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灵溪将几卷沉甸甸的布卷送到章台宫,秦始皇正在与扶苏商议推广水车的事,见她进来,笑着招手:“又带什么好东西来了?”
“陛下,这些或许比红薯、水泥更重要。”灵溪将布卷展开,第一卷上画着造纸的流程:“这是造纸术。用树皮、破布、渔网等为原料,经蒸煮、打浆、抄纸、晾晒几步,就能造出比竹简轻便百倍的纸。成本低廉,书写方便,天下学子都能买得起。”
她指着图样解释:“有了纸,书籍便能大量抄写,知识不再只藏于官府与世家。”
秦始皇看着布上细密的步骤,指尖在“成本低廉”四字上停留——他深知竹简笨重难携,抄书耗费人力,若真能造出这般纸张,实乃文化盛事。
不等他细问,灵溪展开第二卷:“这是印刷术。做出反字的木版,涂上墨汁,便能快速印出书籍,一页版可印千百次,比手抄快十倍不止。”
“十倍?”扶苏失声惊呼,“那《秦律》《农书》岂不是能传遍天下?”
“正是。”灵溪点头,又展开最后几卷,“还有这个,名为‘九年义务教育’。让天下孩童,无论贵贱,都需入学九年,学习识字、算术、律法与农桑之术。官府设学堂,免学费,还管午饭。”
她顿了顿,语气郑重:“孩童是大秦的未来,教他们知礼守法、懂耕种算学,将来才是合格的黔首、工匠、官吏。”
秦始皇眼中精光乍现,手指在“无论贵贱”上重重一点:“你是说,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能入学?”
“是。”灵溪迎上他的目光,“陛下一统六国,求的是天下归一。不仅是土地归一,更是人心归一。让天下人都识字知法,才会真正认同大秦,不再念着旧国。”
最后,她指向“科考”二字:“学子学成后,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问出身,只看才学。郡县举荐,朝廷考核,优秀者入仕为官。如此,世家垄断官场的局面可破,陛下能得真正有能之人。”
殿内静得落针可闻。秦始皇望着那些布卷,仿佛看到了无数学堂遍布天下,孩童朗朗读书;看到了纸张如雪片般流通,书籍满天下;看到了寒门学子凭才学入朝,朝堂之上人才济济……
“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声音因激动而发颤,“灵溪,你这是要为大秦立万世之基啊!”
扶苏也心潮澎湃:“有了这些,天下才会真正安定,文化才能传承不息。”
“传朕旨意!”秦始皇猛地起身,龙袍猎猎作响,“即刻设立‘文部’,由扶苏牵头,灵溪辅佐,先在咸阳试点造纸、印刷,建十所学堂,三年后推向天下!科考之制,与博士官们商议细则,明年便开第一科!”
灵溪躬身应下,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她知道,造纸术、印刷术是文明的翅膀,教育是根基,科考是选才的桥梁。这些东西,或许比任何工程都更能让这个王朝站稳脚跟。
走出章台宫时,阳光正好。扶苏追了出来,看着她的眼神满是敬佩:“灵溪,你到底还藏着多少本事?”
灵溪笑了笑,望向远方:“只要能让大秦越来越好,我知道的,都会说出来。”
风拂过宫墙,带来远处学堂孩童的嬉笑声——那是咸阳试点学堂刚招的学生,他们或许还不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文化兴盛的起点上。而这一切的开端,不过是一个来自未来的女子,怀揣着让文明延续的心愿,递出的几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