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芝峰的清秋总铺着丰收的色彩,小院的青石板、竹架、屋顶上,到处都晒满了收获的作物——金黄的玉米棒子挂在屋檐下,艳红的辣椒串垂在竹篱笆上,浅褐色的豆子摊在竹匾里,连晒谷场上都堆着刚收割的稻谷,风一吹,满院都是谷物的干爽气息。键盘侠蹲在竹匾旁,手里握着一把木耙,白蓝色的左眼盯着摊开的豆子,轻轻翻动着,确保每粒豆子都能晒到阳光。
“豆子要摊得薄些,翻得勤些才容易干。”原始人扛着一捆玉米秆走过来,将玉米秆靠在墙边,伸手帮他把聚在一起的豆子扒开,“去年晒豆子时摊得太厚,中间的豆子闷出了霉点,今年我们分三个竹匾晒,每天翻三次,保证颗颗干爽。”他指着晒谷场的稻谷,“稻谷要趁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多翻,傍晚前一定要收进粮仓,免得沾了露水受潮,去年就是没收及时,浪费了不少。”
键盘侠直起身捶了捶腰,看着满院的丰收景象,笑着点头:“还是你考虑周全,我总记不住这些晒秋的讲究。”他指着竹架上的干辣椒,“这些辣椒晒透后,一部分磨成辣椒粉,一部分留着做泡椒,冬天煮火锅时用,去年的辣椒粉特别香,朱孝天还跟我要了好几次。”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朱孝天举着一个竹筛跑进来,邪键仙和叶尘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一个装着棉线的陶罐。
“阿键!原始!我来帮忙晒秋啦!”朱孝天把竹筛往豆子旁一放,就去翻晒场上的稻谷,结果脚下一滑差点摔进谷堆,“哎呀!我来筛豆子吧!把碎豆和杂质筛出去,去年我筛的豆子可干净了!”
叶尘打开陶罐,取出一卷粗棉线:“这棉线是我从山下买的,用来串玉米和辣椒更结实,比去年用的麻绳耐晒,挂在屋檐下能存到明年春天。”他走到屋檐下,帮着把玉米棒子串起来,“你看这玉米多饱满,串得密些也不怕断,等晒干了脱粒,磨成玉米面能做窝头、煮玉米粥。”
邪键仙则走到粮仓旁,帮着清扫仓底的碎谷:“玄奘师兄说一会儿来送刚炒的芝麻,晒秋累了,吃点芝麻补补力气。”他转头看向原始人,“粮仓的门有些松,我去拿些木板加固一下,免得老鼠进去偷粮食,去年就被老鼠偷了不少豆子。”
玄奘提着食盒走来时,小院里的作物已经晒得大半干爽,玉米串挂满了屋檐,辣椒串像红灯笼一样缀在篱笆上。他打开食盒,炒芝麻的香气瞬间漫开:“刚炒好的白芝麻,香得很,你们抓一把当零嘴,补充体力。”他走到晒谷场旁,抓了一把稻谷搓了搓,点头道,“这稻谷晒得正好,颗粒饱满,脱粒后装仓,今年的粮食肯定够吃了,冬天我们还能酿些米酒。”
几人围在小院里分工忙碌——原始人负责串玉米、辣椒,键盘侠帮忙翻晒豆子、稻谷,朱孝天兴奋地筛豆子,偶尔抓一把炒芝麻塞进嘴里,叶尘和邪键仙则加固粮仓、整理晒具。谷物的清香混着炒芝麻的香气,在清秋的空气里弥漫,偶尔传来朱孝天筛出小石子的惊呼,引得众人发笑。
夕阳西下时,大部分作物都已收进粮仓,只剩下少量豆子还在竹匾里晾晒。键盘侠靠在原始人身边,看着满仓的粮食,轻声说:“这样的清秋真好,有丰收,有踏实,还有你们在身边。”
原始人握紧他的手,声音温柔得像清秋的风:“以后每个清秋,我们都一起晒秋、囤丰实、盼冬暖,把每个秋天的日子,都过得这么安稳又富足。”
暮色渐浓,月光洒在小院里,粮仓的门紧闭着,屋檐下的玉米串泛着柔和的光,将这份清秋的丰实,悄悄藏进了岁岁相伴的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