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裹着旧时光
初雪落在工作室窗台时,苏晓正给那盆金边兰裹保温膜。叶片上的金边沾了点雪粒,像于朦以前在雪天写剧本时,不小心洒在纸上的银粉,细碎却亮眼。
“苏姐,这是给雀儿们做的棉窝!”新人演员抱着个绒布小窝跑进来,里面垫着晒干的槐树叶,边缘缝着圈细麻绳——是按于朦笔记里画的样式做的,他写着“冬天的窝要厚,绒布暖,树叶软,雀儿能睡得安稳”。苏晓接过小窝,指尖触到柔软的绒布,忽然想起去年冬天,他蹲在救助站的木屋前,给每只猫狗的窝都加了层旧棉被,自己的手冻得通红,却笑着说“毛孩子们不冷,我就不冷”。
窗台的竹窝旁,绒布小窝刚放好,那只灰麻雀就领着幼雀钻了进去,只露出几个小脑袋,叽叽喳喳地啄着窝里的小米——是苏晓特意加了温水泡过的,怕凉着它们的胃。她想起于朦的习惯,冬天总把小米泡软了撒,说“雀儿冬天觅食难,泡软了好消化”,如今这个习惯,她替他一直守着。
雪下得紧时,救助站打来电话,说小橘猫有点着凉。苏晓裹上于朦那件米色风衣,抱着微光就往那边赶。风衣口袋里的润喉糖铁盒硌了硌手,里面还装着他没吃完的薄荷糖,糖纸在雪光里泛着淡蓝的光。到了救助站,她按他教的方法,给小橘猫裹了暖水袋,又冲了点温羊奶,一勺一勺喂——动作轻得像当年他喂雏鸟那样,眼里藏着怕惊扰的温柔。
站长递来杯热可可,杯壁上印着只小麻雀:“这是按于老师设计的图案做的杯子,冬天喝热饮,心里暖。”苏晓捧着杯子,看着窗外的雪落在木屋顶上,忽然看见福丽和火腿正围着木屋跑,微光蹲在门口,对着屋檐下的风铃叫——风铃是于朦挂的,雪一吹叮当作响,像他留在时光里的声音,轻轻的,却能让人安心。
年底工作室办年会,苏晓把场地布置得像于朦胧在时的样子:窗台摆着绒布鸟窝和金边兰,墙上贴满了照片——有他拍的夕阳,有雀儿一家的日常,还有新人演员们的杀青照。饭桌上,有人说起第一次试戏时,苏晓拿着于朦的剧本,教他们“用眼神藏情绪”;有人提到拍雨戏时,苏晓特意准备了姜茶,说“于老师以前总这么照顾我们”。
年会最后,大家一起看了段视频——是于朦去年冬天拍的,他站在窗台边,对着镜头里的雪笑:“今年的雪真好,明年春天,雀儿们肯定还会来,猫草也能长得更好。”画面里,他鬓角的碎发沾着雪,身后的风铃叮当作响,像在和他一起期待春天。
视频放完,有人小声说:“好像于老师还在我们身边。”苏晓望着满屋子的温暖,忽然明白,于朦从未离开。他的习惯,他的温柔,他的期待,都像这冬雪一样,裹着旧时光,落在每一个日子里,落在每个人的心里。
雪停的清晨,苏晓推开工作室的窗,看见绒布鸟窝里的雀儿们醒了,正抖着翅膀上的雪。她拿起手机,拍下雪后的窗台——绒布窝、竹窝、旧鸟窝挨在一起,金边兰裹着保温膜,阳光落在雪上,亮得像撒了层金。配文很简单:“冬雪裹着你的时光,我们替你,等来了暖阳。”
窗外的风铃又响了,苏晓抬头,看见阳光里,仿佛有个清瘦的身影站在窗台边,正对着雀儿笑,就像从前的每一个冬天那样,眼里满是温柔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