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钓尽天下
本书标签: 脑洞 

第九十四章

钓尽天下

飞机在云层中穿行,林渊望着窗外,脑中却在思索着刚才江教授的话。

霍克的舆论攻势来得比预想的快,这说明对方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林渊。"苏婉轻声唤道,"你在想什么?"

"在想霍克为什么这么着急。"林渊说,"按理说,我们失联对他是好事,他完全可以等我们自生自灭。"

"但他反而迫不及待地发动舆论战,这不符合常理。"

"你是说..."苏婉若有所思。

"他可能也在找铜鱼。"林渊说,"而且进度不顺利,所以想通过打击我们来转移注意力,或者逼我们现身。"

"如果是这样,我们更要小心了。"老韩插话道。

"嗯。"林渊点头,"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保住洱海项目。"

"只要项目还在,我们就有根据地,就有反击的资本。"

几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大理机场。

江教授亲自来接机,见到林渊他们安然无恙,眼眶都红了。

"可算回来了!"他握着林渊的手,"你们不知道这几天我有多担心!"

"让您担心了。"林渊歉意地说,"现在情况怎么样?"

江教授叹了口气:"很糟糕。霍克联合了几家媒体,连续发了十几篇报道,把我们说得一无是处。"

"现在网上舆论几乎一边倒,很多人都在质疑项目的真实性。"

"更严重的是,有几个投资方打电话来,说要撤资。"

"撤资?"林渊眉头一皱。

"是啊。"江教授苦笑,"毕竟谁也不想把钱投在一个被质疑造假的项目上。"

"如果再不解决,项目真的保不住了。"

林渊沉思片刻,说道:"江教授,能安排一场新闻发布会吗?"

"新闻发布会?"江教授一愣,"你想..."

"既然霍克用舆论攻击我们,那我们就用事实反击。"林渊说,"我要当着所有媒体的面,展示项目的真实成果。"

"可是..."江教授犹豫,"万一那些媒体不配合怎么办?"

"不配合也得配合。"林渊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真相只有一个,谎言说一千遍也还是谎言。"

"我相信只要我们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就不怕任何质疑。"

江教授被他的信心感染,用力点头:"好!我马上安排!"

两天后,新闻发布会在洱海边的项目基地举行。

来了二十多家媒体,其中不少是之前发表过质疑文章的。

林渊站在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闪烁的镁光灯,表情平静。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关心洱海生态的市民,大家好。"他开口道。

"我知道最近关于我们项目有很多质疑,今天我站在这里,就是要用事实回应所有质疑。"

台下立刻有记者举手:"林先生,网上说您失踪是畏罪潜逃,这是真的吗?"

"不是。"林渊坦然道,"我是去东海考察传统渔业,不幸遇到风暴,被困荒岛数日。"

"这里有舟山海事局出具的证明,还有救援我们的渔民的证词。"

他展示出一系列文件,记者们纷纷拍照。

"那项目造假的事呢?"另一个记者追问。

"根本不存在造假。"林渊说,"我现在就带大家去看项目的实际情况。"

他带着所有人来到洱海边的养殖区。

"这里是我们的生态养殖示范区,采用的是传统渔业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法。"

"大家可以看到,水质清澈,鱼儿活跃,水生植物茂盛。"

他随手捞起一网,十几条肥美的鱼在网中跳跃。

"这些鱼完全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不使用任何化学饲料或药物。"

"而且由于采用了生态平衡的养殖方式,不仅没有污染水质,反而改善了水体环境。"

记者们纷纷拍照录像,有人甚至下水亲自检验。

"但霍克先生说,这种方法产量太低,不具备经济价值。"有记者提问。

"那是因为他不懂。"林渊直言不讳,"传统方法看似产量低,但产出的是高品质产品,市场价值远高于工业化养殖。"

"而且最重要的是可持续性。工业化养殖可能短期内产量高,但会破坏生态,最终竭泽而渔。"

"我们的方法虽然慢,但可以世代延续,这才是真正的价值。"

他的话掷地有声,台下陷入沉思。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声道:"说得好!"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穿着粗布衣、皮肤黝黑的老者走了过来。

"您是?"林渊疑惑。

"老夫姓郑,郑和的郑。"老者笑道,"世代生活在东海的一座小岛上。"

"听说这里有个年轻人在推广传统渔法,特地来看看。"

"东海?"林渊心中一动,"您是哪座岛的?"

"就是你们前几天困住的那座。"老者意味深长地说,"你们在岛上的所作所为,老夫都看在眼里。"

林渊大吃一惊:"您一直在岛上?"

"当然。"老者说,"那是我家,我世代守护着那座岛。"

"只是你们来的时候,我正好出海捕鱼去了,回来时你们已经走了。"

"不过你们找到的那些东西,还有灯塔下的铜鱼,该是你们的就是你们的。"

老者的话让所有记者都好奇起来。

"郑老先生,您说的灯塔和铜鱼是什么?"有记者问。

老者看向林渊,林渊微微点头。

"那是六百年前,郑和船队留下的东西。"老者缓缓道,"我的祖先是郑和船队的水手,下西洋时在那座岛上安家,世代守护。"

"郑和大人把《钓经》的智慧传播到海上丝绸之路的每一站,在关键地点都留下了铜鱼作为信物。"

"我们家世代守岛,等的就是《钓经》真正的传人。"

"这次看到林先生的所作所为,老夫确信,您就是我们等的人。"

记者们面面相觑,这个故事太传奇了。

"郑老先生。"林渊认真地问,"您说世代守护,是在守护什么?"

"守护海洋,守护渔业,守护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老者说。

"六百年来,我们家族一直遵循《钓经》的教导,只取所需,不竭泽而渔。"

"我们那座岛附近的海域,鱼类资源一直很丰富,从未枯竭,靠的就是这份智慧。"

他看向众记者:"你们质疑林先生的方法,但老夫要告诉你们,这方法已经被实践了六百年!"

"六百年的时间证明,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老者的话语重心长,台下鸦雀无声。

林渊深深鞠了一躬:"多谢郑老先生。"

"不用谢。"老者摆手,"老夫今天来,就是想告诉世人,传统智慧不能丢。"

"这些年,老夫眼看着周围的海域一个个被过度捕捞,鱼越来越少,心里难过啊。"

"现在终于看到有人在传承祖先的智慧,老夫高兴还来不及呢。"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递给林渊。

"这是我们家族世代传承的一本航海日志,记载了郑和船队的航线和铜鱼的位置。"

"本来要带进棺材的,但现在看来,你更需要它。"

林渊郑重接过,打开一看,里面详细记载了数十个地点,正是铜鱼的埋藏位置。

"这..."他感动得说不出话。

"拿去吧。"老者拍拍他的肩膀,"完成祖先的遗愿,把《钓经》的智慧发扬光大。"

"这不仅是为了渔业,更是为了子孙后代。"

说完,老者转身离去,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林渊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涌起敬意。

六百年的守护,六百年的传承,这份执着让人动容。

记者们也被感动了,纷纷放下了质疑的态度。

当天晚上,各大媒体的报道风向突变。

《六百年的守护:郑和后裔讲述传统渔业的智慧》

《东海孤岛的秘密:一个家族与《钓经》的故事》

《传统vs现代:谁才是可持续渔业的未来?》

舆论开始转向对林渊有利的一面。

而霍克看到这些报道,气得把茶杯摔了个粉碎。

"废物!"他对着手下咆哮,"让你们控制舆论,结果让他翻盘了!"

"霍总息怒。"一个下属战战兢兢地说,"那个郑老头突然出现,我们也没办法..."

"够了!"霍克打断他,"看来舆论战行不通,我们得换个方法。"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色:"既然他要玩传统,那我就彻底毁掉他的根基。"

"去,查一查洱海项目有没有违规的地方,环评、用地、排污...任何可以做文章的地方都不要放过!"

"是!"

霍克冷笑:"林渊,你以为找到几个铜鱼就赢了?太天真了。"

"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上一章 第九十三章 钓尽天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