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风铃絮语
本书标签: 现代  传承  传说     

新篇落纸间

风铃絮语

书屋的灯光还映着窗上风铃的剪影,“风铃续语”册子便已添了不少字迹。有放学路过的学生写下对老巷的眷恋,有返乡的游子记下儿时听铃的记忆,连隔壁裁缝铺的王婶,都笨拙地描了几行,说要给在外求学的女儿留句话。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挂架,竹编风铃就被一阵轻叩门声惊醒。林乔开门时,看见个背着帆布包的年轻人,手里捧着个褪色的铁皮盒,脸上带着几分局促:“请问,这里是办风铃展的归处书屋吗?我是陆松的学生,叫沈砚。”

顾行闻言从里间走出,连忙请他进屋。沈砚打开铁皮盒,里面是几幅泛黄的速写,全是当年陆松在老巷画的风铃草图,还有一枚铜制铃舌,边缘刻着个“晚”字。“先生生前总说,老巷的风铃里藏着最真的烟火气,”沈砚指尖轻抚草图,“他去世前把这些托付给我,说等有机会,一定要送回老巷。”

陈教授恰好来书屋整理旧笺,见了速写当即眼睛一亮:“这可是陆松早年的手笔!我记得他当年为了画好风铃的动态,在巷口的老槐树下蹲了整整一个星期。”他说着翻出自己珍藏的旧相册,里面夹着一张黑白照片——年轻的陆松正举着画板,苏晚站在旁,手里捧着一串刚做好的布风铃。

林乔把速写装裱起来,挂在竹编风铃旁边,又将铜铃舌系在旧铜铃上。风一吹,新添的铃舌发出沉稳的声响,和其他风铃交织在一起,像是旧友重逢的低语。沈砚看着展架,忽然提议:“我是做文创设计的,能不能把这些风铃的图案和故事做成周边?让更多人知道老巷的故事。”

这个想法让街坊们都很兴奋。张奶奶找出当年苏晚教她做布风铃的花样,王婶主动提出帮忙缝制小布铃挂件,陈教授则负责整理每个风铃的文字故事。林乔和顾行忙着对接印刷,沈砚则熬夜修改设计图,将速写里的风铃线条简化,印在笔记本、书签和帆布包上。

第一批文创做好那天,书屋被围得满满当当。安安选了个印着竹编风铃的书签,蹦蹦跳跳地说要送给学校的老师;陆明特意赶来,拿了本印着父亲速写的笔记本,眼眶微红:“这样一来,爸爸的画就真的能一直陪着大家了。”

傍晚,沈砚要返程了,临走前他在“风铃续语”上写下:“师言犹在耳,风铃传新声。”林乔递给他一串新做的布风铃,是照着苏晚当年的花样做的:“以后常回来看看,这里永远是它们的归处。”

沈砚走后,林乔和顾行坐在柜台前,看着册子里越来越厚的字迹,还有挂架上不断新增的风铃——有沈砚留下的设计稿做成的纸风铃,有王婶缝制的碎花布铃,还有路过的旅人留下的、带着异地风情的贝壳铃。

晚风穿过窗棂,所有风铃一同轻唱。顾行翻开新的一页册子,提笔写下:“风引旧客归,铃唤新朋至。”林乔笑着点头,指尖拂过身旁的风铃,忽然懂得,“归处”从来不是静止的港湾,是旧故事的沉淀,更是新故事不断生长的土壤。而那些风铃,便是这土壤里最温柔的见证,把每一份牵挂与遇见,都藏进了风里。

上一章 铃语引新程 风铃絮语最新章节 下一章 铃语映新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