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青梅醋果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校园  桂瑞 

跑道尽头

青梅醋果

物理实验室里弥漫着刺鼻的化学试剂气味。张函瑞站在实验台前,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焦距。距离物理联赛团体赛只剩两周,这是他们三人小组的第一次联合实验。

“数据不对。”周凛皱着眉头看向示波器,“入射角偏差了0.2度。”

张桂源从实验记录本上抬起头:“可能是光学平台有轻微震动。函瑞,重新校准一下激光器。”

这是他们接手这个“复杂介质中的光传播特性研究”课题的第三天。孙教授特意选了这个往届联赛的经典难题,要求他们在两周内完成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张函瑞轻轻旋转调节旋钮,指尖因为长时间操作仪器而微微发抖。就在他即将完成校准的瞬间,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一阵穿堂风吹过,光学平台上的反射镜轻轻晃动了一下。

“该死。”周凛罕见地低咒一声,“全部要重来了。”

张桂源放下记录本,走到张函瑞身边:“我来吧。”他的手指覆上张函瑞的手背,带着温热的触感,“你去休息一下。”

这个动作太过自然,让周凛的眼神暗了暗。他转身整理实验器材,金属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

“不必。”张函瑞轻轻抽出手,“我可以完成。”

实验一直持续到深夜。当初步的数据终于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时,三人都松了口气。周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开始整理实验记录。张桂源则默默收拾着散落的器材,把每一件都擦拭干净放回原处。

“今天的相位差测量结果比理论值偏大。”周凛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我认为是介质的纯度不够。”

张桂源摇头:“是测量方法的问题。我们用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对环境要求太高,应该改用斐索干涉仪。”

“但是斐索干涉仪的精度...”

两人的争论在安静的实验室里回荡。张函瑞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忽然开口:“不是仪器的问题。”

争论声戛然而止。周凛和张桂源同时看向他。

“是边界条件。”张函瑞调出实验参数设置界面,“我们设置的入射光斑直径是理论值的两倍,这会导致衍射效应被低估。”

周凛俯身查看参数,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睁大:“确实...这个疏忽太低级了。”

张桂源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张函瑞。实验室的灯光在他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让人看不清表情。

“明天重新开始吧。”周凛直起身,语气中带着疲惫,“今天先到这里。”

收拾好东西走出实验楼时,夜空已经布满了星辰。初冬的寒风吹过,张函瑞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下一秒,一件还带着体温的外套轻轻披在他肩上。

“穿着。”张桂源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你刚才手很凉。”

周凛看着这一幕,轻轻推了推眼镜:“明天见。”说完便转身走向另一个方向。

回宿舍的路上,两人并肩走着,影子在路灯下时而交叠时而分开。张函瑞能闻到外套上熟悉的洗衣液香味,混合着实验室里沾染的淡淡试剂气味。

“你今天表现得很好。”张桂源突然说。

张函瑞愣了一下。这不是张桂源惯常的语气——太过正式,带着某种刻意的距离感。

“只是发现了参数错误而已。”

“不。”张桂源停下脚步,目光落在远处模糊的山峦轮廓上,“你开始有自己的判断了。”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夸奖,却让张函瑞心里莫名发紧。他想起高一那年,他第一次在物理竞赛中胜过张桂源,对方也是用这样的眼神看着他——欣慰中带着难以察觉的落寞。

“我永远都需要你的帮助。”张函瑞轻声说。

张桂源笑了笑,没有回答。

第二天清晨,张函瑞早早来到实验室。让他意外的是,周凛已经在那里了,正在重新搭建光学平台。

“早。”周凛头也不抬地打招呼,“我检查过了,平台的防震措施需要加强。”

张函瑞放下书包,开始帮忙固定支架。晨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在实验台上切割出明亮的光带。

“你和桂源,”周凛突然开口,“认识很久了?”

张函瑞的手顿了顿:“从初中开始。”

周凛点点头,继续手上的工作:“看得出来。你们之间有种特别的默契。”

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却让张函瑞不知该如何回应。好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张桂源提着三个纸袋走了进来。

“早餐。”他把纸袋放在空闲的实验台上,“趁热吃。”

纸袋里是还冒着热气的三明治和牛奶。张函瑞的那份特意去掉了生菜——他从来不吃生菜。这个细节被周凛看在眼里,但他什么也没说。

实验重新开始。这一次,三人的配合顺畅了许多。张函瑞负责光学调试,周凛记录数据,张桂源进行理论计算。中午时分,他们终于得到了一组理想的数据。

“漂亮。”周凛看着屏幕上的曲线,难得地露出笑容,“这个信噪比足够我们做深度分析了。”

张桂源却皱起眉头:“但是在这个区间,”他指着曲线的某个段落,“出现了异常的波动。”

“可能是随机误差。”周凛不以为意。

“不,有规律。”张函瑞放大图像,“看,每间隔0.3秒出现一次峰值。这是...声波干扰?”

三人面面相觑。实验室隔壁是音乐教室,这个时间正好有学生在练习低音提琴。

这个发现让实验再次陷入僵局。要么换个场地,要么调整实验方案。

“我去和音乐老师协商。”周凛说。

“不行。”张桂源反对,“我们需要稳定的实验环境,不能依赖别人的配合。”

“那你的建议是?”

张桂源走到白板前,开始书写公式:“我们可以修改实验方案,加入声波补偿因子。虽然计算量会增加,但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太冒险了。”周凛摇头,“联赛只剩两周,我们没时间验证新方案。”

争论再次开始。张函瑞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突然想起昨晚在图书馆看到的一篇论文。

“或许...”他轻声说,“我们可以换个思路。”

两人的目光同时转向他。

“既然声波干扰无法避免,为什么不利用它?”张函瑞拿起笔,在白板的空白处画出示意图,“我们可以把声波作为额外的调制信号,研究它对光传播的影响。这样不仅解决了干扰问题,还能为我们的课题增加新的维度。”

实验室里陷入沉默。周凛最先反应过来:“有意思...这相当于把干扰项变成了自变量。”

张桂源凝视着白板,眼神复杂:“但是理论模型要全部推倒重来。”

“值得一试。”周凛已经开始在电脑上建模,“这个思路很新颖,可能会成为我们的优势。”

张函瑞看向张桂源,发现对方正看着自己,眼神中有他读不懂的情绪。

新的方案确定后,工作分配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周凛负责编程模拟,张函瑞完善理论推导,张桂源则要继续完成基础实验的验证。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分工合作,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擅长的领域划分。

傍晚时分,张函瑞抱着厚厚一叠参考资料回到实验室,发现张桂源一个人坐在实验台前,对着示波器发呆。

“周凛呢?”

“去图书馆查资料了。”张桂源的声音有些沙哑,“他说有些算法需要优化。”

张函瑞放下资料,走到张桂源身边。示波器上的波形稳定而清晰,实验数据完美得令人难以置信。

“你一直在这里做实验?”

张桂源没有回答,而是转过头看着他:“你今天提出的方案...很厉害。”

这句话说得很轻,却重重地落在张函瑞心上。他从未听过张桂源用这样的语气评价任何人。

“我只是...”

“我知道。”张桂源打断他,“你一直都很优秀。”

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了一下,像是电路接触不良。在明灭的光线中,张函瑞看见张桂源眼中一闪而过的情绪——那是骄傲,是欣慰,却也带着难以忽视的失落。

“如果没有你之前的坚持,我们可能已经放弃这个课题了。”张函瑞轻声说。

张桂源笑了笑,笑容有些勉强:“但现在带领我们前进的人是你。”

这句话让张函瑞愣住了。他终于明白这些天张桂源反常的原因——不是生气,不是嫉妒,而是看着他羽翼渐丰时,那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心情。

“我永远都是你的队友。”张函瑞说。

张桂源深深地看着他,良久,才轻声说:“我知道。”

晚上十点,周凛带着优化后的算法回到实验室。三人在实验台前讨论到深夜,终于完成了新方案的详细设计。当最后一个公式被确认无误时,实验室里响起轻轻的掌声——来自不知何时站在门口的孙教授。

“很好的思路。”孙教授走到白板前,仔细查看他们的方案,“把干扰转化为优势,这是科研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他转向三人,目光在他们脸上逐一停留:“但是记住,一个好的团队,不是看谁的想法最出色,而是看如何把不同的想法融合成最好的结果。”

这句话在安静的实验室里回荡。张函瑞看向张桂源,发现对方也在看他。在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跑道尽头”的含义——那不是竞争的终点,而是他们终于找到了并肩前行的节奏。

送张函瑞回宿舍的路上,张桂源一直很安静。在宿舍楼下,他突然停下脚步。

“对不起。”

“为什么道歉?”

“这些天...我的态度不好。”

张函瑞看着路灯下张桂源低垂的睫毛,忽然很想伸手触碰。但他只是轻轻摇头:“我明白。”

张桂源抬起头,眼中闪着细碎的光:“我很为你高兴,真的。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

这句话比任何解释都让张函瑞心疼。他想起这些年来,总是张桂源走在前方,为他遮风挡雨。而现在,当他终于能够并肩前行时,那个一直引领他的人,也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无论走得多远,”张函瑞轻声说,“我都会回到你身边。”

这句话说得太直白,让两个人都愣住了。夜风吹过,带着初冬的寒意,却也吹散了这些天萦绕在两人之间的薄雾。

回到宿舍,张函瑞在日记本上画了一个光学实验的示意图。在光的传播路径上,他画了两个并肩站立的小人。在画的下面,他写道:

“科学的道路上没有真正的终点,只有一个个需要携手跨越的起点。”

而张桂源翻开那本《时间简史》,在书页的空白处画了一束光。在光束中,他写下:

“你是我生命中最明亮的那束光,我愿永远做你的折射镜,守护你前行的方向。”

月光洒在墨迹未干的字迹上,仿佛也为这个不平凡的夜晚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银辉。

上一章 药片糖衣 青梅醋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