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第一场雪落下来时,清溪村教学点的新教室刚好封顶。我和陆泽言踩着薄雪赶到村里,远远就看见红色的砖墙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鲜亮,屋顶的太阳能板反射着细碎的光——那是戴维斯先生额外捐赠的,他说要让孩子们在冬天也能用上暖和的热水。
老支书在村口的老樟树下等我们,手里揣着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知夏老师,泽言先生,快尝尝!这是刚从灶膛里掏出来的,暖身子。”他把红薯塞到我们手里,指着新教室的方向,眼里满是笑意,“李老师和孩子们每天都来这儿看,盼着早点搬进去呢。”
跟着老支书走进工地,几个工人正忙着安装窗户,李老师蹲在墙角,给孩子们讲新教室的规划:“以后这边是图书角,那边是实验台,我们还能在墙上贴满大家的画……”孩子们围着她,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丫丫手里拿着一张画,上面是新教室的样子,她用彩笔给窗户涂了蓝色,说这样“像天空一样好看”。
陆泽言走到施工负责人身边,仔细询问工程进度:“门窗和取暖设备什么时候能装好?孩子们下学期能不能用上新教室?”负责人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年前肯定能完工!桌椅和图书我们也会帮忙运过来,保证不耽误孩子们上课。”
我蹲下来,接过丫丫手里的画:“丫丫画得真好,新教室一定会像画里这么漂亮。”丫丫笑着躲到我身后,指着不远处的向日葵田:“老师,你看,向日葵的杆子还在呢!李老师说,等明年春天,我们就能种新的种子了。”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干枯的向日葵杆立在雪地里,像一个个小小的稻草人,守护着孩子们的期待。
中午,我们在李老师的临时住处吃饭。她煮了一锅红薯粥,还炒了一盘腊肉——那是村里的乡亲们送的,说感谢我们帮教学点建新教室。“以前冬天上课,孩子们的手都冻得通红,握不住笔。”李老师给我们盛了一碗粥,眼里满是感慨,“现在有了新教室,还有暖气,孩子们再也不用挨冻了。”
吃完饭,陆泽言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李老师:“这是‘乡村教师扶持计划’的补贴申请表,你填一下,下个月就能拿到补贴了。我们还联系了城里的学校,明年春天会有老师来给你做培训,带你去城里的学校参观学习。”李老师接过文件,手指轻轻摩挲着纸面,眼眶有些发红:“谢谢你们,这么多年,从来没人这么关心我们乡村老师……”
离开清溪村的时候,雪又下了起来,孩子们追在车子后面,挥着冻红的小手:“知夏老师,陆叔叔,明年春天一定要来啊!”我摇下车窗,朝他们挥手:“一定来!到时候我们一起种向日葵!”车子驶远,后视镜里,孩子们的身影渐渐变小,却依旧站在雪地里,像一朵朵坚韧的小梅花。
回到家,院子里的蔷薇花已经谢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陆泽言把今天拍的照片导进电脑,一张张翻看:“你看,丫丫笑得多开心,还有李老师,拿到申请表的时候,眼睛都亮了。”我凑过去,看着照片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心里满是温暖。
突然,手机响了起来,是希望小学的校长打来的。他兴奋地说:“知夏老师,泽言先生,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宇的作文在全国小学生作文比赛中拿了一等奖,题目是《我的植物朋友》,写的是他在温室里种向日葵的故事!”我惊喜地看着陆泽言,他也一脸激动:“太好了!我们明天就去学校看看小宇!”
第二天一早,我们带着新的科普绘本和一套显微镜,赶到希望小学。校门口挂着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祝贺小宇同学荣获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孩子们围在小宇身边,七嘴八舌地问他去北京领奖的经历,小宇拿着获奖证书,脸上满是自豪,却依旧保持着腼腆:“这都是知夏阿姨和陆叔叔的功劳,是你们教我认识植物,给我买科普书……”
我蹲下来,摸了摸小宇的头:“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你的文字里满是对植物的热爱,评委老师肯定也是被这份热爱打动了。”陆泽言把显微镜递给小宇:“这个送给你,以后你可以用它观察植物的细胞,写出更棒的文章。”小宇接过显微镜,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眼里满是感激。
校长把我们领到办公室,拿出一份文件:“知夏老师,泽言先生,这是我们学校的‘山野课堂’拓展计划,我们想在明年春天,组织孩子们去清溪村和其他教学点交流,让他们互相学习,分享自己的知识。”我和陆泽言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赞同。陆泽言说:“这个计划很好,我们基金会会全力支持,负责孩子们的交通和食宿费用。”
离开希望小学的时候,小雅跑过来,递给我一张画:“知夏阿姨,这是我画的‘山野课堂’,你看,有小宇的向日葵,有丫丫的新教室,还有我们一起跳皮筋的样子。”画纸上,五颜六色的图案拼在一起,像一幅热闹的画卷。我把画小心地收起来,对小雅说:“等明年春天,我们把这幅画挂在清溪村的新教室里,好不好?”小雅用力点头,眼里满是期待。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忙着筹备“山野课堂”交流活动,还联系了出版社,希望能把小宇的作文和孩子们的画汇编成一本书,书名就叫《大山里的梦想》。编辑听了我们的想法,立刻表示支持:“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会安排最好的设计师,把孩子们的作品完美呈现出来。”
春节前夕,清溪村教学点的新教室终于完工了。我们带着桌椅、图书和教具赶到村里,孩子们早已在门口等候,他们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灯笼,脸上满是笑容。老支书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在山谷里回荡,李老师牵着孩子们的手,走进新教室,孩子们摸着光滑的桌面,看着满架的图书,眼里满是惊喜。
丫丫跑到图书角,拿起一本绘本,坐在椅子上认真地读起来,阳光透过蓝色的窗户洒在她身上,像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边。小宇则走到实验台边,拿出陆泽言送他的显微镜,开始观察植物标本。李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们,让孩子们有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在新教室里举办了一场小小的联欢会,孩子们表演了节目,丫丫唱了一首《小星星》,小宇朗诵了他的获奖作文,李老师弹起了她带来的旧风琴,琴声悠扬,回荡在教室里。我和陆泽言看着这温馨的场景,心里满是幸福。
离开清溪村的时候,老支书和李老师送我们到村口,老支书手里拿着一个布包:“这是村里的乡亲们给你们准备的年货,有腊肉、香肠,还有自家种的核桃。”我们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满是感动。
春节过后,《大山里的梦想》这本书顺利出版了。出版社举办了新书发布会,邀请了小宇、丫丫、李老师和老支书来参加。活动现场,小宇给大家讲述了他和向日葵的故事,丫丫展示了她的画,李老师分享了她坚守乡村教育二十年的经历,台下的观众听得热泪盈眶。
戴维斯先生也从美国赶来参加发布会,他看着孩子们自信的样子,笑着说:“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大山里的孩子也有大大的梦想。”他当场宣布,要继续资助慧爱基金会,帮助更多的乡村学校建设新教室、配备新教具。
发布会结束后,很多读者主动联系我们,想要加入公益事业,有人愿意捐赠图书,有人愿意成为志愿者,还有人想要资助贫困学生。陆泽言把这些信息整理好,对我说:“你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我们,慧爱基金会就像一颗种子,已经在更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春天很快就到了,希望小学和清溪村教学点的“山野课堂”交流活动如期举行。小宇带着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给清溪村的孩子们讲解植物知识,教他们使用显微镜;丫丫则和清溪村的孩子们一起,在新教室的墙上画画,把两校孩子们的梦想都画在了墙上。
我和陆泽言带着向日葵种子,和孩子们一起种在清溪村的田地里。小宇蹲在地上,认真地教大家如何播种:“种子要埋在土里三厘米深,浇足够的水,还要经常除草……”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学得格外认真,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种完向日葵,我们坐在田埂上,看着孩子们在田地里奔跑、欢笑。李老师走过来,坐在我们身边:“真谢谢你们,让孩子们有了这么多美好的回忆。”我握住她的手:“应该谢谢的是你,是你用自己的坚守,给了孩子们希望。还有这些孩子,他们用纯真的梦想,让我们看到了善意的力量。”
陆泽言拿出手机,给我们拍了一张合影,照片里,我们和孩子们站在向日葵田边,身后是红色的新教室,天空湛蓝,阳光正好。他把照片发给戴维斯先生和英国的植物学家,很快就收到了他们的回复,戴维斯先生说他下次来中国,一定要和孩子们一起种向日葵;植物学家则寄来了新的种子,说要让大山里的田野开满各种各样的花。
夏天的时候,清溪村的向日葵开花了,金灿灿的一片,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孩子们在花田里奔跑、拍照,把最美的笑容留在了这里。我和陆泽言坐在花田边,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感慨。
陆泽言握住我的手,轻声说:“知夏,你看,我们做到了。母亲当年种下的善意,如今已经在更多人的心里绽放,这就是对她最好的纪念。”我靠在他肩上,看着远处的群山,眼里满是幸福:“是啊,我们做到了。以后的每一个春天,我们都要和孩子们一起种向日葵,一起传递善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母亲站在向日葵花田里,朝我微笑,她的身边,是小宇、丫丫、李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孩子,他们手里拿着向日葵种子,把善意的种子播撒到了更远的地方。
醒来的时候,陆泽言正温柔地看着我:“做什么好梦了,笑得这么开心。”我把梦里的场景告诉他,他笑着说:“这不是梦,这是我们正在创造的未来。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善意的种子会撒满每一个角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窗外,天已经亮了,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我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但我也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同行,只要我们坚持传递善意,就一定能让更多的孩子实现梦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因为我们始终记得,春暖花又开,善意永不败。这不仅是我们对母亲的承诺,更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真诚的告白。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们会一直走下去,用爱和善意,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那些盛开的向日葵,会像一个个小小的太阳,把温暖和希望,传递到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