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的生活,因为严浩翔的缺席,仿佛缺失了一块重要的拼图。剩下的三人依旧一起行动,但总感觉气氛沉闷了许多。贺峻霖变得比以前更安静了,笑容也少了几分曾经的毫无阴霾。
张真源和陈泗旭默契地承担起更多,试图用插科打诨和共同的音乐爱好来填补那份空缺。他们三个常常在放学后,待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张真源弹琴,陈泗旭弹吉他,贺峻霖偶尔会跟着哼唱几句。音乐成了他们宣泄和疗愈的出口。
然而,命运的分别似乎并未结束。
一个寻常的傍晚,张真源和陈泗旭一起回家。走到分别的岔路口,陈泗旭却没有像往常一样说再见,他停下脚步,叫住了张真源。
陈泗旭“真源。”
张真源回头,看到陈泗旭脸上那种熟悉的、带着沉重决心的表情,心里猛地一沉。这种表情,他在严浩翔脸上也看到过。
陈泗旭“我……”(陈泗旭避开他的目光,看着脚下的人行道砖缝,)“我初二,要转学了。”
空气仿佛凝固了。张真源感觉自己的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他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
张真源“为什么?”(他的声音有些发干。)
陈泗旭“家里的原因。”(陈泗旭言简意赅,但语气里的无奈显而易见,)“我爸妈工作调动,不得不走。”
张真源(张真源沉默了。他想起了自己曾经问过陈泗旭的那个问题——)“你会不会也像他那样,不和我说,就悄悄地转学?”
陈泗旭履行了他的承诺,他提前告诉了他。可这并没有让张真源感到好受多少。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席卷了他。
张真源“什么时候?”(他听到自己平静地问,这平静下面,是翻江倒海的情绪。)
陈泗旭“暑假过后。”(陈泗旭抬起头,看着张真源,眼神里充满了歉意和不舍,)“对不起,真源。我……”
张真源“不用道歉。”(张真源打断他,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又不是你的错。至少……你告诉我了。”
两人站在暮色四合的街头,相对无言。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不知从何说起。他们一起经历了从陌生到知己的过程,一起在音乐和赛场上挥洒汗水,一起分享了无数个日夜的快乐与烦恼。而现在,又一个兄弟要离开了。
陈泗旭“别告诉贺儿,至少……现在别。”(陈泗旭低声说,)“等他心情好一点再说。”
张真源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仿佛进入了一种倒计时。张真源和陈泗旭心照不宣地珍惜着最后相处的时光。他们在一起玩音乐的时间更多了,常常一待就是一个下午。他们不再排练熟悉的曲子,而是一起尝试创作,将离别的愁绪与对未来的迷茫,都融进了音符里。
贺峻霖隐约感觉到两人之间有种异样的氛围,但当他询问时,总被张真源用“在准备新的曲子”搪塞过去。
期末考结束,暑假来临。在正式放假的前一天,张真源和陈泗旭最后一次一起走那段回家的路。
陈泗旭“保持联系。”(陈泗旭说。)
张真源“一定。”(张真源重重地点头,)“到了新地方,别又变回以前那个闷葫芦。”
陈泗旭(陈泗旭笑了笑,那笑容里有释然,也有伤感:)“不会的。因为认识了你们。”
他们在岔路口用力地拥抱了一下,然后各自转身,走向不同的方向。张真源没有回头,他知道,陈泗旭也没有。有些告别,不需要眼泪和言语,所有的情谊,都沉淀在那个坚实的拥抱里。
这个暑假,注定充满了离别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