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的一个周一,沈聿带着林伊来到了法学院的法律援助中心。中心不大,却很温馨,墙上贴着“法律援助,守护每一个人的权益”的标语,桌子上放着厚厚的案卷和宣传册,几位穿着志愿者服装的同学正在整理资料。
“这是林伊,她想帮我们画宣传画。”沈聿把林伊介绍给其他志愿者,眼里满是骄傲。一位戴眼镜的学姐笑着走过来,递给林伊一本宣传册:“太好了!我们正愁宣传画不够生动呢,你看,这是我们之前的宣传册,上面的画还是用电脑做的,没什么温度。”
林伊接过宣传册,翻开一看,里面的画都是简单的线条,确实少了点人情味。她抬头对学姐说:“我可以画一组‘法律援助故事’的漫画,把真实的案例画成小故事,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法律援助能帮什么,也会更愿意相信我们。”
学姐点头,眼里满是期待:“这个主意好啊!比如上次我们帮一位老奶奶要回赡养费的案例,还有帮学生要回兼职工资的案例,都很有代表性,你可以先从这两个案例开始画。”
沈聿拉着林伊走到一个空桌子前,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文件夹:“我早就把这两个案例的细节整理好了,你看,这个是老奶奶的案例,她有三个子女,却没人愿意赡养她,我们帮她写了诉状,最后法院判决子女每个月给她赡养费;这个是学生兼职的案例,他被老板欠了两个月工资,我们帮他收集证据,最后老板不仅给了工资,还赔了赔偿金。”
林伊接过文件夹,仔细看着里面的案例细节,一边看一边在画本上勾勒草图。她把老奶奶画得慈祥又坚强,把法律援助志愿者画得温柔又耐心;把兼职学生画得委屈又无助,把帮他要回工资时的场景画得充满希望。沈聿坐在她旁边,偶尔会提醒她案例里的关键细节:“这里要把法院的判决书画进去,这样更有说服力;还有这里,要把我们收集的证据,比如工资条、聊天记录,也画成小图标,让大家知道我们是怎么帮他们的。”
画到一半,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走进了法律援助中心,手里还拿着一个布包。沈聿立刻站起来,扶着老奶奶坐下,轻声问:“奶奶,您有什么事吗?我们是法律援助志愿者,可以帮您。”
老奶奶打开布包,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眼里满是委屈:“我儿子不给我生活费,我没办法了,听说你们能帮我,就找过来了。”沈聿接过纸,发现是老奶奶的户口本和子女的联系方式,他耐心地给老奶奶讲解怎么申请法律援助,怎么收集证据,还帮她填了申请表。
林伊坐在旁边,看着沈聿认真帮助老奶奶的样子,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她赶紧拿起画笔,把这个场景画了下来——沈聿扶着老奶奶,耐心地给她讲解,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像给整个画面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等下我把这个场景也画进宣传画里,”林伊对沈聿说,“这样大家就能看到,你们是真的在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沈聿点头,眼里满是温柔:“好啊,这才是法律援助最真实的样子,也是我想让更多人看到的样子。”
傍晚离开法律援助中心时,林伊的画本上已经画好了三幅宣传画的草图。沈聿帮她拎着画本,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下周我们把这些画上色,然后印成宣传册,分发给社区的居民和学校的同学。”沈聿看着林伊,轻声说,“到时候我再给你讲更多的法律知识,让你的画里不仅有温暖,还有专业。”
林伊点头,抬头看向沈聿,眼里满是欢喜:“好啊,我还要跟你一起参加更多的法律援助活动,把更多真实的故事画下来,让更多人知道,遇到困难不用怕,有你们在,有法律在,就能找到希望。”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画本里的宣传画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铅笔痕,像藏着无数个关于温暖与正义的故事——他用法律守护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她用画笔传递每一份温暖与希望,而他们的青春,也在这份守护与传递中,变得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