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律所的晨光刚漫过工位,实习生们就收到了新课题通知 ——“某科技公司试用期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要求 24 小时内提交赔偿方案。
黄凯第一时间从抽屉里翻出《律师文书避坑指南》,指尖在 “劳动合同纠纷” 章节反复摩挲,封面上刘思远的红笔批注 “先查试用期条款,再算经济赔偿” 格外醒目。
胡明昊黄凯,你知道‘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6 个月’的前提是什么吗?
胡明昊凑过来,手里攥着刚打印的《劳动合同法》条文。黄凯低头翻案例集,很快找到任为整理的判例:
黄凯这里写了!劳动合同期限满 3 年,试用期才能约定 6 个月,要是 1 年合同,最多 2 个月。
他指着页边任为的黑笔注解,
黄凯你看,任律还附了(2024)沪劳人仲案字第 XXX 号判例,和这个课题的公司情况几乎一样。
两人讨论的声音刚落,汪雨橦就抱着电脑走过来,眉头拧成结:
汪雨橦我算经济赔偿金时,不知道该不该算试用期工资…… 案例集里没找到类似的。
话音刚落,刘思远的红笔突然点在她的屏幕上:
刘思远《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 25 条,赔偿金计算基数包含试用期工资 —— 你漏看了案例集第 37 页的红笔标注,我特意写了‘试用期工资计入赔偿基数,不打折’。
汪雨橦慌忙翻到那页,果然看见红色墨迹圈出的关键句,旁边还画了个小箭头,指向任为补充的 “某互联网公司赔偿案”:
汪雨橦原来这里有!我刚才只看了法条,没注意判例注解。
刘思远收回红笔,指尖无意识摩挲笔帽上的 “慎独” 二字:
刘思远案例集不是工具书,要法条和判例对着看,才叫‘避坑’。
任为这时端着两杯热咖啡过来,刚好听见这话,笑着把咖啡放在两人桌上:
任为刘律说得对,我当年刚做劳动案,也漏算过试用期工资,后来师父让我抄了 10 份赔偿计算表,才记住这个点。
他俯身看向黄凯的课题草稿,指着 “时效起算日” 那栏,
任为你这次算得很准,比上次保险金课题进步多了。
黄凯的耳朵瞬间红了,慌忙点头:
黄凯我照着案例集里的时间轴模板画的,连‘权利人知道损害日’都标出来了。
任为从口袋里掏出张便签,上面是新整理的 “劳动争议举证要点”:
任为这个给你,下次遇到类似课题,记得让客户准备‘工资流水’和‘解除通知书’,这两个是关键证据。
等实习生们重新投入课题,刘思远和任为并肩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工位上埋头翻案例集的身影。
刘思远没想到案例集真能帮上他们。
刘思远轻声说,目光落在黄凯手里的册子上 —— 那本指南的封皮,已经被翻得有些卷边。任为点头,从文件夹里抽出张泛黄的纸:
任为你看,这是我当年在北大旁听劳动法课时记的笔记,和你案例集里的标注,好多点都重合了。
刘思远接过笔记,看见扉页贴着半张未名湖门票根,日期正是十年前她北漂的第一年。
刘思远原来你当年也在北大听课?
她抬头,眼里带着惊讶。任为笑了:
任为是啊,那时候总坐在最后一排,记得有次课后,有个女生跟我借笔记,说要赶去律所加班 —— 现在想想,说不定就是你。
阳光透过玻璃,把两人的影子叠在笔记上,门票根的边缘泛着暖光。刘思远把笔记递回去,指尖不小心碰了碰他的手:
刘思远说不定真的是我。
任为的耳尖悄悄泛红,慌忙转移话题:
任为下午我们把案例集的‘劳动争议’章节再补补吧,加些最新的地方规定。
刘思远好啊。
刘思远点头,目光重新落回实习生身上 —— 肖扬正帮汪雨橦核对赔偿金额,胡明昊在案例集上写新的注解,黄凯的草稿本上,画满了和案例集里一样的时间轴。这些细碎的成长瞬间,像一颗颗小种子,在案例集的滋养下,慢慢发了芽。
傍晚时分,实习生们陆续提交了课题方案。胡明昊的方案里,不仅引用了案例集的法条,还加了 “预防建议”,建议公司 “规范试用期约定”;汪雨橦则在赔偿计算表后,附了任为给的 “举证要点”;黄凯的草稿本上,写着一行小字:“谢谢刘律、任律,我终于不怕算错时效了。”
刘思远把这些方案整理好,刚要放进文件夹,就看见任为走过来,手里拿着新打印的 “案例集补充页”:
任为 加了‘竞业限制’的内容,下次课题可能会用到。
他把补充页递给她,
任为我们明天一起装订进去吧,顺便给实习生们发新版。
刘思远好。
刘思远接过纸,看着上面红黑交错的批注 —— 她的法条标注,他的判例补充,像两道缠绕的光,照亮了实习生的成长路,也照亮了他们并肩的职场路。
窗外的夕阳落下,把办公室染成暖黄色,案例集上的字迹,在余晖里显得格外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