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靖王府的荷塘边满是荷香。林昭昭正坐在石凳上教瑾柔画画,小姑娘握着毛笔,歪着脑袋在宣纸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荷花,抬头冲林昭昭笑:“娘亲你看,像不像院子里的荷花?”
“像,我们柔儿画得最好看了。”林昭昭笑着揉了揉女儿的头,刚要拿起笔教她勾勒花瓣,就听到院门口传来丫鬟的声音:“娘娘,府外来了位自称阿福的公子,说您认识他。”
林昭昭手里的笔顿了顿,心里泛起一阵暖意——阿福,是当年将军府里唯一一个真心护着原主的旧部,也是帮她传递消息、救出小桃的人。自从柳氏倒台、将军府解散后,她就再也没见过阿福,只听说他回了乡下老家。
“快请他进来。”林昭昭连忙起身,心里满是期待。
不多时,一个穿着粗布长衫的男子跟着丫鬟走进来。他比几年前沉稳了许多,皮肤晒得黝黑,手里拎着一个布包,见到林昭昭,连忙躬身行礼:“小人阿福,见过王妃娘娘。”
“阿福,快起来,不用多礼。”林昭昭走上前,笑着打量他,“这几年你过得怎么样?怎么突然来京城了?”
阿福站起身,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托娘娘的福,小人回乡下后娶了媳妇,生了两个孩子,日子过得还算安稳。这次来京城是给孩子抓药,顺便来看看娘娘和小桃姑娘。”
提到小桃,林昭昭笑着喊:“小桃,你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小桃正在屋里缝衣服,听到喊声连忙跑出来,看到阿福,惊喜地喊道:“阿福哥!你怎么来了?”
兄妹俩见面,有说不完的话。阿福从布包里掏出几个用草绳串着的野山楂,递给瑾安和瑾柔:“这是乡下山上摘的,孩子们尝尝鲜。”
瑾安和瑾柔接过山楂,礼貌地说了声“谢谢阿福叔叔”,就跑到一边吃了起来,小脸上满是欢喜。
萧玦处理完政务回来,看到院子里的场景,也走了过来。阿福见到萧玦,连忙躬身行礼:“小人阿福,见过王爷。”
“免礼。”萧玦点点头,走到林昭昭身边,握住她的手,语气温和,“既然是故人,就留下来一起用午膳吧。”
午饭时,阿福说起了乡下的生活——春天种庄稼,夏天摘果子,秋天收粮食,冬天围着火炉做针线,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烟火气。林昭昭听得入神,时不时问几句,萧玦也偶尔搭话,气氛格外融洽。
饭后,阿福要走,林昭昭让小桃包了些银子和药材,递给阿福:“这些你拿着,给孩子抓药,也给家里添点东西。以后要是有难处,就来靖王府找我。”
阿福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眼眶有些发红:“娘娘的恩情,小人这辈子都记着。以后娘娘要是有用得着小人的地方,尽管开口。”
送走阿福后,小桃拉着林昭昭的手,笑着说:“小姐,真没想到还能再见到阿福哥,看到他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林昭昭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慨。当年在将军府的日子虽然艰难,却也留下了一些温暖的印记,阿福和小桃,就是那段时光里最珍贵的回忆。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到了七夕。京城的街道上张灯结彩,满是节日的气氛。萧玦特意推掉了所有事务,带着林昭昭和孩子们去街上逛夜市。
街上人来人往,到处都是卖花灯、猜灯谜的小摊。瑾安拉着瑾柔的手,在灯谜摊前驻足,皱着小眉头琢磨谜面;林昭昭则和萧玦并肩走着,看着身边的人群,感受着热闹的烟火气。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一起逛夜市吗?”萧玦握住林昭昭的手,轻声说,“那时候你还怕我,连话都不敢跟我说。”
林昭昭笑了笑:“那时候我哪敢跟你说话啊,你可是人人都怕的暴君。谁能想到,你现在会陪我逛夜市、猜灯谜呢?”
萧玦低头看着她,眼底满是温柔:“以前是我不好,让你受了那么多委屈。以后,我会陪你过每一个节日,弥补你所有的遗憾。”
两人走到一个花灯摊前,瑾安和瑾柔已经挑好了花灯——瑾安挑了一个威风凛凛的老虎灯,瑾柔则挑了一个粉嫩嫩的兔子灯。萧玦付了钱,看着孩子们提着花灯跑远的背影,笑着对林昭昭说:“我们也挑一个吧。”
林昭昭点点头,挑了一个绣着并蒂莲的花灯。萧玦接过花灯,亲手提着,牵着她的手跟在孩子们身后。月光洒在他们身上,花灯的光芒映着他们的笑脸,温暖而美好。
逛完夜市,回到王府时已经很晚了。孩子们累得倒头就睡,林昭昭和萧玦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看着天上的明月。
“萧玦,你说我们会一直这么幸福下去吗?”林昭昭靠在他怀里,轻声问。
“会的。”萧玦紧紧抱住她,语气坚定,“只要有你和孩子们在,我就会一直这么幸福下去。月瑶,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给了我所有的温暖。”
林昭昭抬头看着他,嘴角露出幸福的笑容:“该说谢谢的人是我。是你,让我从一个胆小怕事的替身,变成了被人疼爱的王妃;是你,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月光如水,洒在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林昭昭靠在萧玦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心里满是安宁。她知道,不管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他们在一起,就没有什么能打败他们。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的少年渐渐长大,曾经的少女也添了几分成熟,可他们之间的感情,却始终如初,甚至比初见时更加深厚。
这便是最好的爱情吧——无关身份,无关权势,只关乎你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往后余生,皆是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