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上海律所会议室
晨光刚漫过会议桌,刘思远就把肖扬的邮件打印件铺在中央,红笔圈住 “诉讼时效计算” 那栏,墨痕几乎透纸:
刘思远肖扬,你算的‘三年诉讼时效’,从事故发生日到起诉日差了 3 天 ——《民法典》第 188 条明确‘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算’,你漏算了‘权利人知道损害结果’的 3 天滞后期。
肖扬的指尖瞬间冰凉,慌忙翻出自己的计算草稿:
肖扬我…… 我按事故日直接算的,以为只要不超三年就行。
刘思远拿起红笔,在草稿上画了条时间轴:
刘思远去年 3 月 1 日事故发生,3 月 4 日客户才收到诊断报告,知道权益受损,时效该从 3 月 4 日起算,你少加的 3 天,足以让案子因‘时效已过’被驳回。
会议室里的实习生都屏住呼吸,胡明昊悄悄在笔记本上记下 “时效起算点:以‘知道损害’为准”。任为这时从文件袋里拿出 “错误案例集” 初稿,翻到 “诉讼时效” 章节推给肖扬:
任为这是我整理的‘时效计算失误败诉案例’,有个案子和你情况几乎一样,就因为少算 5 天,客户最终拿不到赔偿。
肖扬接过案例集,突然发现页边空白处多了行黑色字迹:“附件命名需含案号 + 时效起算日,比如‘张三保险案 - 时效起算 20230304’,避免后续核对遗漏”—— 是任为刚补的注解。刘思远瞥见这行字,挑眉看向任为:
刘思远你倒会查漏补缺,我只盯着时效,倒把附件命名的事忘了。
任为笑着点头:
任为你抓核心错误,我补细节漏洞,刚好互补。
【观察室】
何运晨看着屏幕里的时间轴,忍不住倒吸凉气:
何运晨这 3 天也太关键了!我当年实习算错次时效,师父直接让我把《民法典》188 条抄了 50 遍。
何运晨刘律这‘精准补刀’太狠了,但真的能让实习生记一辈子 —— 吃过一次亏,下次绝对不敢再错。
黄晓明拿起模拟案例集,感慨道:
黄晓明任律的补充也绝了!刘律点出‘时效错误’这个致命问题,任为立刻补‘附件命名’的预防措施,一个解决‘当下错’,一个避免‘未来错’,这带教组合考虑得比实习生自己还周全。
金靖托着腮,盯着案例集上的注解:
金靖你们看任为的注解位置!刚好在肖扬能一眼看到的地方,还特意举了命名例子,这不是随便写的,是真的在帮肖扬想‘怎么改’。
金靖而且刘律挑眉的样子,明明是在夸任为,却还装成‘没想到你会补’,这口是心非的默契太甜了!
【现场】
肖扬按着时间轴重新计算,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格外轻:
肖扬刘律、任律,我改过来了,时效应该是到 2026 年 3 月 3 日,附件也按规范重命名了。
刘思远拿起修改稿,红笔在 “20260303” 旁画了个勾:
刘思远记住这次教训,法律里没有‘差不多’,差 1 天都是错。
任为则把案例集递给其他实习生:
任为大家都看看,里面除了时效问题,还有‘抄送遗漏’‘错字影响法律效力’的案例,看完每人写条‘避坑心得’,发群里共享。
汪雨橦翻到 “错字案例” 时,突然举手:
汪雨橦任律,‘法定继承’写成‘发定继承’,真的会影响案子吗?
刘思远会。
刘思远接过话,
刘思远去年有个案子,律师把‘遗嘱继承’写成‘遗属继承’,对方律师当庭质疑文书效力,法官要求重新举证,耽误了整整一个月。
她指了指案例集封面,
刘思远这就是我们整理案例集的原因 —— 把别人的坑,变成你们的垫脚石。
等实习生开始写心得,刘思远把任为拉到茶水间:
刘思远你在案例集里加的‘附件命名规范’,我补了‘抄送对象优先级’,比如‘客户>合伙人>协办律师’,避免漏加关键人。
任为接过修改后的案例集,翻到那页时笑了:
任为你连‘优先级’都想到了,比我还细。
刘思远耳尖微热,把红笔别在口袋里:
刘思远不然怎么叫‘避坑指南’,得把坑堵全了。
【观察室】
何运晨看着屏幕里的茶水间互动,笑着补充:
何运晨你看这俩人!刘律补‘抄送优先级’,任律夸她细,这不是协作,这是‘把对方没说出口的需求都想到了’!我当年和搭档整理资料,从来没这么默契过,总有人漏东漏西。
金靖凑过来看案例集:
刘思远刘思远写的‘抄送优先级’,字比平时小一点,好像怕别人看见似的,任律翻页的速度也放慢了,明显在认真看。这俩人连整理资料都这么甜,职场恋爱也不过如此吧!
黄晓明总结道:
黄晓明这一章最打动人的,是‘精准’背后的‘用心’—— 刘律的红笔不是为了批评,是为了让实习生记住‘法律无小事’;任律的注解不是为了补位,是为了让他们学会‘预防大于补救’。
黄晓明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经验,变成了实习生能接住的‘避坑指南’,这种带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