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染着桂子甜
寒露的风拂过工作室时,苏晓正将薄纱帘换成粗棉布帘——棉布帘是于朦前年深秋剩下的料子,上面用金色丝线绣着小小的桂花图案,像他留在笔记本里的橘色油画笔触,温暖又明亮,为柳编窝和下面的旧毛毯挡住渐浓的秋寒。
“苏姐,桂花蜜酿好啦!”新人演员抱着一个玻璃罐跑进来,罐子里的桂花蜜金黄透亮,上面还漂浮着几朵干桂花,“按于老师的方法酿的,说寒露过后的桂花最香,酿的蜜能润肺,还能给雀儿们加点‘秋补’。”苏晓接过玻璃罐,鼻尖萦绕着浓郁的桂花甜香,忽然想起去年寒露,于朦站在桂花树下,拿着竹篮,接着飘落的桂花,说“桂花落了,给雀儿们酿点蜜,秋天就不会咳嗽了”。如今蜜酿好放在窗台,柳编窝里的雀儿,正叽叽喳喳地在棉布帘下跳来跳去,像是在为这秋日的甜蜜和温暖欢呼。
窗台的棉布帘刚挂好,苏晓就撒了把掺了麻子的谷子——这是于老师的老规矩,寒露要给雀儿喂“滋养粮”,说“秋天燥,麻子能润燥,让雀儿们舒舒服服过秋”。风从棉布帘的缝隙里钻进来,带着桂花的甜香,把深秋的宁静都裹进了屋里。
霜降那天的清晨,苏晓带着三只毛孩子去了救助站。阳光棚里的菊花圃一片金黄,学生们正在按于朦胧笔记里写的“霜降到,菊花傲,要给菊花培培土,施点薄肥,让它们开得更艳”,小心地给菊花培土施肥。“于老师要是看见这盛开的菊花,肯定会说‘这菊花真精神,毛孩子们又有得看了’。”站长递来杯温热的桂花茶,苏晓抿了一口,看见微光正趴在菊花圃边,晒着太阳,享受着清晨的暖意——像极了去年霜降,于朦蹲在菊花旁,用手轻轻捋着菊花瓣,说“菊花盛开,秋天就有了颜色”。
午后,苏晓回到工作室,翻着于朦的笔记本。忽然翻到夹在里面的一张桂花照片,是去年他拍的,花朵金黄如粟,旁边写着“桂花开了,给雀儿们酿点蜜,也给毛孩子煮点桂花粥,秋天补补”。照片有些褪色了,却能想起他拿着相机,专注地拍摄桂花的模样,眼神里满是对生活的眷恋。
新人演员的新剧杀青宴定在立冬那天,苏晓把场地选在了工作室的院子里。院子里的桂花树开满了花,桌上摆着那盏旧台灯,灯杆上的小坑在暖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旁边放着新酿的桂花蜜和棉布帘的改良版模型。杀青宴上,导演说:“于老师虽然不在了,但他的温暖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融入了我们的戏里,希望大家能带着这份精神,在以后的演艺道路上继续前行。”
深秋的夜晚,风带着桂花的甜香飘进工作室。苏晓翻开摄影集,最新一页贴着杀青宴的照片——旧台灯的光映着满桌的桂花,背景是繁茂的桂花树,棉布帘的模型在花香中显得格外温馨。她在照片旁边写了行字,字迹轻得像桂花瓣:“深秋染着你的桂子甜,把每个日子都过得暖乎乎。”
窗外的风又起,棉布帘轻轻晃动,风铃叮当作响。苏晓抬头,看见月光里,仿佛有个清瘦的身影站在桂花树下,正对着柳编窝里的雀儿微笑,就像从前的每一个深秋那样,眼里满是对时光的眷恋,和藏在桂香里、永远不会消散的旧时光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