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雾还未散尽,我和陆泽言的车子已经驶离了市区。后备箱里装满了新采购的绘本、画具,还有几包向日葵种子——那是英国植物学家临走前特意留下的,说这品种耐贫瘠,很适合在山区生长。今天我们要去的,是距离希望小学四十公里外的清溪村教学点,那里只有一间教室,六个孩子,一位坚守了二十年的李老师。
“听说李老师当年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跟着丈夫回了清溪村,后来丈夫去世,她就一个人守着这个教学点。”陆泽言握着方向盘,目光望向窗外连绵的青山,“校长说,孩子们从来没见过外人,可能会有点怕生。”我点点头,指尖轻轻拂过副驾驶座上的叶脉书签——那是上次小雅送给我的,边缘被磨得有些光滑,却依旧能看清叶片清晰的纹路。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清溪村的牌子。村口的老樟树下,一位穿着蓝色中山装的老人正朝我们挥手,校长之前说过,那是村里的老支书。“知夏老师,泽言先生,可把你们盼来了!”老支书的声音洪亮,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笑容,“李老师和孩子们在教室里等着呢,我带你们过去。”
跟着老支书穿过几条石板路,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出现在眼前,房顶上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清溪村教学点”。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斑驳的墙壁,墙上贴着孩子们的画——有歪歪扭扭的太阳,有长着翅膀的兔子,还有一座两层的小房子,旁边写着“学校”两个字。六个孩子坐在破旧的木桌前,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好奇,却没有丝毫怯意。
“这是知夏老师和泽言先生,特意来给你们上课的。”一位穿着素色连衣裙的女人走过来,她的头发有些花白,却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这就是李老师。她拉过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轻声说:“丫丫,快跟老师问好。”丫丫怯生生地抬起头,小声说了句“老师好”,然后就躲到了李老师身后,偷偷探出脑袋看着我们。
我蹲下身,从包里拿出一本绘本,封面上画着一只抱着向日葵的小熊:“大家好,我是知夏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小脑袋凑在一起,眼睛紧紧盯着绘本。我翻开书页,用轻柔的声音讲起故事里的小熊如何克服困难,最终种出了一片向日葵花田。讲到小熊吹散蒲公英种子的时候,坐在最边上的小男孩突然举起手:“老师,蒲公英的种子真的能飞到很远的地方吗?”
“当然啦。”陆泽言走过来,从包里拿出一朵干制的蒲公英,轻轻一吹,白色的绒毛便在空中飞舞起来。孩子们惊呼着伸出手,想要抓住那些绒毛,教室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李老师站在一旁,眼里满是欣慰:“孩子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平时除了课本,连课外书都很少有。”
上午的时光在讲故事和画画中很快过去。我教孩子们画向日葵,他们拿着蜡笔,认真地在纸上涂着颜色,有的把花盘涂成了红色,有的给花茎画上了眼睛,还有的在向日葵旁边画了小小的自己。陆泽言则带着孩子们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翻土,准备种下带来的向日葵种子。小宇之前说过,要当“植物小老师”,所以陆泽言特意录了一段他讲解播种方法的视频,此刻正用手机播放给清溪村的孩子们看。
“小宇哥哥说,种子要埋在土里三厘米深,还要浇足够的水。”丫丫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在土里挖着坑,脸上沾了不少泥土,却笑得格外开心。陆泽言蹲在她身边,手把手教她如何撒种子:“对,就这样,每两个坑之间要隔远一点,这样向日葵长大以后才有足够的空间。”
中午,李老师留我们在教学点吃饭。她从厨房里端出几盘菜——炒土豆丝、凉拌黄瓜,还有一碗鸡蛋汤,都是她自己种的蔬菜。“山里没什么好东西,你们别嫌弃。”李老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尝了一口土豆丝,味道清甜,比城里的蔬菜多了一份自然的香味。孩子们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叽叽喳喳地跟我们说着村里的事,说山上的野果子什么时候成熟,说小溪里的鱼儿有多活泼。
吃完饭,李老师给我们讲起了教学点的故事。二十年前,这里只有三间破旧的土坯房,孩子们连像样的桌椅都没有。她和丈夫一起动手修房子、做桌椅,用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买课本。后来丈夫因病去世,很多人劝她离开,她却坚持留了下来:“我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他们想读书,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不能让他们的梦想破灭。”说到这里,李老师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悄悄递过去一张纸巾,心里满是敬佩。
下午,我们决定带孩子们去附近的小溪边玩。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兴奋地跑在前面,丫丫拉着我的手,给我指路边的野花:“老师,这是小蓝花,李老师说它的根可以入药;那是蒲公英,风一吹,种子就会飞走。”陆泽言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相机,不停地给孩子们拍照,想要记录下这些纯真的瞬间。
小溪的水很清澈,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和游动的小鱼。孩子们脱了鞋子,在水里踩着凉凉的溪水,互相泼着水,笑声在山谷里回荡。我和陆泽言坐在溪边的石头上,看着孩子们快乐的身影,心里满是温暖。李老师走过来,坐在我们身边:“真谢谢你们能来,孩子们今天笑得比平时多了好多。”我握住她的手:“应该谢谢的是你,是你用自己的坚守,给了孩子们希望。”
太阳渐渐西斜,我们要离开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拉着我们的衣角,丫丫把一幅画递给我:“老师,这是我画的向日葵,送给你。”画纸上,一朵金灿灿的向日葵旁边,站着我、陆泽言和几个孩子,背景是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朵。我把画小心地收起来,对孩子们说:“等下次我们来,就能看到向日葵发芽了,到时候我们一起给它们浇水、施肥,好不好?”孩子们用力点头,眼里满是期待。
车子驶离清溪村的时候,孩子们还在村口挥手,李老师和老支书也站在那里,直到我们的车子消失在山路尽头。陆泽言握着我的手:“知夏,你看,还有很多这样的教学点,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点点头,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群山:“我们可以在基金会里设立一个‘乡村教师扶持计划’,给像李老师这样的乡村教师提供帮助,改善教学点的环境,让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好的教育。”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院子里的蔷薇花还开着,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陆泽言把今天拍的照片导进电脑里,一张张翻看:“你看,丫丫笑得多开心,还有那个小男孩,第一次看到他笑的时候,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我凑过去,看着照片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心里满是感动。
突然,手机响了起来,是出版社的编辑打来的。她兴奋地说:“知夏,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书在国外又加印了,而且有一位美国的企业家看到你的书后,想要资助慧爱基金会的公益项目,他说愿意捐一笔钱,帮助你们建立更多的‘山野课堂’,还想亲自来中国看看孩子们。”我惊喜地看着陆泽言,他也一脸激动:“你看,善意真的能跨越山海,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挂了电话,我和陆泽言坐在院子里,开始讨论“乡村教师扶持计划”的细节。我们想给乡村教师提供生活补贴和培训机会,给教学点配备新的桌椅、教具和图书,还想组织城里的老师去乡村支教,让乡村教师和孩子们能接触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陆泽言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我们的想法,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显得格外温柔。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开始忙着筹备“乡村教师扶持计划”。陆泽言联系了当地的教育部门,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我则忙着整理资料,撰写项目方案,还联系了几位作家朋友,希望他们能为乡村学校捐赠图书。出版社也帮忙宣传,很多读者看到消息后,纷纷表示愿意捐赠图书、教具,还有人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
半个月后,美国企业家戴维斯先生来到了中国。我们带着他先去了希望小学,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在校门口列队欢迎,手里拿着自己做的贺卡。戴维斯先生蹲下来,接过孩子们的贺卡,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谢谢你们,你们的礼物我很喜欢。”在希望小学,他看到了孩子们在温室里培育的植物,看到了“梦想信箱”里满满的信件,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容。他握着我的手说:“知夏女士,你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我很荣幸能加入你们,为这些可爱的孩子贡献一份力量。”
随后,我们又带戴维斯先生去了清溪村教学点。李老师和孩子们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我们,孩子们兴奋地围了上来。戴维斯先生看到教学点简陋的环境,看到李老师坚守的故事,感动地说:“李老师,你是一位伟大的教师,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意义。”他当场决定,除了之前承诺的捐款,还要额外捐一笔钱,用来翻新清溪村教学点,给孩子们建一间新的教室和一个小小的图书馆。
李老师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戴维斯先生的手:“谢谢你,谢谢你对孩子们的帮助,他们终于能有一间像样的教室了。”孩子们也围着戴维斯先生,不停地说着“谢谢”,丫丫把一朵自己编的小花送给她:“叔叔,这是我编的花,送给你。”
戴维斯先生在中国待了一个星期,走访了好几所乡村学校,每到一处,他都被孩子们的纯真和乡村教师的坚守所感动。离开的时候,他对我们说:“我会把这里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乡村教育,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孩子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送走戴维斯先生后,我们开始着手落实各项公益项目。“乡村教师扶持计划”顺利启动,第一批资助的乡村教师收到了生活补贴和培训机会,很多教学点也开始翻新,配备新的教具和图书。“山野课堂”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周边的几个贫困山区都建立了新的“山野课堂”,志愿者老师也陆续到位,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课程——自然课、美术课、音乐课,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课。
周末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经常去希望小学和清溪村教学点。希望小学的温室里,植物长得郁郁葱葱,小宇每天都会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他的科普绘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清溪村教学点的向日葵种子已经发芽,嫩绿的小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丫丫每天都会去浇水,盼着它们早日开花。
有一天,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的信,是那位植物学家写的。他在信里说,他把我们的故事告诉了身边的朋友,很多人都表示愿意为中国的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有人愿意捐赠种子,有人愿意提供技术指导,还有人想亲自来中国,和孩子们一起种植物。信的最后,他写道:“善意是没有国界的,它能跨越山海,连接起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我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会有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
我把信读给陆泽言听,他握着我的手:“知夏,你看,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我们,越来越多的孩子得到了帮助。这就是母亲所说的,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靠在他肩上,看着院子里盛开的蔷薇花,心里满是幸福。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希望小学的温室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孩子们在里面观察、记录,脸上满是认真;清溪村的向日葵开花了,金灿灿的一片,孩子们在花田里奔跑、欢笑;还有很多乡村学校,都建起了新的教室和图书馆,孩子们拿着新书,认真地读着,眼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在梦里,我看到了母亲的笑容,她站在向日葵花田里,朝我挥手,轻声说:“知夏,你做得很好,妈妈为你骄傲。”
醒来的时候,陆泽言正温柔地看着我:“做什么好梦了,笑得这么开心。”我把梦里的场景告诉他,他笑着说:“这不是梦,这是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未来。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只要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这个未来很快就会到来。”
窗外,天已经亮了,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我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但我也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同行,只要我们坚持传递善意,就一定能让更多的孩子实现梦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因为我们始终记得,春暖花又开,善意永不败。这不仅是我们对母亲的承诺,更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真诚的告白。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们会一直走下去,用爱和善意,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