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艺术中心的成功,像一块投入业界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林晚的预期。邀请她参加学术论坛、行业峰会的函件纷至沓来。在一个于杭州举办的、主题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高规格建筑论坛上,林晚作为主讲嘉宾之一,发表了关于浦江艺术中心设计哲学的演讲。
她的演讲逻辑清晰,见解独到,配合精心制作的影像资料,赢得了满堂彩。论坛后的交流酒会设在西子湖畔的一家高级酒店。夜色中的西湖褪去了白日的喧闹,显得静谧而妩媚。酒会上衣香鬓影,业界精英云集。
林晚正与几位德国建筑师探讨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前景,一位侍应生走过来,低声对她说:“林小姐,那边一位先生想邀请您过去喝一杯。”侍应生示意了一个方向。
林晚抬头望去,看到一位身着深蓝色西装、气质儒雅的男士正举杯向她致意。是陆衍,一位在海外享有盛誉的美籍华人建筑师,也是这次论坛的重要嘉宾。他年约四十,举止从容,目光中带着睿智和欣赏。林晚之前拜读过他的著作,对他的设计理念颇为认同。
她向正在交谈的德国友人致歉,端着自己的酒杯走了过去。
“陆先生。”
“林小姐,”陆衍的笑容温和,与她轻轻碰杯,“刚才的演讲非常精彩。你将东方美学中的‘留白’与‘气韵’用现代建筑语言诠释得如此到位,令人佩服。”
“您过奖了,陆先生。您的作品才是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林晚客气地回应。这是实话,陆衍在融合东西方建筑文化方面成就斐然。
两人就论坛的主题又深入交谈了片刻,陆衍的见解深刻,言语风趣,交流起来很舒服。过了一会儿,他话锋微转,语气变得更为真诚:“林小姐,除了专业上的欣赏,我个人也对你非常敬佩。不知论坛结束后,我是否有这个荣幸,能邀请你共进晚餐?纯粹是私人的邀请,想有更多交流。”
他的目光坦诚而直接,带着成熟男性特有的自信和稳重。林晚有些许意外,但并未感到局促或慌乱。她欣赏陆衍的才华和风度,若在几年前,面对这样一位出色男性的邀约,她或许会有所考虑。但此刻,她的内心平静得像此时的西湖水面,泛不起一丝涟漪。
她微微笑了笑,笑容礼貌而疏离:“陆先生,非常感谢您的邀请和厚爱。不过很抱歉,我明天一早就要飞回上海,还有一个重要的项目会议,恐怕无法赴约了。”
这是一个无可挑剔又不会让对方难堪的理由。陆衍是聪明人,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但立刻恢复了翩翩风度,他点点头,表示理解:“当然,工作重要。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交流。期待看到你更多精彩的作品。”
“谢谢,我也同样期待您的新作。”林晚举起酒杯,再次与他轻轻一碰,将这个可能的小插曲,化解在了专业的、友好的氛围中。
这个小插曲并未在林晚心中停留太久。她并非刻意抗拒新的感情,只是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当下的状态。她不再需要依靠一段关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不再需要借助他人的陪伴来驱散孤独。她的世界已经足够丰富和完整,有热爱的事业,有独立的精神,有经营得宜的生活。爱情,对她而言,不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而这朵“花”,必须是与她灵魂契合、能真正走进她已然构建好的世界的人,否则,她宁肯保持现在这片清净而自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