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上海律所大会议室
评审会的最后一页 PPT 停在 “首期课题绩点排名” 上,胡明昊、肖扬以 92 分、88 分稳居前两名,黄凯的名字落在 “未提交” 一栏,指尖无意识抠着桌沿。刘思远拿起红笔,在白板上圈出 “85 分” 的分数线:
刘思远24 小时课题不是终点,是你们法律职业生涯的‘第一份错题本’—— 胡明昊的格式条款抗辩很亮眼,但漏了举证细节;肖扬的继承顺序梳理清晰,却错把‘养兄弟姐妹’排除在继承人外。
她的声音刚落,任为就接过马克笔,在 “错题” 旁添上 “复盘要点”:
任为建议大家建立‘案例 - 法条 - 实务’的关联库,比如今天漏的‘养兄弟姐妹继承权’,可以关联《民法典》第 1127 条和(2023)苏民终 189 号判例,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就能快速反应。
他转头看向黄凯,语气放软:
任为你的事实梳理表我看了,逻辑很清晰,下次提前两小时搭框架,就能赶在截止前提交。
黄凯猛地抬头,眼里的光重新亮起来,慌忙掏出笔记本记录。汪雨橦悄悄凑过去,把自己的 “三段论框架模板” 推给他,这是昨天任为教她的方法 —— 带教的温度,正通过实习生的互助悄悄传递。
【观察室】
何运晨指着屏幕里的白板,忍不住感慨:
何运晨刘律抓‘错在哪’,任律补‘怎么改’,这总结方式太绝了!不是简单批评,是把每个问题都变成‘下次进步的台阶’,比我当年师父的‘你自己反省’管用一百倍。
黄晓明点头附和:
黄晓明你看任为对黄凯的态度,没有提‘未提交’的遗憾,只说‘下次提前搭框架’,既给了面子,又指了方向。
黄晓明这种‘批评不戳痛处,鼓励找对方法’的带教艺术,真的需要多年经验积累。
金靖托着腮,盯着两人交替板书的画面:
金靖他们板书的位置都互补!刘律写左边错题,任律就写右边复盘,连马克笔颜色都刻意选了红黑配,这不是默契是什么?
金靖而且任律看黄凯的眼神,温柔得能掐出水,明明是严肃的总结会,却藏着这么多小细节!
【现场】
实习生们笑着鼓掌,刘思远却突然说:
刘思远从下周开始,每周二晚七点,我们开‘课题预判会’—— 提前梳理可能遇到的法律争议点,把‘临时抱佛脚’变成‘提前做准备’。
她看向任为,眼里带着询问,任为立刻接话:
任为我会提前整理当周的热点案例,比如下次可能涉及的‘劳动合同纠纷’,咱们一起给他们搭预判框架。
两人对视的瞬间,胡明昊突然举手:
胡明昊两位律!预判会能允许我们提前提问题吗?我想多了解‘商事仲裁’的实务技巧!
刘思远点头:
刘思远当然可以,把问题提前发群里,我们针对性准备资料。
任为补充道:
任为也可以带你们的‘错题本’,咱们逐个攻破。
【观察室】
何运晨看着屏幕里的 “预判会约定”,激动地拍桌子:
何运晨这个预判会太有必要了!我当年就是因为没提前预判争议点,开庭前才手忙脚乱。
何运晨刘律和任为这是把‘被动应对’变成‘主动准备’,直接给实习生铺了条‘少走弯路’的路!
金靖凑过来看:
金靖你们看刘思远刚才的眼神!明明是她提的预判会,却特意看任为要确认,这就是‘想和你一起做件事’的信号啊!
金靖任为还立刻接话补充资料准备,连分工都不用商量,这默契我真的服了!
黄晓明总结道:
黄晓明从‘错题总结’到‘预判准备’,刘律和任为不仅在解决‘当下的问题’,更在培养‘未来的能力’。
黄晓明这种‘授人以渔’的带教,比任何绩点奖励都珍贵 —— 他们要的不是实习生‘一次考好’,而是‘一直能做好’。
【现场】
会议结束后,实习生们陆续离开,黄凯特意走到刘思远和任为面前,递上补完的报告草稿:
黄凯谢谢两位律,我按‘三段论’改好了,下次一定按时提交!
刘思远接过草稿,红笔在 “事实部分” 画了个勾:
刘思远进步很快,继续保持。
任为则递给他一张便签,写着 “预判会重点:劳动合同纠纷中的‘试用期约定’,提前预习《劳动合同法》第 19 条”。
等黄凯离开,会议室里只剩两人。任为收拾着马克笔,突然说:
任为每周二预判会,我可以提前半小时来,把案例和法条整理成‘对照表格’,你不用再熬夜准备。
刘思远愣了愣,低头看着手里的红笔 —— 笔帽上的 “慎独” 二字,在灯光下格外清晰:
刘思远不用,我白天整理法条,你晚上找案例,咱们分工来。
两人的脚步声在空荡的会议室里回响,约定像一颗种子,埋在 “严谨” 与 “温度” 的土壤里。
下周的预判会还没开始,但他们已经用默契,为实习生、也为彼此,铺好了下一段并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