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高产种子惊乡邻,清辞暗护蔓儿心
连蔓儿趁着夜色,再次穿过老巷回到现代。这次她没急着去超市,而是直奔农资店——她记得之前查过资料,南宋的粮食亩产量普遍只有一两百斤,而现代的常规水稻品种亩产轻松能过千斤,哪怕是适应性强的小麦种子,亩产也比古代高不少。要是能把这些种子带回去,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说不定还能帮连家村的村民提高收成,顺便再赚一笔种子钱。
农资店的老板是个话多的中年男人,见连蔓儿一进门就问“有没有适合南方种的水稻、小麦种子”,还特意强调“要高产、好养活的”,忍不住多问了两句:“小姑娘,你家种地啊?要多少?”
“我帮老家亲戚买的,他们那边土地不算太肥,您给推荐几种最耐造的。”连蔓儿一边说,一边从手机里翻出提前存好的南宋青溪县气候资料——幸好她历史学得扎实,知道那片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和现代江南地区的气候很像。
老板听完,给她推荐了三种水稻种子和两种小麦种子,还送了她几包白菜、萝卜的蔬菜种子:“这些蔬菜种子好种,撒下去就能长,你让亲戚试试。”连蔓儿一一收下,又买了几本现代农业种植手册,才拎着沉甸甸的种子袋去超市。
这次她除了补充盐、糖、针线,还特意多买了些维生素片、退烧药和外伤药膏——上次去镇上药铺打听,发现古代的感冒药不仅见效慢,还贵得离谱,普通村民感冒了只能硬扛,这些现代药品在古代绝对是“救命神药”。另外,她还买了几套轻便的现代农具,比如小锄头、镰刀,还有一把喷雾器——虽然古代没有农药,但用喷雾器浇肥也比人工泼洒方便得多。
把所有东西都收进空间后,连蔓儿才带着满心期待回到古代。刚踏进连家村,就看到村口围了一群人,吵吵嚷嚷的,好像在议论什么。她走近一听,才知道是村里的李老三家里出事了——李老三的媳妇昨天生娃,大出血,村里的稳婆束手无策,一家人正急得团团转,准备抬着人去镇上找大夫。
连蔓儿心里咯噔一下——古代产妇大出血,死亡率极高,镇上的大夫就算来了,也未必有办法。她摸了摸空间里的止血药和消炎药,咬了咬牙,快步走过去:“李三叔,我这里有能止血的药,或许能救三婶!”
李老三正抱着头蹲在地上,听到这话猛地站起来,眼睛通红:“蔓儿姑娘,你说的是真的?要是能救你三婶,我李老三这辈子都记你的恩!”
“我不敢保证一定能行,但总比坐着等强。”连蔓儿一边说,一边跟着李老三往他家跑。沈清辞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手里还拿着笔墨纸砚,显然是刚从她家过来,见她跑,也连忙跟上,低声问:“蔓儿姑娘,你真的有办法?”
“试试吧。”连蔓儿没多说,只快步走进里屋。屋里弥漫着一股血腥味,稳婆正急得直跺脚,李老三的媳妇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像纸,气息已经很微弱了。连蔓儿让所有人都出去,只留下稳婆帮忙,然后从空间里拿出止血药粉和无菌纱布——她特意选的是不需要注射的外用止血药,不容易引起怀疑。
“稳婆,您帮我把三婶的伤口清理干净,我把这药粉撒上去,再用布包好。”连蔓儿一边说,一边把药粉递给稳婆。稳婆半信半疑,但看着产妇的样子,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按照连蔓儿说的做了。
药粉撒上去没多久,出血就明显减少了。连蔓儿又拿出一片维生素C片,让稳婆用温水化开,给产妇喂下去:“这是补气血的,让她慢慢喝。”
忙完这一切,连蔓儿才走出屋。李老三和沈清辞都在门口等着,见她出来,连忙围上来:“怎么样了?”
“血止住了,能不能醒过来,还要看她自己。”连蔓儿松了口气,又对李老三说,“接下来几天别让她碰凉水,多给她喝些小米粥、鸡汤,补补身子。”
李老三连连点头,眼眶又红了:“蔓儿姑娘,谢谢你,谢谢你……”他说着,就要给连蔓儿跪下,被连蔓儿连忙扶住。
“三叔别这样,都是乡里乡亲的,应该的。”连蔓儿笑了笑,转头却看到沈清辞正看着她,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她心里一动,知道刚才用的药粉和纱布太“现代”,肯定引起了他的怀疑,但沈清辞却没追问,只是轻声说:“蔓儿姑娘,你刚才忙了半天,肯定累了,我扶你回去休息吧。”
连蔓儿心里一暖,点了点头。回去的路上,沈清辞一直走在她外侧,把她护在远离路边杂草的一侧,还时不时提醒她“这里有石头,小心点”。快到家门口时,他才犹豫着开口:“蔓儿姑娘,你刚才用的药……很特别。”
连蔓儿停下脚步,看着他——她知道瞒不住,沈清辞心思细,肯定看出了端倪。她想了想,说:“这是我家乡的秘方,能治些急症。我知道这药很奇怪,但我没坏心眼,只是想救人。”
沈清辞连忙点头,眼神里满是认真:“我知道蔓儿姑娘是好人,不会怀疑你。只是……以后再用这种药,尽量别让太多人看到,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说着,还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几味草药的名字,“我刚才想了想,你那止血药的颜色和气味,有点像用‘血竭’‘三七’磨成的粉,以后要是有人问,你就说这是用这几味草药配的,一般人不会深究。”
连蔓儿看着纸上清秀的字迹,心里突然一热——她没想到沈清辞不仅没追问,还主动帮她想好了说辞。她忍不住笑了:“沈公子,谢谢你。”
“不用谢。”沈清辞的脸又红了,低下头,小声说,“我只是不想蔓儿姑娘被人误会。”
回到家后,连蔓儿把种子拿出来,仔细翻看种植手册,研究怎么在古代的土地上种出高产粮食。沈清辞也没走,帮她把种子分类整理好,还根据连家村的气候,给她提了些建议:“我们村的土地大多是水田,适合种水稻;村东头那片坡地比较干,可以种小麦。要是种蔬菜,房前屋后的空地就够了。”
连蔓儿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决定先在自己家房前的空地上试种蔬菜——白菜和萝卜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正好可以看看这些现代种子在古代的适应性。
第二天一早,连蔓儿就拿着小锄头去翻地。沈清辞来得比平时更早,还带来了一把新磨的锄头:“蔓儿姑娘,我帮你翻地吧,你力气小,别累着了。”他说着,就抢过连蔓儿手里的锄头,卖力地翻起地来。
沈清辞看起来文弱,但翻地的动作却很熟练——他说小时候在家乡也种过地,后来家道中落,才专心读书。连蔓儿看着他额头上的汗珠,心里暖暖的,从空间里拿出一瓶矿泉水递给他:“喝点水吧,别中暑了。”
沈清辞接过矿泉水,好奇地看着瓶子:“这是什么?看起来好精致。”
“这是装水的瓶子,我家乡的东西,方便携带。”连蔓儿笑着说,“你打开就能喝。”
沈清辞打开瓶盖,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水好凉!夏天喝这个,太舒服了!”他喝完,把瓶子小心地收起来,说:“这个瓶子我洗干净了还给你,太好看了,我舍不得扔。”
连蔓儿看着他这副珍惜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一个瓶子而已,你喜欢就送给你了。以后我再给你带几个。”
沈清辞的眼睛瞬间亮了,笑得像个得到糖的孩子:“谢谢蔓儿姑娘!”
两人一起翻完地,连蔓儿把白菜和萝卜种子撒下去,又用喷雾器浇了水。沈清辞看着喷雾器,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浇地好方便。”
“这是喷雾器,我家乡用来浇水、施肥的。”连蔓儿演示给他看,“你看,这样一压,水就喷出来了,比用瓢浇均匀多了。”
沈清辞看得连连称奇:“蔓儿姑娘家乡的东西,都好神奇!”
接下来的几天,连蔓儿每天都会去给种子浇水。沈清辞也每天都来帮忙,还会帮她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没过几天,种子就发芽了——嫩绿的芽尖从土里钻出来,长得又快又整齐,比村里其他人家种的蔬菜芽壮实多了。
村里的人很快就发现了连蔓儿家的异常。这天,二叔公路过连蔓儿家,看到房前的菜地里绿油油的一片,忍不住走过来:“蔓儿姑娘,你这种的是什么?怎么长得这么快、这么好?”
连蔓儿早就想好了说辞:“二叔公,这是我家乡的蔬菜种子,比咱们这儿的种子长得快,还更耐活。我想着先试种一下,要是长得好,就给村里的乡亲们也分点。”
二叔公听了,眼睛一亮:“真的?要是这种子真这么好,那可就太好了!咱们村的土地不算肥,种庄稼收成一直不好,要是有这么好的种子,大家的日子就能好过点了!”
很快,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连蔓儿有“高产种子”的事,不少人都来她家里打听,想看看能不能买些种子。连蔓儿心里很高兴——这正是她想要的效果。她和沈清辞商量了一下,决定先给村里每户人家送一小包蔬菜种子,让大家试种:“先让大家看看效果,等他们相信了,我们再卖水稻和小麦种子,这样更容易被接受。”
沈清辞很赞同她的想法:“蔓儿姑娘想得真周到。我来帮你分装种子,再写几张告示,告诉大家怎么种这些种子,注意事项是什么。”
他做事很细心,不仅把种子分装成小包,还在每个包上都写了种子的名字、播种时间和注意事项。连蔓儿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越来越觉得,有他在身边帮忙,真好。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为连蔓儿高兴。村里的张地主听说了这件事,心里很不舒服——他是村里最大的地主,手里有几百亩地,每年靠收租就能赚不少钱。要是连蔓儿的高产种子真的推广开,村民们的收成好了,说不定就有人能攒钱赎买土地,他的利益就会受损。
这天,张地主让管家去连蔓儿家,说想“看看”她的高产种子。连蔓儿知道张地主没安好心,但也不能拒绝,只能让沈清辞陪她一起去见张地主。
张地主家的院子很大,青砖瓦房,比村长家还气派。张地主坐在堂上,手里拿着一个玉如意,眼神里带着审视:“连蔓儿,听说你有高产的种子?拿出来给我看看。”
连蔓儿把一包蔬菜种子递给他:“张老爷,这就是我家乡的种子,您看。”
张地主接过种子,打开看了看,又闻了闻,不屑地说:“就这破种子,能有多高产?我看你就是想骗大家的钱!”
连蔓儿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不慌不忙地说:“张老爷,是不是骗人的,等过几天大家种的蔬菜长出来就知道了。我要是想骗钱,就不会先给大家送种子试种了。”
张地主被噎了一下,脸色有些难看:“哼,就算这蔬菜种子是真的,水稻和小麦种子也未必好!我告诉你,我们村的土地都是我的,你要是想卖种子,必须经过我同意,还要给我抽三成的利!”
连蔓儿没想到张地主这么霸道,心里很生气,但也知道不能和他硬拼——张地主在村里势力很大,要是得罪了他,以后肯定会找她麻烦。她正想怎么应对,沈清辞突然开口了:“张老爷,蔓儿姑娘只是想帮大家提高收成,不是想做生意赚大钱。而且,这种子是蔓儿姑娘家乡带来的,数量有限,能不能种出高产还不一定,您现在就要抽成,是不是太早了点?”
沈清辞虽然看起来文弱,但说话很有分寸,既没得罪张地主,又帮连蔓儿解了围。张地主看了沈清辞一眼,又看了看连蔓儿,冷哼了一声:“行,我就等几天。要是这种子真有你说的那么好,我再和你谈!”
从张地主家出来,连蔓儿松了口气:“沈公子,刚才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用谢。”沈清辞看着她,眼神里满是担忧,“张地主为人霸道,以后你要小心点,别单独和他见面。要是他再找你麻烦,你就告诉我,我帮你想办法。”
连蔓儿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她突然发现,这个绿茶小奶狗,不仅细心、会做事,还很会保护人。她忍不住笑了:“好,以后我有事,一定找你帮忙。”
回到家后,连蔓儿看着房前茁壮成长的蔬菜,又看了看身边的沈清辞,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推广高产种子的路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有沈清辞的帮忙,有村民们的支持,她一定能克服困难,不仅能赚更多的钱,还能帮连家村的村民过上好日子。而她和沈清辞之间的感情,也在这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慢慢升温,像地里的种子一样,悄悄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