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放榜的日子转眼就到。贡院外墙前人山人海,朱映棠虽在府中,却早早派了张极派人去盯着。
宋亚轩“殿下似乎对今科结果格外上心。”
宋亚轩将一杯安神茶放在她手边。
朱映棠盯着窗外
朱映棠“投了本钱,总得看看收益如何。”
她说的,自然是那日对左航的“投资”——虽然只是几句鼓励,但她心里已将他视为潜在盟友。
午后,张极亲自回来禀报,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
张极“殿下,今科三鼎甲已出。状元陈留李氏子,榜眼陇西杜氏子,探花……钱塘左航。”
朱映棠“左航?他真中了探花?”
朱映棠眼睛一亮,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
朱映棠“好!太好了!”
寒门学子,能中探花,实属不易。这证明她没看错人。
宋亚轩也微笑道
宋亚轩“恭喜殿下,慧眼识珠。”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将参加由皇帝亲赐的琼林宴。朱映棠作为长公主,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琼林苑内,觥筹交错,新科进士们个个意气风发。朱映棠坐在朱志鑫下首不远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很快便看到了左航。
他换上了崭新的绿色官袍,衬得身姿愈发挺拔清俊。
虽然依旧能看出些许拘谨,但眉宇间那份属于年轻人的锐气和自信,却比书肆初见时更盛。
他正与同科进士交谈,侧脸线条在宫灯下显得格外清晰。
朱志鑫显然也注意到了他,开口道
朱志鑫“那位便是今科探花左航?果然一表人才。”
立刻有礼部官员附和
不重要的角色“陛下圣明,左探花不仅文采斐然,策论更是针砭时弊,颇有见地。”
朱志鑫点了点头,看向朱映棠
朱志鑫“姑姑觉得此人如何?”
朱映棠心里翻了个白眼,又来了。她面上淡然,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朱映棠“能得陛下和诸位大人赞誉,自然是极好的。本宫瞧着,也比那等纨绔子弟顺眼得多。”
她这话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附近几位宗室和重臣听到,几个家里有不成器子弟的老臣脸色顿时有些尴尬。
朱志鑫似乎觉得有趣,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宴至中途,朱映棠借口更衣,离席走到苑中一处相对僻静的水榭旁透气。
没过多久,她便听到身后传来略显迟疑的脚步声。
左航“臣……左航,参见长公主殿下。”
朱映棠回头,果然是左航。他显然有些紧张,耳根泛着红晕,不敢直视她。
朱映棠“左探花不必多礼。”
朱映棠语气轻松
朱映棠“恭喜高中探花,本宫很为你高兴。”
左航抬起头,眼中带着感激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左航“那日书肆,多谢殿下……出言解围。臣……一直铭记于心。”
他显然还记得她当时的叮嘱,没有在外人面前点破他们曾见过。
朱映棠“举手之劳而已。”
朱映棠摆摆手,看着他身上的官袍
朱映棠“如今你已金榜题名,可有何打算?”
左航神色一正,眼神清亮
左航“臣愿从翰林院编修做起,脚踏实地,尽己所能,报效朝廷,为百姓做些实事。”
朱映棠“好志向。”
朱映棠赞许地点点头
朱映棠“翰林院清贵,是积累人脉、增长见识的好地方。不过……”
她话锋一转,压低声音
朱映棠“朝堂之上,光有志向和才学还不够,还需懂得审时度势,保护好自己。”
左航微微一怔,似乎没想到长公主会对他说这些。他郑重拱手
左航“臣,谨记殿下教诲。”
这时,不远处传来脚步声和谈笑声,似乎是其他官员也过来透气了。
朱映棠立刻恢复了疏离的态度,淡淡道
朱映棠“左探花快回去吧,莫让人久等。”
左航“是,臣告退。”
左航再次行礼,转身离开,脚步似乎比来时坚定了许多。
看着他的背影,朱映棠嘴角微勾。一颗有用的棋子,算是初步落位了。
翰林院……那里消息最是灵通,或许,能从他那里,听到些关于前朝旧事,或者……玉玺的蛛丝马迹?
宋亚轩“殿下似乎很欣赏这位左探花。”
宋亚轩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
朱映棠收回目光,狡黠一笑
朱映棠“有才,有貌,有风骨,为何不欣赏?更何况,他现在可是‘自己人’了。”
她特意加重了“自己人”三个字。
宋亚轩看着她眼中闪烁的算计光芒,无奈摇头
宋亚轩“殿下如今,倒真有些‘结党营私’的架势了。”
朱映棠“没办法,谁让我那好侄子给我派了个要命的差事呢。”
朱映棠叹了口气,随即又振作精神
朱映棠“走吧,回席上去。好戏,才刚刚开始呢。”
琼林宴的喧嚣还在继续,而朱映棠心中那张无形的网,又悄然收紧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