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不一样的大秦
本书标签: 穿越 

无题

不一样的大秦

章台宫的梁柱高耸入云,青铜鼎里燃着的龙涎香萦绕在殿中,却驱不散空气中的沉凝。秦始皇负手立于巨大的舆图前,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鬓边的银丝比去年又多了几缕。

“儿臣参见父皇。”扶苏躬身行礼,声音平稳,掌心却微微出汗。昨夜他反复推敲灵溪的话,将“趋利避害”的思路融进劝谏的言辞里,此刻站在父皇面前,竟比往日直言进谏时少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笃定。

秦始皇转过身,锐利的目光扫过扶苏:“何事?”他近日正因诸生非议新政而心烦,见长子进来,便知多半是为焚书之事。

扶苏抬起头,没有直接提及“焚书”二字,而是先躬身道:“儿臣近日在府中整理旧籍,见其中多有论及三代治理之法者,有的劝人向善,有的教人耕织,读来颇有裨益。但也有部分篇章,专论古今之异,言辞偏颇,恐引人妄议朝政。”

秦始皇眉峰微挑,未置可否,只道:“继续说。”

“儿臣以为,”扶苏语气恳切,“天下初定,黔首未安,确需统一思想,杜绝惑乱之言。只是这万千书籍,如田间杂草与嘉谷并存,若一概焚毁,未免可惜了那些能教化百姓、辅益治道的善本。”

他顿了顿,看着秦始皇的神色,继续道:“父皇推行新政,意在让天下人知法度、守秩序。若能拣选书籍中与新政相合、利于民生教化者留存,其余惑乱人心者再行处置,既全了父皇整肃思想之意,又能让天下人见父皇并非全然弃绝文化,或许……可少些非议,多些归心。”

这番话避开了“焚书过苛”的直谏,转而从“如何更好地达成目的”的角度切入,既承认了整肃的必要性,又提出了更温和的方式。

秦始皇沉默了。他盯着扶苏看了片刻,殿中静得能听见烛火噼啪的声响。扶苏低着头,能感觉到父皇目光中的审视,那目光里有探究,有考量,却没有往日听到劝谏时的怒意。

“你是说,”秦始皇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分个好坏,留其善者?”

“是。”扶苏抬头,迎上父皇的目光,“譬如农夫选种,留饱满者播撒,弃秕谷者不用。书籍亦然,有用者留,无用者去,既不违父皇本意,又显仁厚之心。”

秦始皇走到案前,拿起一卷竹简——那是李斯刚呈上的焚书令草稿。他指尖在“非秦记皆烧之”的字句上轻轻敲击着,半晌,才淡淡道:“你倒是比往日……懂得转弯了。”

扶苏心中一动,忙道:“儿臣不敢。只是近日偶得感悟,治理天下,当如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导。强硬之余,若有能让天下更安稳的法子,何必固守一端?”这话里,又悄悄融进了灵溪那句“水至清则无鱼”的意味。

秦始皇没有再斥责,只是将竹简放回案上,挥了挥手:“此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儿臣告退。”扶苏躬身退出章台宫,直到走出宫门,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下,才发现后背已沁出一层薄汗。他不知道父皇是否会采纳他的建议,但至少,这一次,父皇没有动怒。

殿内,秦始皇望着扶苏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这个长子,一向仁厚有余,果决不足,今日这番话,却透着几分他从未见过的灵活与务实。他拿起那卷草稿,指尖在“焚书”二字上停留良久,最终,缓缓叹了口气。

或许,这小子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

朝会的钟声在咸阳宫的朱红宫墙上撞出厚重的回响,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分列两侧,大气不敢出。秦始皇端坐于龙椅之上,玄色冕服上的旒珠轻轻晃动,目光扫过阶下,带着惯有的威严。

李斯出列奏道:“陛下,诸生以古非今,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他声音洪亮,将草拟的焚书令一条条陈述出来,殿内气氛愈发凝重。

不少大臣面露忧色,却慑于皇威,无人敢言。就在此时,扶苏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有一言,愿补李丞相之策。”

秦始皇抬了抬眼:“讲。”

“李丞相所言,意在整肃思想,固我大秦根基,臣深以为然。”扶苏先肯定了李斯的主张,随后话锋一转,“只是臣以为,天下书籍浩如烟海,其中不乏论农桑、讲水利、记医理之作,此类关乎民生教化,若一概焚毁,未免可惜。”

他顿了顿,朗声道:“臣恳请陛下,令博士官牵头,筛选天下书籍:凡涉妖言惑众、以古非今者,尽数焚毁;若论及耕织、医药、兵法、算学等实用之术,及我大秦史记典章者,皆由官府收藏,供博士官研习,亦可为黔首示范。如此,既绝了惑乱之源,又存了济世之学,岂不两全?”

这番话一出,殿内顿时有了些微的骚动。大臣们看向扶苏的目光里带着惊讶——这位公子素来直言敢谏,今日却顺着李斯的主张,提出了折中的法子,既未触怒陛下,又留了余地。

李斯眉头微蹙,正要反驳,却听秦始皇开口:“扶苏所言,有几分道理。”

龙椅上的帝王缓缓道:“焚书,是为禁绝妄议,非为断绝文化。若因噎废食,将有用之书一并烧了,反倒落人口实。”他看向李斯,“便依扶苏之意,令博士官会同郡守,先甄别筛选,有用者入府库收藏,无用者……再烧。”

“陛下圣明!”扶苏躬身应道,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虽未能完全阻止焚书,却至少保住了那些关乎民生的实用典籍,也让这场风暴柔和了几分。

李斯虽有不甘,但陛下已然发话,只得躬身领命:“臣遵旨。”

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附和。原本剑拔弩张的朝会,因扶苏这一番话,竟生出几分转圜的余地。

退朝时,扶苏走在丹陛之下,阳光落在他身上,竟觉得比往日温暖了些。他想起灵溪那日在书房说的“趋利避害”,忽然明白,有些坚持,不必硬碰硬,转弯处或许更能看见生机。

而此刻的扶苏府中,灵溪正坐在窗前缝补衣物,听到外面传来侍女说“公子在朝会上进言被陛下采纳”的消息,指尖微微一顿,随即唇角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她知道,这只是改变的开始,但至少,历史的轨迹,已经因为她的到来,悄悄偏了一丝。窗外的积雪开始融化,露出底下青灰色的瓦檐,像极了一个新的开端。

上一章 无题 不一样的大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