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海不到一个月,林晚在一个深夜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激动和一丝疲惫:"晚晚,晨晨生了!是个男孩,六斤八两,母子平安!"
林晚正熬夜修改一个竞标方案,闻言停下了敲击键盘的手。窗外是上海的万家灯火,电话里传来的是北京一个新生命降临的消息。她沉默了几秒,才轻声说:"太好了,妈。替我恭喜晨晨。"
"照片发到家庭群了,你看,小家伙眼睛像晨晨,嘴巴像陈叙……"母亲在电话那头絮絮叨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林晚打开微信,家庭群里果然已经炸开了锅。照片上,林晨脸色苍白却带着满足的笑容躺在病床上,怀里抱着一个襁褓。陈叙站在床边,弯腰看着孩子,侧脸线条柔和,那是林晚从未见过的、初为人父的神情。
她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然后发了一个红包,附言:"恭喜晨晨和陈叙,辛苦了。祝宝宝健康成长。"
很快,林晨回复了:"谢谢姐!等你回来看你外甥!"后面跟着几个可爱的表情。
陈叙也罕见地在群里发言:"谢谢姐。"
一个"姐"字,划清了所有的界限,也确认了彼此新的身份和关系。林晚关掉微信,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电脑屏幕上,但那些代码和图纸似乎都变得模糊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像一道清晰的分水岭,将过去和未来彻底分开。她知道,从这一刻起,有些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尘埃落定了。
随后的日子,家庭群里几乎成了宝宝的专属直播间。每天都有新的照片和视频:宝宝打哈欠、宝宝洗澡、宝宝第一次微笑……林晚通常是沉默的观看者,偶尔点个赞。她履行着一个姨妈该有的职责,寄去了昂贵的婴儿车、名牌奶粉和一堆玩具,用物质上的关怀来弥补情感上的距离。
她发现自己可以很平静地面对这一切了,就像看一场与己无关的温馨电影。那个在北京的、有着婴儿啼哭和奶香味的小家庭,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而她的故事,在上海的写字楼、设计图纸和深夜的咖啡里,独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