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琴键上的时光:周杰伦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第十四章:《八度空间》的多元探索(2002 年 7 月)

琴键上的时光:周杰伦

2002 年春末的台北,阿尔发音乐的录音室里总飘着两种味道 —— 速溶咖啡的焦香,和磁带转动时的旧时光气息。周杰伦坐在调音台前,手指夹着一支没点燃的烟,盯着屏幕上《半岛铁盒》的编曲波形。屏幕光映在他脸上,能看见眼底淡淡的青色 —— 这是他连续熬的第三个通宵,桌上堆着半盒没吃完的便当,米饭已经凉透,旁边散落着七八个空咖啡罐,罐身印着的 “蓝山风味” 标签皱得不成样子。

“再试一次,副歌的气口再松一点。” 他按下暂停键,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录音师黄雨勋从控制台后探出头:“杰威尔,你已经唱了十七遍了,刚才那版已经够好了。”

“不够。” 周杰伦摇头,把烟丢进烟灰缸 —— 他其实不常抽烟,只有卡在创作里时才会拿一支在手里捏着,“我要的是‘打开旧盒子’的感觉,不是光唱得准就行。”

彼时的他,刚凭着《范特西》在 2001 年的金曲奖上拿了五项大奖,外界都在等着看他 “能否超越自己”。媒体的标题里满是 “天才的瓶颈”“江郎才尽” 的猜测,连吴宗宪都私下找过他:“不然先歇两个月?别急着出第三张。” 可周杰伦偏不 —— 他的案头摊着一叠草稿纸,上面画满了歪歪扭扭的音符,最上面一行写着 “八度空间”,是他给新专辑起的名字。“就像钢琴有八个音域,我想试试音乐能有多少种可能。” 他当时这么跟方文山说,手里还转着一支铅笔,铅笔头在纸上戳出一个个小坑。

一、旧盒新声:《半岛铁盒》与《暗号》的延续与突破

《半岛铁盒》的灵感,来自周杰伦抽屉里一个掉了漆的铁皮盒子。那是他初中时攒钱买的漫画盒,里面装着《灌篮高手》的单行本、周杰伦的第一张吉他拨片,还有一张泛黄的女生照片 —— 是他暗恋过的同班同学,后来转学去了南部。有天整理东西时,他不小心碰掉了盒子,里面的漫画散了一地,一张夹在书里的便利贴飘出来,上面写着 “半岛铁盒里藏着秘密哦”,是那个女生的字迹。

“我想写一种‘回忆被打开’的感觉。” 他拿着便利贴去找方文山时,方文山正在给《暗号》填最后几句词。听完周杰伦的描述,方文山盯着便利贴看了三分钟,突然说:“不如用对话开头?‘小姐,请问有没有卖半岛铁盒?’”

录音那天,周杰伦特意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 —— 是他高中时的衣服,口袋里还揣着那个铁皮盒子。他没进录音棚,就坐在调音台前,对着麦克风念出那句开场白。声音很轻,带着点刻意放慢的语速,像真的在书店里跟店员问话。念到 “我想我不需要一本字典” 时,他忍不住笑了 —— 高中时他总把漫画藏在字典里,被老师抓到过好几次。

《暗号》的创作则是另一种突破。周杰伦想试试 “用旋律讲故事”,他先编了一段轻快的 R&B 节奏,然后在钢琴上弹出副歌的旋律,录成小样给方文山听。方文山听完说:“像在拆礼物,一层一层有惊喜。” 于是有了 “我害怕你心碎没人帮你擦眼泪,别管那是非,只要我们感觉对” 的歌词 —— 后来周杰伦在录音时,特意在 “擦眼泪” 那里加了个气音,像是在耳边说话,黄雨勋说:“这一下,把情歌的距离拉近了。”

这两首歌,是周杰伦对前两张专辑风格的温柔延续 ——《半岛铁盒》里有《星晴》的青涩,《暗号》里有《可爱女人》的甜,但又多了层 “成年感”。他不再只唱校园里的懵懂,开始写回忆里的遗憾、成年人的试探。录完《半岛铁盒》的那天清晨,他抱着那个铁皮盒子坐在录音室的窗边,看着太阳从淡水河对面升起来,忽然给方文山发了条短信:“原来音乐能装下时光啊。”

二、温柔与锋利:《爷爷泡的茶》与《最后的战役》的双面表达

《爷爷泡的茶》的诞生,源于一次偶然的家庭聚餐。2002 年春节,周杰伦回外婆家过年,爷爷周赞文泡了一壶老茶,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跟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在乡下当老师的日子。“那时候没有饮水机,每天早上我都要去河边挑水,泡一壶茶放在讲台上,学生们下课就来蹭茶喝。” 爷爷说这话时,手里的茶杯冒着热气,茶香混着院子里桂花树的味道,飘进周杰伦的心里。

“我想写这种‘慢’的感觉。” 他当天就用手机录下了爷爷泡茶的声音 —— 水壶烧开的 “咕嘟” 声、茶叶落入杯中的 “沙沙” 声,还有爷爷用闽南语说的 “茶要慢慢泡才好喝”。回到台北后,他把这些采样放进编曲里,用古筝弹了段前奏,又在副歌里加了段童声合唱 —— 是他找邻居家的小孩录的,唱的是爷爷教他的闽南语童谣。

方文山写歌词时,特意查了《茶经》,“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这句,是他跟周杰伦反复改了五遍才定下来的。周杰伦在录音时,特意用了比较松弛的唱腔,像在跟人聊天,中间还故意唱错了一个音,黄雨勋想剪掉,他却坚持保留:“爷爷泡茶也会洒出来啊,不完美才真实。”

如果说《爷爷泡的茶》是温柔的回望,那《最后的战役》就是锋利的思考。2001 年,周杰伦看了一部关于越战的纪录片,里面有个镜头让他记了很久:一个士兵抱着受伤的战友,在硝烟里跑,战友的血染透了他的军装,却还在哼家乡的歌。“我不想写战争的残酷,想写战争里的人。” 他跟方文山说。

方文山花了半个月查资料,最后把故事放在了 “一个不知名的战场”,写了 “机枪扫射声中我们寻找遮蔽的战壕,儿时沙雕的城堡毁坏了重新盖就好”—— 用童年的美好对比战争的破碎。周杰伦在编曲时,特意找来了真实的枪声采样,还让钟兴民用大提琴拉了一段低沉的旋律,像战场上空的乌云。录音时,他唱到 “我留着陪你,强忍着泪滴,有些事真的来不及回不去” 时,声音突然哽咽了 —— 他想起了小时候跟表弟一起玩 “打仗” 游戏,表弟不小心摔破了膝盖,他背着表弟回家的样子。

这首歌后来成了专辑里争议最大的一首 —— 有人说 “太沉重”,不符合周杰伦的风格,但他坚持要放进专辑。“音乐不能只唱甜的,也要能装下难过。” 他在专辑发布会时说,手里握着那部录了爷爷泡茶声的手机,“就像爷爷泡的茶,有甜也有苦,才是人生啊。”

三、文化的回响:《龙拳》里的中华魂

《龙拳》的创作,始于一次跟洪敬尧的争执。那天洪敬尧来录音室,带了段用中国鼓编的 demo,周杰伦听完说:“不够劲,要像李小龙出拳那样,又快又狠。” 洪敬尧皱眉:“中国风要柔,你这是要把它拆了?”

“不是拆,是拼。” 周杰伦拉着洪敬尧坐在钢琴前,弹出一段急促的节奏,“你听,这个节奏像不像武术里的‘连环踢’?再加上电吉他,就像传统和现代撞在一起。”

方文山写歌词时,特意避开了 “长城”“黄河” 这些常见的意象,转而写 “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 他跟周杰伦一起查了中国地图,发现敦煌差不多在国土的中心,“用地理写气势,比直接喊口号更有力量。” 周杰伦在录音时,特意把 “龙拳” 两个字唱得又重又短,像拳头砸在木板上,中间还加了段 “喝哈” 的念白,是他跟着武术教练学的 “发声法”,“这样才像真的在打拳。”

这首歌录完后,周杰伦把小样拿给爷爷听,爷爷听完说:“像我年轻时看的武戏,有股劲。” 后来央视春晚的导演听到这首歌,特意联系阿尔发音乐,想邀请他在 2004 年春晚上演唱 —— 这是周杰伦第一次接到春晚的邀请,他当时还不敢相信,反复问工作人员:“真的是央视春晚吗?”

《龙拳》后来成了周杰伦演唱会的必唱曲目,每次唱到 “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 时,他都会举起手臂,像在挥舞一面无形的旗帜。2002 年夏天,他去香港宣传专辑,在红磡体育馆的迷你演唱会上唱《龙拳》,台下有个老爷爷举着 “中华好音乐” 的牌子,跟着节奏拍手,周杰伦看到了,特意把麦克风递过去,让老爷爷一起唱 —— 后来他说,那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音乐能连接不同年龄的人。

四、奖项与掌声:金曲奖的认可与 “The One” 的起点

2003 年 1 月,第 14 届台湾金曲奖提名名单公布,《八度空间》入围了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最佳作曲人奖等五项大奖。公布提名的那天,周杰伦正在录《叶惠美》的 demo,方文山给他打电话,声音很激动:“你入围了!五项!” 他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知道了,我先把这段旋律录完。”

颁奖礼那天,他穿了件黑色西装,里面搭了件白色 T 恤 —— 是他特意选的,“想正式一点,又不想太拘谨。” 当主持人念出 “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 —— 周杰伦《八度空间》” 时,他先是坐在座位上没动,直到方文山推了他一把,才反应过来要上台。

“谢谢我的爷爷,谢谢我妈妈,谢谢文山,谢谢所有帮过我的人。” 他接过奖杯时,声音有点抖,“有人说我写不出比《范特西》更好的歌,但我想说,音乐没有最好,只有更多可能。” 台下掌声雷动,他看到妈妈叶惠美在擦眼泪,爷爷坐在第一排,举着手机给他拍照,手有点抖 —— 那是爷爷第一次来金曲奖现场。

比奖项更让周杰伦激动的,是同年 9 月 28 日的 “The One” 演唱会。那是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场地选在台北市立体育场,能容纳三万多人。筹备时,他几乎每天都泡在场地里,从舞台设计到曲目编排,都亲力亲为。他想在舞台上搭一个 “钢琴城堡”,让观众感觉像走进了音乐里;还特意把《爷爷泡的茶》的前奏改成了民乐版,请了台北市立国乐团的老师来伴奏。

演唱会当天,台北下着小雨,但体育场里座无虚席。当周杰伦穿着白色西装,坐在 “钢琴城堡” 里弹出《星晴》的前奏时,台下三万多人一起合唱,声音盖过了雨声。他唱到《龙拳》时,舞台上突然喷出金色的烟火,像龙的鳞片;唱到《最后的战役》时,大屏幕上播放着战争里的温情画面,台下有人在擦眼泪。

最让他难忘的,是唱到《爷爷泡的茶》时,爷爷突然从观众席站起来,用闽南语跟着唱 “茶要慢慢泡才好喝”。他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爷爷,这首歌送给你。” 全场的灯光都聚焦在爷爷身上,爷爷有点不好意思,却还是继续唱着,声音不大,却清清楚楚地传到了舞台上。

演唱会结束后,周杰伦坐在舞台上,看着工作人员收拾设备,地上还留着观众扔上来的荧光棒,像散落的星星。他拿起手机,给爷爷发了条短信:“爷爷,今天三万多人听你唱歌啦。” 没过多久,爷爷回了条短信,只有一句话:“好,好,我的孙儿长大了。”

那天晚上,他在录音室里待了很久,对着《八度空间》的母带,突然明白了 “八度空间” 的真正意义 —— 不是音乐的八个音域,而是人生的多种可能。从淡江中学的音乐班学生,到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歌手,他走过的每一步,都像在音乐里开辟新的空间。

后来有人问他,《八度空间》是不是他最满意的专辑,他摇头:“不是最满意,但最特别。” 因为这张专辑,他学会了 “不被定义”—— 可以唱甜美的情歌,也可以写沉重的反战歌;可以玩传统的中国风,也可以撞现代的电吉他。就像他在《龙拳》里唱的那样:“我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人在古老河床蜕变中。”

2002 年的夏天,随着《八度空间》的热销,周杰伦的名字,开始从 “华语乐坛的新星”,变成 “定义时代的音乐人”。而那个在录音室里熬通宵的年轻人,还不知道,他用这张专辑打开的 “八度空间”,会成为无数人青春里的声音 —— 多年后,有人在演唱会现场对他说:“我当年就是听《半岛铁盒》,才敢跟喜欢的人表白。” 也有人说:“《爷爷泡的茶》让我想起了我爷爷,他也喜欢泡茶。”

这些话,周杰伦都记在心里。他说:“音乐就像一个盒子,里面装着我的故事,也装着别人的回忆。而《八度空间》,就是我给大家的第一个‘时光盒子’。”

上一章 第十三章:《范特西》的音乐革命(2001 年 9 月) 琴键上的时光:周杰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五章:《叶惠美》的巅峰时刻(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