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清明,台北下了场小雨。周杰伦开车载着母亲叶惠美回淡水扫墓,车窗外的樟树飞快后退,叶惠美靠在副驾上,手里摩挲着一张旧照片——是周杰伦4岁时学钢琴的样子,穿着背带裤,坐在二手钢琴前,眉头皱得紧紧的,像在跟琴键较劲。“那时候你总哭,说不想练琴,”叶惠美笑着说,“现在倒好,整天泡在录音室里。”
周杰伦握着方向盘,视线扫过照片,突然心里一动。前一晚他还在跟方文山讨论第四张专辑的名字,想了十几个都觉得不对,此刻看着母亲鬓角的白发,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妈,我想把新专辑叫《叶惠美》。”
叶惠美愣了一下,手里的照片差点掉在腿上:“这怎么行?我的名字哪能当专辑名。”“怎么不行?”周杰伦转头看她,雨刷器来回摆动,把玻璃上的雨珠扫成模糊的弧线,“没有你,就没有现在的我。这张专辑,本来就该用你的名字。”
车开到淡水河边时,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出来,洒在河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金。叶惠美看着河面,沉默了很久,才轻轻说:“好,妈都听你的。”那天下午,周杰伦在淡水河边的咖啡馆里,写下了《叶惠美》专辑的第一句笔记:“这张专辑,是给妈妈的情书。”
#一、以父之名:一场关于家庭的温柔和解
《以父之名》的创作,始于周杰伦抽屉里一封没寄出去的信。那是他16岁时写给父亲周耀中的,信里写着“为什么你不回家”“我恨你”,最后却没敢署名,一直压在钢琴盖下面。2003年初整理旧物时,他翻出了这封信,信纸已经泛黄,边角卷了起来,上面的字迹还带着少年人的潦草。
“我想写一种‘原谅’的感觉。”他拿着信去找黄俊郎时,黄俊郎正在写《三年二班》的歌词。听完周杰伦的故事,黄俊郎盯着信看了很久,突然说:“不如从‘祷告’开始?‘微凉的晨露,沾湿黑礼服’,像在参加一场仪式,和过去和解。”
录音那天,周杰伦特意穿了件黑色西装——是父亲周耀中结婚时穿的旧西装,他找人改了尺寸,袖口还留着当年的刺绣。他没进录音棚,就坐在调音台前,对着麦克风轻声念出祷告词。声音很轻,带着点刻意压低的沙哑,像在教堂里跟神父说话。念到“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时,他停了下来——这句话像戳中了他,父亲当年离婚后独自住在出租屋,过年时他去看父亲,发现父亲的冰箱里只有速冻饺子,那一刻的孤独,他现在才懂。
周耀中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专辑首播前。周杰伦把他约到淡水河边的餐厅,点了父亲最爱吃的蚵仔煎,然后把耳机递过去。周耀中听着“我们每个人都有罪,犯着不同的罪”,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筷子,眼眶慢慢红了。“对不起,儿子。”他放下耳机,声音有点抖。周杰伦摇摇头,夹了一块蚵仔煎放进父亲碗里:“爸,过去的事,都过去了。”
2003年7月16日,《以父之名》在全亚洲50家电台同步首播。那天晚上,周杰伦和母亲叶惠美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打开收音机听首播。当“微凉的晨露”响起时,叶惠美握住了他的手:“你爸刚才打电话来,说在收音机里听到你的歌了,他很骄傲。”周杰伦看着母亲的眼睛,突然觉得,这张以母亲名字命名的专辑,其实也藏着对父亲的温柔——家庭的完整,不只是住在一起,而是心里的和解。
后来有人问他,《以父之名》为什么叫“以父之名”,他说:“因为‘父亲’不只是一个人,是家庭的符号,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那道软肋,也是铠甲。”首播那天,有8亿听众同时收听这首歌,电台联盟特意把7月16日定为“周杰伦日”。周杰伦收到这个消息时,正在给母亲煮红糖姜茶,他笑着说:“妈,你看,全世界都在听我给你的专辑。”
#二、晴天:一段藏在琴键里的青春
《晴天》的旋律,是周杰伦在淡江中学的旧钢琴上写的。2003年春天,他回母校参加校庆,特意去了音乐班的教室,那架他当年弹过的钢琴还在,琴键上有一道浅浅的划痕——是他高中时跟同学打赌,弹错一个音就用指甲划一下。
他坐在钢琴前,手指不自觉地落在琴键上,一段轻快的旋律慢慢流淌出来。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琴键上,像高中时的那个下午——他暗恋的女生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本《小王子》,风吹起她的头发,刚好落在他的琴谱上。“故事的小黄花,从出生那年就飘着”,这句歌词突然跳进他的脑子里,他赶紧掏出手机,录下了这段旋律,手机里还混着窗外学生的笑声。
《晴天》的歌词,是周杰伦自己写的。他没找方文山,说“这段回忆太私人,我想自己写”。他坐在录音室的地板上,摊开高中时的日记,里面记着“今天跟她一起值周,她帮我捡了掉在地上的粉笔”“她转学了,我没敢跟她说再见”。这些细碎的小事,变成了“为你翘课的那一天,花落的那一天,教室的那一间,我怎么看不见”。
录音时,周杰伦特意没用复杂的编曲,只留了吉他和钢琴。他说:“青春就是很简单的,不需要太多装饰。”唱到“还要多久我才能在你身边,等到放晴的那一天”时,他故意唱得有点跑调,像高中时在操场边偷偷哼歌,怕被人听见。黄雨勋想重录,他却坚持保留:“青春本来就不完美,跑调才真实。”
叶惠美第一次听到《晴天》,是周杰伦在厨房煮面时哼的。她靠在厨房门口,听着“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突然说:“这个女生,是不是高中时总帮你带早餐的那个?”周杰伦手里的面条差点掉在锅里——他以为母亲不知道,其实母亲早就发现了他日记里的秘密,只是没说破。“妈,你怎么知道?”“你那时候总把她送的饼干藏在钢琴凳里,我打扫时看到了。”叶惠美笑着说,“现在她还好吗?”周杰伦摇摇头:“不知道,但我很感谢她,给了我一段很好的回忆。”
后来《晴天》成了无数人的青春BGM,有人在演唱会现场举着“谢谢你的晴天,陪我度过我的雨天”的牌子,周杰伦看到了,笑着说:“这首歌,也是写给你们的青春。”
#三、东风破:中国风的一次温柔觉醒
《东风破》的诞生,源于周杰伦在故宫看到的一幅古画。2003年年初,他去故宫参加活动,在“书画馆”看到了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里一叶扁舟,一个渔翁,江面空旷,只有几缕炊烟。他站在画前看了很久,突然想:“如果用音乐画这幅画,会是什么样子?”
他立刻给方文山打电话,方文山正在高雄老家整理旧书,手里拿着一本《宋词选》。“我想写一首‘古色古香’的歌,像宋词一样。”周杰伦说。方文山翻着《宋词选》,翻到苏轼的《东风破》,突然说:“不如就叫《东风破》?‘破’是古曲的一种,像故事的结局。”
编曲时,周杰伦特意找来了二胡演奏家陈军。第一次合作时,陈军拉了一段《二泉映月》,周杰伦听着听着就哭了:“这就是我要的感觉,像画里的炊烟。”他让陈军在《东风破》的间奏里自由发挥,陈军拉了一段即兴的旋律,周杰伦说:“这段要保留,像心里的话,没说出口的那种。”
歌词里“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是方文山根据周杰伦的描述写的——周杰伦想起高中时母亲在窗口等他回家的样子,每次他练琴到深夜,母亲都会在窗口留一盏灯,灯影落在钢琴上,像一朵温暖的花。“我想把这种‘牵挂’写进去,”周杰伦跟方文山说,“不只是爱情,还有亲情。”
录音那天,周杰伦穿了件青色的唐装——是母亲叶惠美给他做的,领口绣着一朵梅花。他坐在录音棚里,听着二胡的旋律,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教他写毛笔字的样子,母亲握着他的手,写“人”字,说“做人要像这笔画,先撇后捺,要稳”。唱到“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时,他的声音有点哽咽,方文山在控制室里比了个“继续”的手势,他深吸一口气,把剩下的歌词唱完。
叶惠美第一次听到《东风破》,是在专辑发布会前。周杰伦把她接到录音室,戴上耳机,当二胡的旋律响起时,叶惠美眼睛红了:“这声音,像你外婆家的老二胡。”周杰伦点点头——外婆家的老二胡,是他小时候的玩具,他总拿着乱拉,外婆却从不生气,说“我们杰伦以后会成为音乐家”。
后来《东风破》成了中国风音乐的代表作,有人说“没有《东风破》,就没有后来的《青花瓷》”。周杰伦却说:“《东风破》是我给传统文化的一封情书,谢谢它,让我的音乐有了根。”
#四、巅峰时刻:200万张销量背后的温柔
2003年7月31日,《叶惠美》专辑正式发行。那天早上,周杰伦和母亲叶惠美一起去了台北的唱片店,店门口排了很长的队,有学生、有上班族,还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一个老奶奶握着周杰伦的手说:“我孙子很喜欢你的歌,我来帮他买一张。”周杰伦笑着把专辑递给她,说“谢谢奶奶”,叶惠美站在旁边,看着儿子被人围着,嘴角藏不住的骄傲。
专辑发行第一天,全台湾销量就突破了10万张。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周杰伦时,他正在给母亲做早餐——煎蛋、牛奶,还有母亲爱吃的豆沙包。“杰威尔,销量破10万了!”工作人员的声音很激动。周杰伦把手机递给母亲,叶惠美听完,笑着说:“儿子,你真棒。”那天晚上,他们母子俩在家吃了顿简单的晚饭,叶惠美把专辑放在客厅的书架上,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周杰伦小时候的钢琴比赛奖状。
一个月后,《叶惠美》亚洲销量突破200万张。唱片公司要办庆功宴,周杰伦却坚持要在家里办,只邀请了家人和工作室的朋友。那天晚上,客厅里摆着一个蛋糕,上面写着“祝《叶惠美》大卖”,叶惠美切了第一块蛋糕,递给周杰伦:“儿子,这是给你的。”周杰伦摇摇头,把蛋糕递给父亲周耀中:“爸,这一块给你。”周耀中接过蛋糕,眼眶红了,说“谢谢儿子”。那天晚上,他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听着《叶惠美》的专辑,聊起了周杰伦小时候的事,笑声飘出窗外,在台北的夜色里很暖。
后来有人问周杰伦,《叶惠美》是不是他最成功的专辑,他说:“不是最成功,但最珍贵。因为这张专辑里,有我对妈妈的爱,有对爸爸的和解,还有对青春的回忆。”他说这话时,正坐在淡水河边的咖啡馆里,手里拿着母亲给他织的围巾,围巾是米白色的,上面绣着一朵梅花——是母亲最喜欢的花。
2003年的冬天,周杰伦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演唱会,唱到《以父之名》时,他对着台下说:“这张专辑叫《叶惠美》,是我妈妈的名字。我想告诉大家,不管你走多远,都不要忘记那个为你付出的人。”台下掌声雷动,他看到母亲坐在第一排,手里拿着荧光棒,跟着节奏轻轻晃着,像个孩子。
演唱会结束后,周杰伦在后台拥抱了母亲,说“妈,谢谢你”。叶惠美拍着他的背,说“儿子,妈为你骄傲”。那天晚上,他们母子俩在香港的酒店里,看着窗外的夜景,叶惠美说:“还记得你小时候学钢琴,总说要成为大音乐家,现在你做到了。”周杰伦握着母亲的手,说“妈,没有你,我什么都不是”。
《叶惠美》的巅峰,从来不是200万张的销量,不是“周杰伦日”的荣誉,而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告白,是一个家庭的温柔和解,是无数人在音乐里找到的自己——找到对母亲的感激,找到对青春的怀念,找到对过去的原谅。就像周杰伦在专辑的后记里写的:“这张专辑,送给我的母亲叶惠美,也送给每一个心里有爱的人。因为爱,我们才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