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故事集》在柜台堆成整齐的方柱,林乔正把听众的留言卡按日期归拢,忽然听见“故事信箱”传来轻响。暮色里站着个穿格子衫的年轻人,手里捏着封牛皮纸信,指尖沾着淡淡的槐叶香:“听了分享会来的,这是我爷爷的老故事。”
信里夹着张褪色的粮票,1979年的印记还清晰可辨,文字里记着爷爷当年在老巷粮站帮苏晚换粮票的往事——雪天路滑,苏晚抱着装槐花糕的陶罐摔了跤,爷爷把自己的粮票分了她一半,换了块沾着雪的热糕,甜得暖了整个冬天。林乔立刻找出“旧物回忆册”,把粮票贴在信旁,顾行添了行小字:“粮票换糕香,旧情藏时光。”
消息像长了翅膀,街坊们都聚到了书屋。张奶奶端来刚蒸的糖糕,特意摆了块在粮票旁:“这味道和当年苏晚做的一样,配着故事吃才对味。”王师傅扛来个旧木盒,里面是爷爷传下来的粮票夹,铜扣还泛着光:“当年我爷爷也用这个装粮票,和信里的故事凑成一对。”小雨则抱来罐晒干的槐叶,撒在展示台角落:“添点老巷的味道。”
次日清晨,市图书馆又打来电话,说不少听众看完分享会,都寄来了自己的老物件和故事,想办个“老巷故事衍生展”。林乔和顾行立刻动身去整理:有位阿姨寄来苏晚当年织的围巾,毛线里还藏着槐花粉;有个大叔送来旧收音机,说曾摆在老巷杂货铺,天天播放着当年的评书;还有本小学生的日记本,记着1985年在槐树下捡槐花的趣事,字迹歪扭却鲜活。
安安跟着去帮忙,把自己画的粮票与糕的插画贴在展签旁:“这样大家就知道故事里的样子啦!”她还拽着图书馆的小姐姐,絮絮叨叨讲粮票换糕的细节,小姐姐听得入神,当场在留言本上写:“被孩子的讲述打动,老巷的暖是活的。”
开展那天,穿格子衫的年轻人带着爷爷来了。老人拄着拐杖走到粮票前,指尖轻轻摩挲:“就是这张,当年苏晚说要给我留块糕,结果我忘了去取。”话音刚落,张奶奶突然从人群里走出,递过块热糕:“现在吃也不晚,还是当年的味道。”老人咬了一口,眼眶瞬间红了,甜香混着泪水,成了展会上最动人的滋味。
闭展时,图书馆送来本厚厚的“续故事册”,全是游客写下的新向往:“想去老巷找粮票里的甜”“想听听收音机里的旧时光”。林乔把册子放进“故事信箱”旁,顾行则把展会上的照片贴进《老巷故事集》的空白页,每一张都带着笑与暖。
回程的秋风里,安安举着新得的槐叶书签,追着飘落的黄叶跑。林乔翻开“旧物回忆册”,在粮票那页添了新话:“旧物引旧忆,新声追秋风。”顾行忽然指着前方笑了,巷口的“故事信箱”旁,又有个陌生人正弯腰投递信件,信封装得鼓鼓的,像是装着一整个秋天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