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怼怼站在王教授办公室门口,深吸了一口气。
冠军的兴奋感还没完全消退,王教授那通语气严厉的电话又像一盆冷水浇在头上。他脑子里飞快地把最近干过的事都过了一遍——除了用系统开了点挂,好像也没干啥伤天害理的事吧?难道优化代码也被算作学术不端?
他敲了敲门。
“进来。”王教授的声音传来,听不出情绪。
林怼怼推门进去,发现办公室里不止王教授一人。陈总监居然也在,他坐在会客的沙发上,手里端着一杯茶,看到林怼怼进来,对他点头笑了笑。这笑容比比赛时温和不少,但探究的意味更浓了。
王教授坐在办公桌后,面色严肃,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林怼梗依言坐下,把冠军奖杯和那个显眼的飞驰科技信封放在脚边,姿态乖巧得像个小学生。
“林怼怼,”王教授开门见山,目光如炬,“你今天在马拉松上的表现,非常……惊人。”
林怼怼心里咯噔一下,来了。
“谢谢老师。”他面上不动声色。
“尤其是你最后对‘CampusGuardian’项目的分析,”王教授身体前倾,手指敲着桌面,“精准,毒辣,直击要害。很多观点,没有深厚的功底和大量的项目经验,是根本提不出来的。”
他顿了顿,紧紧盯着林怼怼的眼睛:“我记得很清楚,就在几天前,你连一个简单的小组作业都做得磕磕绊绊,被队友拖累到差点挂科。怎么短短几天,你的技术水平、架构眼绊,就像换了个人一样?”
空气瞬间凝固。
陈总监也放下了茶杯,饶有兴致地等待着答案。
林怼怼感觉后背有点发凉。他知道自己的进步速度确实快得离谱,正常人都会怀疑。他大脑飞速运转,之前准备好的“通宵努力”、“突然开窍”之类的借口,在王教授这种老江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他下意识地调出了系统界面,能量槽显示【387/500】。难道要现场编一个更离奇的理由?
就在这时,一行绿色的系统提示悄然浮现:
【检测到宿主面临身份质疑,触发应急响应。】
【建议应对策略:七分真,三分假,引导话题,展现价值。】
【被动技能【技术洞察】已激活,小幅提升逻辑组织与语言说服力。】
一股微凉的感觉涌入脑海,林怼怼瞬间冷静了不少。
他抬起头,迎上王教授审视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无奈”和“倔强”。
“王教授,陈总,”他开口,语气平静,“我承认,我之前的小组作业做得不好,那是因为我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我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感兴趣的事情?”王教授皱眉。
“是的。”林怼怼点头,开始即兴发挥,半真半假地编织故事,“我一直在默默研究各种开源项目的源码,特别是那些……写得特别烂的。”
他脸上适时地浮现出那种熟悉的、略带嘲讽的表情:“我觉得,分析糟糕的代码,找出它们为什么糟糕,比学习优秀的代码更能让人成长。因为你得不停地思考:‘这里为什么这么写?’‘如果是我会怎么写?’‘这么写会导致什么后果?’”
这倒是他的真心话,只不过以前是心里吐槽,现在有了系统加持。
“比如,”他举例说明,信手拈来,“我之前研究过一个著名的、但代码风格极其随意的Node.js爬虫框架,它的异步控制流写得那叫一个放飞自我,回调地狱深不见底。我就试着去重构它,思考如何用Async/Await或者Promise链来优化,这个过程让我对JavaScript的异步机制理解深刻了很多。”
【能量+1!真实技术感悟,能量获取稳定。】
“还有一次,我找到一个用Java写的、声称‘高性能’的缓存库,结果发现它连基本的并发锁都没处理好,在高并发场景下就是个玩具。我就自己去实现了一个简单的、使用分段锁的缓存结构,虽然粗糙,但性能碾压它。”
他又举了几个例子,都是他以前确实琢磨过,或者最近通过【实战训练场】模拟接触过的技术难点。在【技术洞察】的辅助下,他的阐述逻辑清晰,细节到位,听起来极具说服力。
王教授和陈总监听得神色稍霁。这个解释,虽然还是觉得他进步太快,但至少听起来合理了不少。沉迷技术、自学成才的怪才,他们也不是没见过。
“所以,”林怼怼总结道,“不是我突然开窍,而是我一直在用这种……比较偏门的方式学习。小组作业那种按部就班的东西,我觉得没挑战,就没太上心。直到这次马拉松,题目有点意思,我才把平时琢磨的那些野路子用了出来。”
他看了一眼脚边的奖杯,补充道:“至于点评赵皓宇他们的项目,纯粹是习惯使然。看到我认为不合理的代码设计,就忍不住想吐槽几句。可能……语气不太好,我以后注意。”
他最后这句话说得毫无诚意,连陈总监都忍不住笑了笑。
王教授紧绷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他靠回椅背,叹了口气:“你啊……有天赋是好事,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团队协作和沟通,也是程序员重要的能力。”
“老师教训的是。”林怼怼嘴上应着,心里不以为然。有系统在,谁还耐烦跟菜鸡组队?危机似乎暂时解除。
陈总监这时开口了,话题转向了未来:“林同学,既然你拿到了我们飞驰科技的直通卡,有没有兴趣提前了解一下我们正在进行的的一些前沿项目?或许能激发你更多的‘野路子’灵感。”
林怼怼心中一动,知道这是抛出的橄榄枝。
“当然有兴趣,陈总。”
“好。”陈总监点点头,“我们目前内部在预研一个方向——‘基于异构计算的大规模日志实时分析与故障预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GPU和FPGA等硬件,加速对海量服务器日志的实时处理,从中快速定位异常、预测潜在故障。”
他简要介绍了一些技术挑战,比如日志格式不统一、解析性能瓶颈、实时流处理延迟、异常模式难以定义等等。
林怼怼认真听着,这些对于普通本科生来说如同天书的概念,在【技术洞察】的辅助下,他竟能勉强跟上思路,甚至脑中已经开始本能地吐槽:
「日志格式不统一?就不能强制规范吗?这帮业务开发瞎写日志的毛病都是惯出来的!」
「用GPU做日志解析?杀鸡用牛刀?大部分日志行都是文本匹配,GPU的并行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还不如优化CPU正则引擎。」
「故障预测?这玩意儿就是个玄学,特征工程做得不好,再牛逼的模型也是白给……」
【能量+3!】
【能量+2!】
……
伴随着吐槽,一些零碎的想法也开始碰撞。
陈总监看着他若有所思的样子,笑了笑:“不用现在就有答案,这只是个方向。等你来面试的时候,我们可以深入探讨。”
他又和王教授寒暄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了。
办公室里只剩下王教授和林怼怼。
王教授揉了揉眉心,看起来有些疲惫:“行了,你也回去吧。记住,戒骄戒躁,把基础打牢。还有……以后吐槽同学,注意下场合和分寸!”
“知道了,老师。”林怼怼拿起奖杯和信封,如蒙大赦般溜出了办公室。
走在回寝室的路上,晚风拂面,林怼怼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总算糊弄过去了。看来以后使用系统得更加小心,不能表现得太超出常理。
他拿出手机,通过了苏沐晴的好友申请。
几乎就在通过的瞬间,对方发来了消息。
苏沐晴:“恭喜冠军。”
林怼怼:“谢谢女神。”(附带一个咧嘴笑的表情)
苏沐晴:“你那个命令行版本的聚合器,数据抓取部分是怎么绕过官方接口频率限制的?”
林怼怼眉毛一挑,哟,果然是技术女神,一眼就看出了关键。他手指飞舞,开始回复:“很简单,官方接口限制的是IP和账号,我直接用爬虫模拟浏览器请求,分散到多个临时IP池,加上随机延迟……”
两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在微信上聊起了技术细节。苏沐晴的问题往往切中要害,显示出扎实的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而林怼怼的回答则天马行空,充斥着各种“野路子”和犀利的吐槽,偏偏又能解决问题。
聊了足足半小时,苏沐晴最后发来一句:“你的思路很特别,虽然……不太规范,但很有效。下次有机会合作。”
林怼怼:“跟女神合作,求之不得。”(后面跟了个狗头保命的表情)
放下手机,林怼怼心情愉悦。这种感觉,比拿冠军还爽一点。
他回到寝室,在室友们复杂难言的目光(混合着崇拜、嫉妒和一丝恐惧)中,把奖杯随意放在书架上,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脑。
他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系统升级后的新功能,特别是那个【实战训练场】。
意识沉入系统界面,点开【实战训练场】模块。
眼前景象变幻,仿佛进入了一个虚拟空间。面前出现了几个选项:
【场景选择】:1. 遗留系统重构 2. 高并发性能调优 3. 线上故障应急响应 4. 代码评审(毒舌模式)…
【对手设置】:可加载现实中原型(需扫描),或由系统生成虚拟对手。
【训练目标】:代码通过率、性能指标、吐槽精准度(新增)…
林怼怼好奇心大起,选择了【代码评审(毒舌模式)】,对手选择“加载现实原型”,目标设定为“吐槽精准度最大化”。
【请选择扫描目标……】
林怼怼想了想,露出了一个坏笑。他输入了学校官网的某个二级页面地址——那里挂着几位资深教授简介和他们引以为傲的、十几年前开发的“代表性科研项目”的下载链接。
【目标已锁定,开始扫描……生成虚拟对手……】
【实战训练,开始!】
虚拟空间中,出现了一份代码文件。光是那复古的命名规范和密密麻麻的全局变量,就让林怼怼的吐槽之魂开始燃烧。
他摩拳擦掌,准备开始一场酣畅淋漓的“虚拟吐槽”。
与此同时,在他看不见的网络深处,飞驰科技总部,陈总监的办公室内。
技术助理将一份刚生成的报告放在陈总监桌上。
“总监,这是您要的,关于林怼怼在网络公开平台(包括校园论坛、技术社区匿名提问等)的所有技术相关发言和痕迹分析。”
陈总监拿起报告,快速浏览着。
报告显示,林怼怼确实在多个平台提出过一些角度刁钻的技术问题,也零散地发表过一些对烂代码的尖锐评论,但时间跨度很长,频率不高,与其在马拉松上表现出的“深厚功底”和“大量项目经验”的印象,似乎……并不完全匹配。
陈总监放下报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处。
“自学成才……野路子……”
他低声重复着林怼怼的说辞,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看来,得给你准备一场真正的‘面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