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别动!"林渊压低声音,"鲨鱼对晃动很敏感。"
那条鲨鱼在筏子周围游弋,巨大的身影在水下若隐若现。
"它在观察我们。"林渊说,"鲨鱼不会无缘无故攻击,除非它感到威胁,或者闻到血腥味。"
"可它一直跟着我们。"苏婉紧张地说。
"因为它好奇。"林渊仔细观察鲨鱼的行为,"《钓经》里说,鲨鱼虽凶猛,但智商很高,懂得判断猎物。"
"我们的筏子对它来说是陌生物体,所以它在试探。"
"那怎么办?"老韩问。
"给它一条鱼,让它知道我们不是食物。"
林渊从储备中拿出一条晒干的鱼,用力抛向远处。
鲨鱼瞬间转向,一口咬住那条鱼,然后慢慢游走了。
"呼——"众人松了口气。
"走了吗?"阿豹问。
"应该走了。"林渊说,"但我们要加快速度,趁现在海况好,多划一段距离。"
四人奋力划桨,筏子在海面上缓慢前进。
就在这时,林渊突然注意到远处海面上有个黑点。
"那是什么?"他眯起眼睛。
随着距离拉近,黑点逐渐清晰,竟是一座破旧的灯塔,矗立在一座更小的礁石岛上。
"有灯塔!说明这附近有航道!"老韩兴奋道。
"过去看看。"林渊说。
筏子靠近礁石岛,众人跳上岸。
这座岛比之前那座更小,几乎只是一块突出海面的大礁石,上面除了灯塔,什么都没有。
灯塔已经废弃多年,外墙斑驳,铁门生锈。
"这灯塔看起来很老了。"苏婉说。
林渊推开锈蚀的铁门,里面是螺旋楼梯,一直通向塔顶。
"小心点,楼梯可能不稳。"
四人缓慢上楼,楼梯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到达塔顶,视野顿时开阔,可以看到远处的海平面。
"看!那边有岛!"阿豹指着东北方向。
确实,在远处的海面上,隐约能看到陆地的轮廓。
"那应该是舟山主岛。"林渊说,"看距离,大概还有二十海里。"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一天就能到!"老韩兴奋道。
"先在这里过夜。"林渊说,"岛太小,晚上海浪会涨潮,不如住在灯塔里安全。"
众人下到灯塔一层,发现这里有几个小房间,应该是以前守塔人住的地方。
虽然破败,但至少能遮风挡雨。
"我去找点干柴生火。"阿豹说着走出去。
老韩也去筏子上拿储备的干鱼。
只剩林渊和苏婉在塔内。
"林渊。"苏婉突然说,"你说我们为什么会经历这些?"
"什么意思?"
"从洱海到东海,从寻找铜鱼到困在荒岛。"苏婉说,"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我们。"
"你是说命运?"林渊想了想,"也许吧。"
"《钓经》的每个传人,可能都要经历类似的考验。"
"只有真正理解了书中的智慧,才有资格继承这份遗产。"
"那霍克呢?他也在找铜鱼,他也是传人吗?"
"不。"林渊摇头,"霍克只是想占有铜鱼,获取财富或权力。"
"他不理解《钓经》的真谛,所以他不配。"
正说着,老韩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块石碑。
"老大!你看我在外面发现了什么!"
石碑不大,上面刻着文字,虽然风化严重,但依稀能辨认。
林渊凑近细看,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这是...明代的碑文。"他缓缓说。
"明代?"众人一惊。
"上面写着:'永乐十九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船队于此补给,留碑记之。'"
"郑和?"苏婉惊讶,"这里是郑和船队的补给点?"
"应该是。"林渊继续念,"'此地多鱼,淡水清冽,可为休整之所。特建灯塔,以导航船。留《钓经》其六于塔下,望后人得之。'"
"《钓经》其六!就是第六个铜鱼!"老韩激动道。
"不对。"林渊摇头,"我们已经找到第六个铜鱼了,在另一座岛的古井里。"
"那这里说的是..."
"第七个。"林渊说,"看来我之前搞错了顺序。"
"古井里的是第七个,灯塔下的才是第六个。"
"那第六个铜鱼还在这里?"阿豹问。
"应该是。"林渊说,"在灯塔下面。"
四人立刻行动起来,在灯塔周围寻找。
灯塔底部是厚重的石基,看起来坚不可摧。
"会不会在地下?"苏婉说。
林渊敲了敲地面,发出空洞的声音。
"确实是空的!下面有空间!"
他们找来工具,费力地撬开一块石板。
下面果然有个小密室,里面放着一个铜箱。
林渊小心翼翼地打开铜箱,里面躺着一枚铜鱼,还有一卷羊皮卷。
"找到了!"众人欢呼。
林渊展开羊皮卷,上面绘制的是一幅航海图,标注着从中国到南洋各地的航线。
"这是郑和船队的航海图。"林渊说,"上面标注了数十个补给点,每个点都藏有一枚铜鱼。"
"也就是说,铜鱼一共有数十枚,分散在整个海上丝绸之路上。"
"我们要全部找到?"老韩瞪大眼睛。
"不需要。"林渊摇头,"羊皮卷上说,九枚铜鱼为一组,集齐九枚,就能解开《钓经》的终极秘密。"
"我们现在有几枚了?"
"算上这一枚,一共七枚。"林渊说,"还差两枚。"
"根据航海图,第八枚在福建沿海的一座岛上,第九枚..."
他的手指停在地图上的一个点。
"在南海深处,一个叫做'龙宫'的地方。"
"龙宫?"众人面面相觑。
"那是什么地方?"
"不知道。"林渊说,"但从地图标注看,应该是一个海底遗迹。"
"海底?"老韩叫道,"那怎么去?"
"一步步来。"林渊说,"先离开这里,回到舟山,补充装备。"
"然后去福建找第八枚铜鱼,最后才是南海的'龙宫'。"
"可霍克他们怎么办?"苏婉担心地说,"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我们要快。"林渊说,"趁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尽快集齐所有铜鱼。"
夜幕降临,四人在灯塔里生起火,围坐在一起。
"林渊。"苏婉突然问,"你说《钓经》的终极秘密是什么?"
"不知道。"林渊诚实地说,"但我有种预感,那个秘密可能改变一切。"
"改变什么?"
"也许是渔业,也许是更多。"林渊凝视着火光,"郑和七下西洋,把《钓经》传播到各地,一定有他的用意。"
"而这九枚铜鱼,就是打开这个秘密的钥匙。"
"我们只有集齐所有铜鱼,才能知道答案。"
火光映照在每个人脸上,照亮了他们坚定的眼神。
第二天清晨,四人继续出海。
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的航行顺利多了。
中午时分,他们终于看到了舟山主岛的港口。
"有船!"阿豹大喊。
一艘渔船注意到了他们,快速驶来。
"需要帮助吗?"船上的渔民喊道。
"需要!非常需要!"老韩激动地挥手。
渔船把他们接上船,四人终于得救了。
"你们怎么会在海上漂流?"渔民好奇地问。
"遇到风暴,船坏了。"林渊简单解释。
"那你们运气真好,这片海域很少有船经过。"渔民说,"再晚几天,恐怕就..."
他没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回到舟山港口,四人首先去了医院检查,确认没有大问题。
然后他们订了去福建的机票。
"不回大理了?"苏婉问。
"不回。"林渊说,"我们要趁热打铁,尽快找到剩下的铜鱼。"
"而且我有预感,霍克很快就会有行动。"
"我们必须抢在他前面。"
就在他们准备登机时,林渊的电话突然响了。
是江教授打来的。
"林渊!你们没事吧?我听说你们失联了!"江教授焦急的声音传来。
"我们没事,刚得救。"林渊说。
"太好了!"江教授松了口气,然后压低声音,"但我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
"什么消息?"
"霍克在大理开了记者会,公开指责我们的项目造假,说你失踪是畏罪潜逃。"
"什么?"林渊脸色一变。
"而且他联合了几个有影响力的媒体,正在发起舆论攻势。"江教授说,"现在网上到处都是对我们不利的言论。"
"项目可能保不住了。"
林渊沉默片刻,然后坚定地说:"江教授,项目不能停。"
"我马上回大理,当面澄清一切。"
"可是..."
"相信我。"林渊说,"霍克想用舆论击败我们,那我就用事实反击。"
"我要让所有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渔业。"
挂断电话,林渊对其他人说:"计划改变,我们先回大理。"
"福建的铜鱼可以晚点再找,但洱海项目不能毁。"
"那可是我们的根基,也是《钓经》智慧的实践场。"
"好!"众人齐声说。
四人改订了回大理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