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卷着墙角的几片落叶,打着旋儿飘过。紫薇跟着小燕子走进那座爬满牵牛花的小院时,脚步还有些虚浮。她扶着斑驳的木门框,看着院子里那几棵歪脖子果树,看着树下随意堆放的柴火和农具,再看看那两间低矮的土坯房,一时间有些恍惚。
这与她在济南熟悉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截然不同,却透着一股踏实的烟火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还有鸡窝里母鸡偶尔发出的“咯咯”声,让她紧绷了一路的神经,竟奇异地松弛了下来。
“别站着了,进来吧。”小燕子推开左边那间房的门,一股淡淡的皂角味扑面而来。她侧身让紫薇进去,自己则转身去鸡窝捡了个刚下的鸡蛋,乐呵呵地说:“今晚给你加个菜,尝尝我的手艺,保证比你在客栈吃的那些寡淡玩意儿强。”
紫薇走进屋里,目光轻轻扫过。屋子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张木板床靠着墙,铺着粗布褥子,叠着打了补丁却干净的被子。靠墙放着一张旧木桌,桌面上有几道深深的刻痕,像是用刀划出来的,旁边摆着两条长凳。墙上贴着几张红纸剪的窗花,虽然剪得不算精致,歪歪扭扭的,却透着一股鲜活的劲儿,有蝴蝶,有喜鹊,还有一个咧嘴笑的娃娃。
“这些都是你剪的吗?”紫薇指着窗花,轻声问道,语气里带着真诚的好奇。
小燕子端着鸡蛋进来,闻言得意地扬了扬下巴:“那可不!我小燕子别的本事没有,这点小手艺还是拿得出手的。冬天没事干的时候,就剪着玩,贴在墙上,看着也热闹。”她说着,把鸡蛋放在桌上,又转身出去抱柴火,“你先坐着歇会儿,我去烧水,再给你弄点吃的。”
紫薇在长凳上坐下,手指轻轻拂过桌面的刻痕,心里猜想着这些痕迹背后的故事。或许是小燕子练刀时不小心划到的,或许是她跟哪个小伙伴打闹时留下的。她拿起桌上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碗沿被磨得光滑,显然用了很久。
这里的一切都带着小燕子的印记——粗糙,鲜活,带着一股不管不顾的生命力。
不一会儿,小燕子端着一盆热水进来:“来,洗把脸,解解乏。”她把水盆放在桌上,又递过一块看着有些硬的胰子,“别嫌弃啊,这可是我托人从皂角铺买的,比那些散装的好用多了。”
紫薇接过胰子,轻声道谢,蘸了水慢慢擦拭脸颊。温热的水拂过皮肤,带走了一路的风尘,也让她的脸色好看了些。她看着水盆里自己模糊的倒影,想起额娘临终前的模样,眼眶又有些发热。
“怎么了?想家了?”小燕子端着刚剥好的蒜瓣走进来,见她眼圈发红,随口问道。
紫薇连忙摇摇头,用帕子擦干脸:“没有,就是觉得……麻烦你了。”
“又说这话!”小燕子把蒜瓣放在案板上,拿起菜刀“咚咚”地剁着,“跟你说过多少遍了,相逢就是缘分!我小燕子虽然穷,但多双筷子多个碗的事,还难不倒我。”她顿了顿,手下的动作慢了些,“再说了,我看你也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大小姐,跟我这儿肯定能住惯。”
紫薇听她这么说,心里暖烘烘的。她确实不是娇纵之人,额娘虽教她琴棋书画,却也教她要体恤下人,要懂得生活不易。只是骤然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这全然陌生的京城,心中难免惶恐,而小燕子的热情和直爽,恰如这寒冬里的一点星火,驱散了她心头的寒意。
“对了,”紫薇像是想起了什么,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油纸包,“这是我从济南带来的一些桂花糕,味道还不错,你尝尝。”
小燕子眼睛一亮,放下菜刀凑过来,打开油纸包,一股淡淡的桂花香立刻弥漫开来。糕点做得小巧精致,上面还撒着些许芝麻。她拿起一块塞进嘴里,香甜软糯的口感瞬间充满了口腔,让她忍不住眯起了眼睛:“哇!好吃!比京城点心铺卖的那些强多了!”
见她喜欢,紫薇也笑了:“你喜欢就好,还有不少,都给你。”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小燕子又拿起一块,却没立刻吃,而是用纸包好塞进怀里,“这个留给班杰明,那家伙最喜欢这些甜丝丝的玩意儿了。”
“班杰明?”紫薇好奇地问。
“哦,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个朋友,”小燕子一边往锅里倒油,一边说,“他是个洋人,蓝眼睛高鼻子,长得怪模怪样的,但人挺好的,会画画,还会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等他来了,我介绍你们认识。”
紫薇点点头,想象着那个蓝眼睛的洋人会是什么样子。她只在画册上见过洋人,没想到在这京城,还能有这样的朋友。
很快,饭菜就做好了。一盘炒青菜,一碗鸡蛋羹,还有一锅冒着热气的小米粥。虽然简单,却香气扑鼻。小燕子把碗筷摆好,又从床底下摸出一坛酒,给自己倒了一碗:“你喝粥,我喝酒,咱们也算同席共饮了!”
紫薇端起粥碗,小口喝着。小米粥熬得很稠,带着微微的甜味,鸡蛋羹滑嫩,青菜清爽,比她在客栈吃的那些精致饭菜,更合胃口。
“对了,”小燕子喝了口酒,抹了抹嘴,“你还没告诉我,你要去紫禁城找的人,到底是谁啊?要是一般的小官,说不定我还能帮你搭个线。”
紫薇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低声道:“他……不是一般的小官。”
“那是多大的官?”小燕子追问,眼睛瞪得溜圆,“难道是王爷?还是……”她突然压低了声音,凑近紫薇,“难道是皇上?”
紫薇被她猜中心事,吓了一跳,连忙捂住她的嘴:“别瞎说!”
小燕子见她反应这么大,心里便有了数。她掰开紫薇的手,也不再追问,只是若有所思地喝着酒。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不管是谁,肯定不好见。紫禁城那地方,跟龙潭虎穴似的,可不是咱们这种平头百姓能随便进的。”
紫薇沉默着,她当然知道难。这些天,她在京城街头转了几圈,看到的都是高耸的宫墙和森严的守卫,连靠近都难,更别说见到里面的人了。若不是带着额娘的遗愿,她断不会冒这样的险。
“不过你也别灰心,”小燕子见她情绪低落,又打起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明天就去找班杰明问问,他认识的人多,说不定能有办法。实在不行,咱们再想别的辙!”
紫薇看着小燕子亮晶晶的眼睛,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谢你,小燕子。”
“谢啥!”小燕子摆摆手,又给她夹了一筷子青菜,“快吃,吃完早点休息,养足精神,才有劲儿想办法。”
吃过晚饭,小燕子收拾好碗筷,又给紫薇烧了盆热水泡脚。紫薇坐在床边,看着小燕子忙碌的身影,心里百感交集。这个萍水相逢的姑娘,给予她的温暖和善意,比许多相识多年的人还要多。
夜深了,小燕子在隔壁房间睡下,很快就传来了均匀的呼吸声。紫薇却没有睡意,她坐在窗前,看着窗外朦胧的月色,手里紧紧攥着那个锦盒。
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在她苍白的脸上。她轻轻打开锦盒,拿出那叠诗稿,借着微弱的月光,一行行看着。额娘的字迹清秀,每一笔都透着浓浓的情意。
“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她轻声念着这句诗,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额娘等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最终也没能等到那个人回来。而她,带着额娘的期盼来到这里,前路却依旧渺茫。
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但她知道,她不能放弃。为了额娘,也为了自己,她必须坚持下去。
就在紫薇辗转难眠的时候,紫禁城的养心殿内,乾隆也尚未安歇。他坐在龙案后,批阅着奏折,眉头微蹙。李德全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江南的水患,处置得怎么样了?”乾隆放下朱笔,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回皇上,两江总督已经上奏,说是灾情已经得到控制,正在组织百姓重建家园。”李德全小心翼翼地回答。
“嗯,”乾隆点点头,“让他务必妥善安置,莫要让百姓流离失所。”
“是。”
乾隆揉了揉太阳穴,目光落在桌角一个精致的锦盒上。那是他南巡时带回的,里面装着一支江南的梅花簪。他拿起簪子,看着上面栩栩如生的梅花,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二十年前的大明湖畔。
那个叫夏雨荷的女子,才情卓绝,温婉动人,像一朵盛开在湖边的荷花,清丽脱俗。他曾许过她承诺,说会回来接她,可这一耽搁,就是二十年。这些年,他并非忘了她,只是身为帝王,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后宫佳丽三千,朝政繁杂,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可以肆意妄为的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