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学校举办首届校园法律文化节,沈聿作为法学院的志愿者代表,负责策划“法律援助实践展区”;林伊则主动提出,要帮他把展区设计成向日葵主题——既符合他们的约定,又能让展区更有温度。
文化节开始前一周,两人几乎每天都在法学院的活动室忙碌。沈聿负责整理过去一年的法律援助案例,把“老人赡养费纠纷”“学生兼职工资追回”等典型案例做成展板;林伊则负责展区的装饰和图文设计,她在展板边缘画了一圈小小的向日葵,在案例标题旁画了对应的图标——用拐杖代表老人案例,用书包代表学生案例,生动又好记。
“你看,这个展区的入口,我们可以放一个大大的向日葵造型立牌,上面写着‘法律守护,如葵向阳’,怎么样?”林伊拿着设计图,指着入口的位置对沈聿说。沈聿凑过来,看着设计图上金灿灿的向日葵立牌,笑着说:“这个主意好!既点题,又能吸引大家进来参观。”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在立牌旁边放一个留言板,让参观的同学写下自己对‘法律与温暖’的理解,以后我们可以把留言整理起来,做成纪念册。”
林伊点头,立刻在设计图上加上留言板的位置,还在旁边画了几个小小的向日葵便利贴——方便大家写下留言。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一起制作向日葵立牌,一起打印案例展板,一起准备留言便利贴,连法学院的同学都忍不住调侃:“沈聿,林伊,你们俩简直是‘法律文化节最佳搭档’,有你们在,我们的展区肯定是最受欢迎的!”
文化节开幕当天,他们的“法律援助实践展区”果然成了焦点。金灿灿的向日葵立牌立在入口处,格外显眼;展区里的案例展板图文并茂,吸引了很多同学驻足观看;留言板前更是排起了长队,大家拿着向日葵便利贴,写下自己的想法——“原来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能帮人解决困难的温暖力量”“以后遇到问题,我也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林伊站在展区里,帮同学们讲解案例展板上的图标,偶尔还会拿出画本,现场画一些小小的法律知识漫画,送给感兴趣的同学。沈聿则在旁边,耐心地解答同学们关于法律援助的疑问,还现场演示了如何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
有一位同学看完展区,特意找到林伊和沈聿,笑着说:“之前我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而且很枯燥,今天看了你们的展区,才发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还这么温暖。尤其是这些向日葵装饰,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中午休息时,学校领导来到展区参观,看到向日葵主题的设计和同学们的留言,忍不住点头称赞:“这个展区设计得很好,把法律援助的实践和温暖的主题结合起来,让法律文化节更有意义了。”领导顿了顿,又对沈聿和林伊说,“以后学校的法律宣传活动,你们可以多参与,用这种生动的方式,让更多同学了解法律、爱上法律。”
文化节结束后,两人一起收拾展区的东西。沈聿把同学们的留言便利贴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放进一个透明的文件夹里;林伊则把向日葵立牌擦干净,仔细地收起来。“我们把这些留言做成纪念册吧?”林伊看着文件夹里的便利贴,轻声说,“以后每次看到,就能想起这次文化节的点点滴滴,想起我们一起为法律援助做的事情。”
沈聿点头,伸手握住林伊的手:“好啊,我们还要把这次文化节的照片和你的设计图也放进纪念册里,作为我们一起成长的见证。”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明年的法律文化节,我们还要一起办展区,还要种更多的向日葵,让更多人知道,法律有温度,陪伴有力量。”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手里的留言便利贴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像藏着无数个关于温暖与成长的故事——他们用法律守护正义,用画笔传递温暖,用陪伴浇灌青春,就像向日葵一样,永远朝着阳光,永远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