岁开花,把每一段故事,都酿成了风里的甜香。

上一章 第八章 西街新雨,旧物新生 回声骸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章 槐香入梦,余音未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