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落脚点位于公共租界一条嘈杂的弄堂里,是一家裁缝店的阁楼。窗外是晾晒的万国旗般的衣物和邻居家孩子的哭闹声,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与之前紧张压抑的安全屋氛围截然不同。林小凡很喜欢这里,这让他感觉自己还活着,还踩在真实的地面上。
他的身份变成了一个从江南小城来沪投亲、暂时寄居在表舅裁缝店里的学徒,化名“小林”。冷峰则被安排到了码头区,伪装成一名沉默寡言的搬运工。苏婉清依旧在暗处负责联络和情报分析,小蝶和阿爆则转入更深的地下,专注于数据破译和技术支援。
日子仿佛一下子平静下来。林小凡每天帮着表舅(实则是军统外围人员)做些穿针引线的杂活,听着弄堂里的流言蜚语,学着分辨各种布料,甚至笨拙地尝试踩动那台老旧的缝纫机。这种平凡到近乎琐碎的生活,对他而言是一种奇特的疗愈。
但平静只是表象。他深知自己仍处于风暴眼中,只是暂时蛰伏。他利用空闲时间,反复研究哥哥留下的那把二胡和那份德文试卷,试图从中找出更多关于“声音”和“密码”的奥秘。他不再仅仅将其视为线索,而是当作一种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全新“语言”。
苏婉清每隔几天会以“远房表姐”的身份来看他,带来外面的消息和一些不易察觉的“教材”——几本基础的乐理书籍、关于声波物理的科普读物,甚至还有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笔记。
“佛爷认为,‘凤凰计划’的核心是精神控制,而声音可能是其关键载体之一。”苏婉清低声告诉他,“你需要理解它,才能最终战胜它。这或许就是你哥哥留下这些线索的真正用意。”
林小凡似懂非懂,但他学得很认真。那些枯燥的音符、频率、波形图,在他眼中渐渐不再是天书,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密码。他开始尝试用二胡拉出简单的音节,虽然依旧难听,但他开始有意识地去感受不同音高和节奏带来的细微差异。
这天下午,林小凡正对着乐理书上的五线谱较劲,楼下传来表舅和一个陌生顾客的交谈声。起初他并未在意,直到几个关键词飘入耳中。
“……哎呀,张太太,您听说了吗?最近闸北那边不太平啊,好几个工厂都在闹事,工人们像中了邪似的,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打起来,巡捕房都压不住……”
“可不是嘛!我娘家侄子就在那边的纺织厂,说厂里最近气氛怪得很,以前挺和气的工头,现在动不动就骂人,眼神都凶得很。还有啊,听说他们厂里最近装了一种新的……叫什么‘效率喇叭’,整天放些怪里怪气的调子,听着就让人心烦意乱……”
“效率喇叭”?怪里怪气的调子?
林小凡的心猛地一跳!他放下书,悄无声息地走到楼梯口,凝神细听。
表舅似乎也在套话:“还有这种事?怕是管理不善吧。哪家厂子啊?”
“就那家‘大丰纺织厂’,日本老板开的。唉,这世道,真是越来越不太平了……”
大丰纺织厂!林小凡记得苏婉清带来的情报简报送提过,这家工厂有日本军方的背景!
他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不是简单的劳资纠纷!“效率喇叭”,奇怪的调子,工人情绪失控……这听起来,像极了“凤凰计划”技术的小规模、低配版应用!他们在拿中国工人做实地测试!
一股怒火涌上心头。这些混蛋,刚刚在济仁医院吃了大亏,竟然这么快就又换了个地方,用更加隐蔽的方式继续他们罪恶的实验!
他强压下立刻冲出去的冲动,等到那位张太太离开后,才不动声色地向表舅打听了更多关于大丰纺织厂的细节,然后借口出去买针线,迅速将这个消息通过死信箱传递给了苏婉清。
消息很快得到了证实。何景深调动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大丰纺织厂近期确实更换了一套广播系统,并且有几名疑似“博士”助手的技术人员频繁出入。工厂的工伤率和冲突事件显著上升,工人普遍反映情绪烦躁、失眠多梦。
“‘影武者’在测试‘凤凰’技术的普适性和隐蔽性。”何景深在密报中分析,“他们放弃了复杂的个体操控,转而尝试用简化版的声波引导,在群体中制造混乱和负面情绪,破坏生产,激化社会矛盾。这是一种更加阴险、成本更低的‘软刀子’。”
必须阻止他们!但如何阻止?再次强攻?目标只是一个工厂,守卫必然不如济仁医院森严,但贸然行动很可能打草惊蛇,暴露己方残余的力量。
“或许……可以从‘声音’本身入手。”林小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用声音制造混乱,我们能不能用声音……平息混乱?”
这个想法很大胆,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何景深在仔细考量后,竟然同意了。
“理论上,特定的声波确实可以起到安抚情绪、中和负面影响的作用。”小蝶和阿爆在研究了林小凡提供的思路后,给出了技术上的支持,“但我们需要知道对方使用的具体频率和调制方式,才能设计出针对性的‘解药’。”
机会很快来了。苏婉清通过内线,弄到了大丰纺织厂广播系统播放的录音片段——那是一段混杂着低沉嗡鸣、尖锐噪音和某种怪异节奏的工业噪音,普通人听久了确实会感到心烦意乱。
小蝶和阿爆连夜对录音进行分析,初步识别出了几个主要的干扰频段。
接下来,就是制造“解药”。他们无法制作复杂的音乐,但可以尝试生成一种能够中和这些负面频段的“白噪音”或者简单的和谐音阶。
这个任务,阴差阳错地又落在了林小凡身上。因为只有他,手头有现成的、能够即时发出特定声音的“工具”——那把二胡。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大丰纺织厂的高墙外,出现了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林小凡、冷峰(伤势未愈,但坚持参与),以及两名重新集结的行动队员。
他们的计划很简单:潜入工厂,找到广播室的线路,将小蝶和阿爆改装好的、一个连接着二胡压电拾音器的简易放大器,接入广播系统。然后,由林小凡根据小蝶的远程指导(通过微型耳机),用二胡拉出那些能够中和负面影响的特定频率的音符。
这无疑是一次极其冒险和近乎儿戏的行动。但面对敌人无所不用其极的“软刀子”,他们也只能用这种非常规的手段来应对。
冷峰和行动队员负责解决巡逻的守卫和切断警报线路。林小凡则如同灵猫般,利用之前侦察好的路线,悄无声息地摸到了位于厂办二楼的广播室外。
广播室的门锁着,里面有微弱的灯光和收音机的杂音。林小凡屏住呼吸,听着耳机里小蝶的指令。
“守卫已清除,线路已接入。林小凡,准备!先尝试持续输出 147Hz和 183Hz的泛音,力度平稳……”
林小凡深吸一口气,将二胡的琴弓搭上琴弦。他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这几天练习的感觉,手指按上琴弦,缓缓拉动。
嘶哑、单调,却带着一种奇异稳定感的音符,通过拾音器和临时接驳的线路,悄然融入了工厂的广播系统。
一开始,什么也没有发生。工厂里依旧回荡着那令人烦躁的怪异噪音。
林小凡没有气馁,继续按照小蝶的指示,调整着音高和力度,尝试着不同的组合。
几分钟后,奇迹发生了。
工厂里那原本刺耳的噪音,似乎被注入了一种无形的“缓冲”,变得不再那么难以忍受。一些夜班工人原本麻木或烦躁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困惑和放松的神情。机器运行的轰鸣声仿佛也柔和了一些。
有效!虽然效果微弱,但确实有效!
林小凡心中一阵激动,更加专注地拉动着琴弦。这一刻,他手中的二胡不再是乐器,而是武器,是与黑暗抗衡的、发出微光的利剑。
然而,就在他全神贯注之时,广播室的门把手,突然转动了一下!
有人来了!
林小凡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琴声戛然而止。他迅速收起二胡,闪身躲到了门后的阴影里,拔出了腰间的匕首,屏住了呼吸。
门,被缓缓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