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笺集》的初稿刚被林乔用棉线装订成册,晓梅的女儿就抱着一摞插图跑来了,彩铅画的老巷图景衬得笺纸字迹愈发鲜活——给糖糕配方笺配的是冒着热气的蒸笼,给取鞋提醒笺配的是修鞋铺的老机器,每一幅都透着孩子气的暖。
“林姐姐,我把陈爷爷说的朗诵比赛画进去啦!”小姑娘指着其中一页,画里年轻的陈爷爷站在槐树下,学生们捧着诗集,旁边的书屋窗上挂着风铃。顾行接过插图,笑着帮她贴在对应的笺纸旁:“这样一来,旧故事就更清楚啦。”
正忙着,陈教授带着两个学生走进来,手里攥着个牛皮纸信封:“我翻出当年学生们的朗诵稿了,上面还有苏晚的批注,或许能放进笺集里当补充。”信封里的稿纸同样泛黄,末尾处果然有外婆的字迹:“‘槐花雨落’这句,朗诵时慢些,像风拂过风铃。”
消息传到街坊耳里,大家都主动送来“补充素材”。修鞋铺王师傅的儿子拿来父亲当年的修鞋账本,里面夹着几张顾客留的便笺,写着“鞋修好麻烦放在书屋,下班来取”;蓝布衫阿姨的孙子则带来了糖糕配方的最终版,说是奶奶照着旧笺改了十几次才定下来的,特意抄了新笺放进集子里。
林乔和顾行忙着分类整理,把笺纸、插图、补充素材一一对应装订。晓梅有空就来帮忙核对时间线,确保每个故事都准确;安安也常带着小伙伴来,用彩笔在空白页画些小太阳、小槐花,给笺集添点亮色。
几日后,第一本完整的《旧笺集》终于做好了。深蓝色的封皮上,顾行用木刻印章盖了个小小的风铃图案,翻开第一页,就是外婆给晓梅妈妈的那半张信笺,旁边贴着晓梅女儿画的槐花茶和风铃。
林乔把《旧笺集》放在柜台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了本空白册子,写上“新笺续言”——让来客可以写下新的便笺,附在旧笺集后。陈爷爷第一个提笔,写了句“旧笺记过往,新笔写今朝”;晓梅则写下对女儿的期许,希望她能记得老巷的暖。
傍晚,夕阳透过玻璃铃洒在笺集上,字迹和插图都染了层碎光。有个路过的旅人拿起《旧笺集》,翻着翻着轻声感叹:“原来平凡的日子,都藏着这么多温暖。”他也写了张新笺,说要把老巷的故事带回自己的家乡。
林乔端起槐花茶,看着柜台上的旧笺集和新册子,忽然觉得外婆从未走远。那些藏在纸页间的牵挂,那些街坊邻里的细碎温暖,没有被时光冲淡,反而借着《旧笺集》和新的便笺,在“归处书屋”里不断延续。风一吹,风铃轻响,像是在和笺纸上的字迹应和,诉说着老巷里从未间断的、关于暖与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