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暖港
本书标签: 现代  传承  治愈     

巷暖岁安时

暖港

冬至前的寒流裹着雪籽砸在“归处书屋”的玻璃窗上,林乔正往炉子里添煤,火苗“噼啪”作响,将柜台后的旧书脊烤得暖融融的。顾行踩着积雪进来,肩头落着薄雪,手里拎着个鼓鼓的布袋:“镇上供销社的老王送来了新做的棉门帘,说怕咱们看书冷。”

两人合力将蓝底白花的棉门帘挂上门框,刚系好绳结,就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吆喝声:“糖炒栗子嘞——”是街口摆摊的李叔,往年这个时候,他的栗子摊总围着半条巷的人。林乔笑着迎出去,雪籽落在脸上凉丝丝的,李叔已推着小车走到书屋门口,车上的铁锅里飘出甜香:“刚炒好的,给你们留了最热乎的。”

顾行接过纸包好的栗子,热气透过纸张暖了手心。正说着,张奶奶揣着个热水袋走来,身后跟着两个穿校服的孩子:“这俩娃爸妈不在家,听说书屋有炉火,想来写作业。”林乔连忙把孩子引到里间的长桌旁,那里早已摆好了台灯和热水杯——入冬后,书屋便成了街坊们的“暖房”,老人来晒暖,孩子来写作业,就连修鞋铺的王师傅,也常来借炉火烤工具。

傍晚时分,雪下得大了些。林乔在门口挂了盏红灯笼,昏黄的光透过雪幕,在青石板路上洒下一团暖晕。忽然,店门被撞开,一个穿破棉袄的小男孩闯进来,冻得嘴唇发紫,手里紧紧攥着一枚皱巴巴的五角钱:“阿姨,能买本书吗?我奶奶想看故事。”

林乔蹲下来,摸了摸男孩冻得通红的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插画版的《老巷故事集》——那是顾行特意为孩子画的简版,字大图多。“这本书送你。”她把书递过去,又从柜台里拿了袋刚炒的栗子,“给奶奶带回去,暖身子。”男孩愣了愣,眼圈一红,鞠了个躬就冲进了雪幕里。

顾行看着男孩的背影,忽然说:“咱们在巷口搭个‘暖物角’吧,让街坊们把闲置的棉衣、围巾捐出来,给有需要的人。”林乔当即点头,第二天一早就找来木板,在故事墙旁搭了个简易的木架,张奶奶第一个送来两件新做的棉背心,蓝布衫阿姨捐了几条绣着花纹的围巾,就连陈爷爷,也把年轻时穿的厚毛衣找了出来。

“暖物角”搭起来的第三天,那个小男孩带着奶奶来了。老人拄着拐杖,手里拎着一篮晒干的野菊花:“听说你们收旧物,这菊花泡水喝,能暖身子。”林乔接过篮子,一股清苦的香气漫开来,她知道,这是老人攒了一秋的心意。

雪停的那天,阳光格外好。街坊们聚在“暖物角”前,有人挑拣合适的衣物,有人送来新的捐赠品,孩子们围着木架追逐打闹,笑声落进雪堆里,融化出小小的坑。李叔推着栗子摊过来,免费给大家分栗子;王师傅搬出修鞋机,帮人修补磨破的棉鞋;顾行举着相机,拍下这热闹的一幕——镜头里,红灯笼在风里摇晃,棉门帘上的白花沾着雪粒,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暖融融的笑。

傍晚,林乔和顾行坐在炉边,翻看顾行拍的照片。照片里的老巷覆盖着薄雪,红灯笼的光映着“暖物角”的木架,像一幅温柔的画。“其实‘暖巷’不只是名字。”林乔剥了颗栗子递给顾行,“是这里的人,把日子过暖了。”

顾行点头,指着照片里的“归处书屋”:“以后每年冬天,咱们都把‘暖物角’搭起来。”炉火烧得正旺,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与书架上的书影叠在一起。窗外,风卷着残雪掠过巷口,红灯笼轻轻摇晃,将暖光送进每个角落——这巷,因人心而暖;这暖,因传承而长。

暖港最新章节 下一章 春归旧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