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棠的身影刚消失在巷口拐角,安安就攥着那幅画跑回茶台,踮脚把画贴在“竹笺忆旧茶”木牌旁:“这样小棠阿姨下次来就不会忘啦!”林乔正收拾着散落的竹笺,瞥见茶筛里那片新桂叶,指尖一捻,清甜的香气便漫了开来。
顾行擦完最后一只茶盏,忽然提议:“既然小棠要回来学筛桂花,不如咱们先把当年苏晚的筛花工具拾掇出来。”说着便从储物架最上层搬下一个旧木盒,里面装着两把小巧的竹制茶筛,筛眼一粗一细,边缘刻着淡淡的“晚”字,还有一本线装的《桂花制茶纪要》,封皮已经被摩挲得发软。
张奶奶凑过来翻了两页,指着其中一段批注笑道:“这是苏晚当年写的!说筛桂花得选晨露未干的,先过粗筛去枝梗,再用细筛滤碎瓣,力道要轻得像拂过书页。”林乔按着批注里的说法,取来今早刚摘的鲜桂花,倒进粗筛里轻轻晃动,安安也学着样子,踮脚扶着筛边帮忙,桂花簌簌落在瓷盘里,嫩黄一片。
没等筛完,巷口就传来熟悉的吆喝声,卖干货的李伯扛着个布袋子走来:“听说你们在找苏晚的制茶家当?我家阁楼里藏着她当年借我的桂花烘干机!”布袋子打开,是个黄铜小烘炉,内壁还沾着淡淡的桂色痕迹,“当年她烘了桂花茶送我,这炉子就一直没好意思还,没想到今天倒派上用场了。”
街坊们闻讯又聚了过来。王师傅带来一块新刨的竹板,说是要照着旧茶筛的样子,给安安做个小尺寸的;小雨拎来一篮刚采的金桂,说是比晨露桂更香浓;陈教授则拄着拐杖,手里拿着本旧诗集,翻出苏晚写的《筛桂吟》,念给众人听:“细筛金英落玉盘,香风一缕入茶烟。”
小棠竟也折了回来,手里提着个陶罐:“我回家翻出当年苏晚师送我的桂花母种,想着咱们可以种在茶台边。”说着便和顾行一起,在桂树盆栽旁挖了个小坑,把花种埋进去,安安还特意浇了半勺槐花蜜水:“这样会长出甜桂花!”
众人分工忙碌,粗筛去梗、细筛选瓣、烘炉控温,桂香混着竹筛的清冽,填满了整个老巷。林乔把烘好的桂花装进瓷罐,给每人舀了一勺,陈叔当即泡进茶里,咂摸一口:“就是当年苏晚的味!”小棠捧着热茶,看着眼前的茶筛、烘炉和围坐的街坊,眼眶微热:“以前总觉得学不会的筛花技巧,现在倒觉得简单了。”
暮色降临时,顾行把新筛的桂花茶装了一小罐给小棠:“下次来就能试着制茶了。”安安把小竹筛塞进她手里:“阿姨用这个!”小棠笑着收下,转身时,陶罐里的桂香一路飘远。
林乔翻开《桂花制茶纪要》,在空白页写下“今日同筛桂,续当年茶缘”,旁边贴上顾行拍的合影。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页角的桂瓣轻晃,茶台边的新种花坑旁,仿佛已经能闻到来年的桂香——老巷的茶事,从来都循着香气,慢慢往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