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匠赵铁柱,连同老郎中孙思邈(此孙思邈非彼药王,乃同名巧合),以及账房先生王文书,被接上山已有数日。
初时的惶恐不安,在感受到山寨那迥异于寻常贼寇的秩序,以及杨昭承诺的“温饱安宁”确凿无疑后,渐渐转化为了归属感。
孙思邈开始整理他那寥寥无几的草药,王文书则接手了山寨那本混乱的物资账簿,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而赵铁柱,被杨昭亲自带到了山寨后方一个临时搭建的、四面漏风却总算能遮雨的棚子里,那里堆放着之前打劫来的少量生铁、破损的兵器,以及一套极其简陋的打铁家伙事。
“赵师傅,山寨初立,百废待兴。武器粗钝,农具更是匮乏。往后,这里就要靠你了。”杨昭语气诚恳。
赵铁柱看着那几块不成样子的铁料,粗糙的大手摩挲着冰冷的铁砧,眼中重新燃起了久违的光彩。“寨主放心!只要有火,有铁,老汉就能打出家伙来!”
杨昭点点头,却没有立刻离开。
他沉吟片刻,从怀中掏出几张提前画好的草图。
纸张粗糙,上面的线条却清晰而奇特。
“赵师傅,你看看这个。”杨昭将图纸递了过去。
赵铁柱疑惑地接过,他识字不多,但看图纸是铁匠的本能。
起初他还有些茫然,但随着目光在那些线条上移动,他的呼吸渐渐粗重起来,拿着图纸的手也开始微微颤抖。
第一张图,画的像是一种犁。但与当下普遍使用的直辕长犁不同,这犁的辕是弯曲的!
旁边还有细部注解,说明了如何调节犁箭、犁评来控制深浅。
“这……这犁……”赵铁柱声音发颤,“辕头弯曲,回转省力!犁盘与犁梢分开,操控更易!妙!妙啊!若是用此犁,一人一牛,一日便能犁出往日两倍的地,还更省畜力!”他猛地抬头,看向杨昭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他是个老铁匠,更是祖辈务农出身,太清楚这看似简单的改动意味着什么!这是能让天下农夫轻松不少的宝贝!
“寨主,这……这是……”他激动得语无伦次。
杨昭微微一笑,示意他看下一张。这张图上画的则是几种兵刃的改良,尤其是一种三棱状的枪头,线条流畅而充满杀气,旁边标注了血槽的位置和角度。
“此枪头,破甲更强,刺入后创口难愈,且易于拔出……”赵铁柱倒吸一口凉气,他是打老了兵器的,一眼就看出这设计的阴狠毒辣,绝对是战场上的杀人利器!
“寨主!您……您是从何处得来这等神妙图纸?”赵铁柱看着杨昭,如同看着一位深藏不露的宗师。
这些设计,看似简单,却直指核心,绝非寻常匠人能想出。难道这位年轻得过分、手段却高深莫测的寨主,竟还是位不世出的匠作大家?
杨昭自然不会解释这是来自千年后的知识结晶,只是淡淡道:“闲暇时偶有所得,觉得或许有用,便画了下来。赵师傅觉得,以我们现有的条件,能打造出来吗?”
赵铁柱激动地拍着胸脯,震得棚顶落下些许灰尘:“能!一定能!寨主,您真是神人啊!有了这些图纸,老汉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把它们打出来!”他此刻心中再无半点疑虑,只有满腔的狂热和钦佩。跟着这样的寨主,何愁不能一展所长?
杨昭又留下了几张关于改进风箱、优化锻打流程的简易示意图,更是让赵铁柱惊为天书,捧着图纸如获至宝。
很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便在山寨后方有节奏地响了起来。
赵铁柱带着杨昭给他分配的几个手脚麻利的学徒,燃起炉火,拉起杨昭指导下初步改进的鼓风囊,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尝试。
第一次尝试打造曲辕犁的铁制部件,失败了,因为对铁水的温度和韧性掌握不足,犁铧断裂。
第二次尝试锻造三棱枪头,又失败了,血槽开得不够流畅,影响了穿透力。
但没有人气馁。赵铁柱完全沉浸在了这种挑战与突破的喜悦中,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结合杨昭图纸上那些“神来之笔”,反复调整着铁料配比、火候控制和锻打时机。
杨昭也时常过来,他虽不亲自动手,但总能在他卡壳时,用一些赵铁柱从未听过的术语(如“退火”、“淬火”的雏形概念)点醒他。
几天后,当第一把寒光闪闪、棱线分明、带着诡异血槽的三棱枪头被成功淬火,牢牢安装在早已准备好的木杆上时,整个铁匠棚都沸腾了!
赵铁柱捧着那杆散发着冰冷杀气的长枪,老泪纵横。他打造了一辈子兵器,从未见过如此精巧又致命的设计。
紧接着,第一架完整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曲辕犁也被组装完成。尽管还有些粗糙,但那优美的曲线和灵活的结构,让闻讯赶来围观的山贼们啧啧称奇,虽然他们大部分人不明白这玩意除了看起来怪,到底好在哪里。
只有几个当过农夫的山贼,上手试了试模拟动作后,眼睛顿时亮了。
杨昭拿起那杆三棱长枪,随手刺向旁边一根用来测试的木桩。
“噗”的一声轻响,枪头几乎没遇到什么阻力便轻易刺入,拔出时也异常顺畅,留下的三角形创口触目惊心。
他满意地点点头。山寨的武力,终于迈出了从“乌合之众持械”到“初步标准化装备”的第一步。
而曲辕犁,则是未来根基稳固后,发展山寨自身农业,甚至暗中向外推广、收拢民心的利器。
就在这时,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如期而至:
【招募特殊人才任务后续:引导完成首次技术改良。奖励发放:寿命+1年,获得“初级冶金知识”。】
一股比之前更为清晰的知识流涌入杨昭的脑海,关于金属成分、炉温控制、各种简易合金的配比……虽然只是“初级”,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已是超越时代的瑰宝。
杨昭看着眼前激动不已的赵铁柱,以及那闪烁着寒光的新式枪头和造型奇特的曲辕犁,心中豪情微生。
这山寨的第一次“技术革命”,虽然简陋,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他的双面人生,不仅在朝堂与山林之间起舞,更要在时代的长河中,留下属于他自己的、颠覆性的印记。
“赵师傅,辛苦了。”杨昭拍了拍老铁匠结实的肩膀,“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或许可以试试……打造一些更坚固的甲胄,甚至……想想怎么让火烧得更旺,声音更大的东西。”
赵铁柱茫然地看着寨主,不太明白“让火烧得更旺,声音更大”的东西除了点狼烟还能有什么用,但他对杨昭已是无条件信服,立刻重重点头:“但凭寨主吩咐!”
杨昭笑了笑,目光似乎已穿越了眼前的棚屋,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火药,或许也该提上日程了?
不过,得先解决更基本的原料和安全问题。
这新得到的“初级冶金知识”,正好能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