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远古笔记之山经—上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玄幻 

第十五章:笔记中重复出现的星图

远古笔记之山经—上

第十五章:笔记中重复出现的星图

雨丝斜斜地织在尚河区的青石板路上,将仿古街区的飞檐斗拱晕染成一幅水墨画。林深站在“观古斋”的檐下,指尖捻着一张刚拓下的石碑纹路,雨珠顺着他的发梢滴落在泛黄的宣纸上,洇开一小片模糊的墨痕。

“进来躲躲吧,这雨怕是要下透了。”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店主老陈探出头,手里还攥着块擦得发亮的青铜镜,“你要的那册《京畿古河道考》,我给你找着了。”

林深谢过,低头走进店里。货架上的古籍散着陈年纸张特有的霉味,与窗外的潮湿气息混在一起,倒像是从时光深处漫来的雾。他将拓片小心叠好塞进背包,目光不经意扫过柜台——那里摊着他三天前送来修复的《远古笔记》,此刻正被老陈用特制的糨糊粘补边缘。

“这册子可真怪。”老陈用竹镊子夹起一页残破的纸,“你看这纸纤维,经检测是楮树皮做的,倒是符合明代工艺,可这上面的墨迹……”他指尖点向页面角落,“用的颜料里掺了朱砂和青金石,按说该是艳色,偏偏透着股说不出的陈旧感,像是埋在土里几百年,又被人挖出来重新描过。”

林深凑近细看。笔记的纸页薄如蝉翼,边缘已经发脆,唯有那些绘制异兽的线条依旧清晰,尤其是昨晚他着重标记的那几处——在记载“青丘山”的页面空白处,有一个用淡墨勾勒的星图,寥寥数笔却异常精准,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一颗并不起眼的亮星。

“老陈,你有没有觉得这图案眼熟?”他指着星图问道。

老陈眯眼端详片刻,忽然“咦”了一声,转身从里屋翻出个积灰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叠泛黄的宣纸,“上周整理库房时发现的,据说是民国时期一个天文爱好者的手稿,你比对看看。”

林深抽出最上面一张,呼吸猛地一滞——手稿上绘制的秋季星图里,北斗斗柄同样指向那颗亮星,旁边还用铅笔标注着一个陌生的星名:“摇光辅”。而这颗星的位置,竟与笔记中“青丘山”星图的标记分毫不差。

“这不可能。”他喃喃道,“现代星图里根本没有‘摇光辅’的记载,北斗第七星是摇光,周围没有这样一颗亮星。”

老陈敲了敲柜台:“可这手稿的主人是前清的秀才,一辈子研究天象,总不会凭空画颗星出来。再说你这笔记……”他忽然指向另一页,“翻到记载‘招摇山’的地方,我昨天补这页时,好像也见过类似的图案。”

林深依言翻页,心脏骤然收紧。“招摇山”页面的右下角,果然有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星图,只是斗柄的角度略有偏移,那颗“摇光辅”却依旧悬在原位,像是一枚固执的印记。

“两页星图,间隔了整整七页内容,绘制的山川也相隔千里,为什么会重复出现同一颗星?”他指尖抚过纸面,墨迹下似乎藏着细微的凹凸,“而且这星图的线条……不像是随手画的,倒像是用某种仪器拓下来的。”

雨势渐大,打在窗棂上噼啪作响。老陈忽然想起什么,从柜台下抽出一本线装书:“上个月收的《甘氏星经》复刻本,你看这里。”他指向其中一页,“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甘德曾记载,‘北斗旁有辅星,色青,见则天下安’,只是这颗星在汉代以后就再也没人观测到过,渐渐被视作传说。”

林深瞳孔骤缩:“青……笔记里异兽的眼睛,大多用青色颜料绘制。”他翻回“青丘山”那页,图中九尾狐的眼瞳正是青金石磨成的粉末所画,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幽幽的光。

就在这时,背包里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一串陌生号码。林深接起,听筒里传来一阵嘈杂的电流声,夹杂着断断续续的话语:“……尚河区……古桥……星图……”

“你是谁?”林深追问,对方却挂断了电话。

老陈皱眉:“这几天总有人来打听你,穿西装的,不像来买书的。”他指了指窗外,“刚才你进来前,巷口停着辆黑色轿车,一直在盯着店里。”

林深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黑色轿车果然还在,车牌号被污泥遮住了大半,车窗贴着深色膜,看不清里面的人。他忽然想起三天前在鼓山档案馆的遭遇,当时他正在查阅“摇光辅”的相关档案,一个穿西装的男人突然上前询问,自称是历史系的研究员,却对星象知识一无所知。

“他们想要这笔记。”林深迅速将笔记塞进背包,“老陈,麻烦你帮我查一下‘摇光辅’在清代的观测记录,尤其是与京都市山川相关的记载。”

老陈点头:“你小心点。对了,这手稿上还有个标记。”他指向星图边缘的一个符号,“像不像你上次拓的鼓山石碑上的裂痕?”

林深凑近一看,那符号果然与石碑裂痕的形状完全吻合,像是一道闪电劈开了夜空。他忽然想起笔记中被虫蛀的几页里,隐约能辨认出“星裂”“山动”的字样。

“我去趟古桥。”他抓起背包,“那通电话提到了古桥,说不定那里有线索。”

老陈叮嘱道:“尚河古桥的栏杆上刻着二十八星宿图,是明代遗物,你去看看有没有‘摇光辅’的痕迹。对了,带把伞。”

林深冲进雨幕,黑色轿车果然缓缓跟了上来。他拐进狭窄的巷弄,凭借对尚河区地形的熟悉,七绕八绕甩开了车子,最终在尚河古桥的桥头停下。

雨雾中的古桥像一条蛰伏的龙,青石桥面被雨水冲刷得发亮。林深扶着栏杆细看,那些刻在石柱上的星宿图案大多已经模糊,唯有北方七宿的位置还能辨认。他顺着北斗的方向找去,在斗柄末端的石柱上,赫然刻着一颗孤立的星,旁边是那个熟悉的符号——与手稿、石碑裂痕如出一辙。

“原来在这里。”他掏出手机拍照,镜头里突然映出一个人影。

那人穿着灰色风衣,手里拿着个金属罗盘,正蹲在桥中央测量着什么。听到脚步声,那人转过头,露出一张清瘦的脸,竟是市博物馆的古籍修复师周明远。

“林先生?”周明远显然也很惊讶,“你怎么会在这里?”

“我看到了星图。”林深直截了当,“周老师,您也在查‘摇光辅’?”

周明远站起身,罗盘的指针在他掌心疯狂转动:“三天前博物馆收到一批捐赠的清代信件,其中一封提到尚河古桥的星宿图与‘青丘星象’吻合,还说笔记的原主人曾在此观测星象。”他顿了顿,“那本《远古笔记》,其实是博物馆的流失文物,民国时期被盗,我一直在找它。”

林深愣住:“您知道笔记的来历?”

“只知道原主人是光绪年间的一个钦天监官员,姓顾。”周明远指向桥下的河水,“顾官员的日记里写过,每当‘摇光辅’出现,尚河的水位就会下降三尺,河底会露出一块刻着星图的石板。”

雨不知何时停了,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月光恰好落在河面。林深忽然发现,河水真的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去,露出布满青苔的河床。

“看那里!”周明远指向河中央,一块方形石板正从水中升起,上面的星图比笔记里的更加完整,北斗斗柄直指天空,而那颗“摇光辅”的位置,赫然刻着一个“顾”字。

林深翻开笔记,发现“青丘山”和“招摇山”的星图旁,都有一个极小的“顾”字,之前竟一直没注意到。

“是顾官员画的星图。”他恍然大悟,“他在不同的山川页面重复绘制‘摇光辅’,其实是在标记观测点。”

周明远的罗盘突然停止转动,指针稳稳指向石板:“这下面有东西。”

两人合力掀开石板,下面是一个青铜盒子,打开后里面装着一卷星图,展开来竟与笔记中的图案完全重叠,只是在边缘多了一行小字:“九星连珠,山现海隐,丙戌年秋。”

“丙戌年……”林深迅速心算,“是1886年,光绪十二年。”

周明远脸色微变:“今年也是丙戌年。”

话音刚落,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流星,恰好落在“摇光辅”的方位。林深掏出手机查看时间,屏幕上显示的日期让他瞳孔骤缩——今天距离秋分,正好还有七天。

“顾官员在预言什么?”他看向周明远,对方的表情同样凝重。

河风吹过,带着一股潮湿的气息,青铜盒里的星图突然泛起青光,与笔记中九尾狐的眼瞳颜色如出一辙。林深忽然明白,那些重复出现的星图,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标记,而是一个跨越百年的警告。

他将星图小心收好,抬头看向天空,那颗传说中的“摇光辅”,正隐隐在云层后闪烁。

上一章 第十四章,暴雨冲开地下暗道 远古笔记之山经—上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尚河古寺残缺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