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透过大理寺的窗棂,落在案上那本厚厚的验尸手记上,纸页边缘已被摩挲得微微泛黄。
我将最后一页墨迹吹干,上面“古画失窃案终了,天下太平”的字迹工整清晰,这是我为所有案件写下的收尾,也是这段探案之旅的句点。
老刘捧着新制的证物柜钥匙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苏大人,所有证物都已分类归档,按您的吩咐,墨宝案、绣鞋沉河案、皮影索命案、花灯夜毒案还有古画失窃案,各自成柜,标签都贴好了。”
我接过钥匙,指尖划过冰凉的铜质匙柄——钥匙上刻着一朵小小的莲花,是江聿特意让人打造的,既是纪念那些与莲花标记相关的案件,也寓意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初心。
“辛苦你了,老刘。”我笑着说,“往后这些证物,就是我们守护真相的见证。”
江聿的脚步声从院外传来,他身着常服,褪去了往日的冷硬,多了几分温润。
手里拿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走到我面前展开:“皇上刚下的旨,封你为‘御前验尸总判’,特许你随时入宫禀报案情,还赏了城西的一座宅院,免去你日后的后顾之忧。”
我愣了一下,看着圣旨上的字迹,心里百感交集。
从最初顶着非议进入大理寺当仵作,到如今成为御前验尸总判,一路走来,离不开江聿的信任、老刘的协助,更离不开那些无声的尸体和证物——是它们,让真相得以昭雪,让正义得以伸张。
“还有这个。”江聿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支银制的验尸笔,笔杆上刻着“尸语者”三字,“这是我为你定制的,以后验尸记录,用它更顺手。”
我接过验尸笔,指尖传来银质的微凉,心里却暖融融的。
“多谢。”我抬头看向他,眼底的笑意藏不住,“那你呢?皇上有没有对你另有封赏?”
“自然有。”江聿笑了笑,“皇上让我继续执掌锦衣卫,兼管大理寺查案事宜,往后,我们还能一起破案。”
正说着,秦慎之、福王等人的贺礼陆续送到,有字画、有补品,还有百姓们自发送来的锦旗,上面“为民除害”“昭雪冤屈”的字样格外醒目。
老刘忙着招呼送礼的人,验尸房里一派热闹景象。
傍晚时分,所有宾客散去,我和江聿坐在庭院的桂花树下。
今年的桂花虽已谢了,但空气中仍残留着淡淡的甜香,与三年前我刚入大理寺时的香气一模一样。
江聿递给我一块桂花糕,是我最爱的双份馅料:“还记得吗?第一次答应请你吃桂花糕,是在围场收网后,没想到一晃这么久了。”
我咬了一口桂花糕,甜香在舌尖弥漫:“当然记得,那时候你脸上还沾着烟灰,却非要先去买桂花糕,生怕我反悔。”
两人相视而笑,过往的紧张与惊险,都在这笑声中化作了珍贵的回忆。
从墨宝案里并肩追查余孽,到绣鞋沉河案中破解分尸迷局,从皮影索命案里揪出幕后黑手,到花灯夜毒案中粉碎劫狱阴谋,再到古画失窃案里揭开藏宝迷局,我们一起经历了太多,也默契了太多。
“以后,还会有新的案子吗?”我轻声问道。
江聿抬头看向天边的晚霞,眼神坚定:“会的。只要有人心存恶念,就会有冤案发生。但只要我们还在,就不会让真相被掩盖。”
我点头,握紧了手中的验尸笔和验尸手记。
这本手记,记录着五个案件的真相,记录着死者的冤屈,也记录着我们的坚守。
它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月光升起,照亮了庭院里的身影。我知道,作为“尸语者”,我的使命从未结束。
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有更诡异的案件、更狡猾的凶手,但我无所畏惧。
因为我有最锋利的验尸工具,有最可靠的伙伴,更有一颗追寻真相、守护正义的心。
我翻开验尸手记的最后一页,写下一行新的字迹:“案结人不散,正义永不眠。愿以我手,验尽世间冤屈;愿以我心,守护人间清明。”
合上手记,我看向身边的江聿,他也正看着我,眼底的星光与月光交相辉映。
我们都知道,新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而我们,会一直并肩走下去,直到世间再无冤屈,直到真相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