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千金共途
本书标签: 现代  真女同 

根基

千金共途

《山语》系列在巴黎引发的轰动效应尚未消散,苏清颜却已悄然将目光从霓虹闪烁的时尚巅峰,投向了更为厚重、更为深远的基础建设。她深知,一时的绚烂如同烟花,转瞬即逝,唯有扎实的根基,才能支撑“清晚”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穿越任何可能的市场周期与文化风浪。

在她的构想与强力推动下,“清晚非遗学院”的蓝图不再只是图纸上的线条,而是开始化为砖石与混凝土的现实。选址定在了海城一片由政府支持、毗邻湿地公园的文化教育园区,这里环境清幽,远离商业中心的喧嚣,正适合沉心学问与技艺传承。

学院的奠基仪式,没有邀请过多媒体与商界名流,风格低调而务实。苏清颜身着简单的深色西装,与苏晚一同执起系着红绸的铁锹,为奠基石培下第一锹土。镜头前,她的发言简短却力重千钧:

“‘清晚’二字,承载的不仅是商业成功的期望,更是文化传承的责任。这座学院,将是我们对这份责任最郑重的回应。它要培养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匠,而是能读懂文明密码、掌握时代语言、具备独立人格与创新精神的‘新文化守护者’。他们,才是‘清晚’未来真正的基石,是中国乃至世界非遗事业未来的希望。”

这绝非虚言。学院的设计理念超前,打破了传统院校的学科壁垒。规划中,不仅有配备顶级设备的苏绣、锡绣、缂丝等传统工艺工坊,还有融合了材料科学、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创新实验室;不仅有理论研究的安静书斋,更有直接对接市场、鼓励学生创业的孵化空间。苏清颜甚至亲自与数位国际顶尖的建筑师、教育学家反复沟通,力求将“融合”与“共生”的理念,融入学院的每一处空间设计。

资金投入是巨大的,甚至引起了董事会内部一些关于“投资回报率”的微弱质疑。苏清颜在会议上,只用一句话便平息了所有争议:“如果我们只盯着下一个季度的财报,那么‘清晚’永远只能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而无法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文化符号。对教育的投入,是唯一确定不会亏损的长期投资。”

与此同时,苏晚则沉浸在对学院核心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她将自己多年来对苏绣、锡绣的深刻理解,以及《山语》系列成功的跨界经验,系统性地融入课程设计。她坚持“技艺为骨,文化为魂”的原则,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做”,更要“懂为何而做”。她亲自撰写了《传统纹样的当代叙事》、《手工的温度与科技的边界》等核心课程的纲要,并开始着手筹建一个汇集了全球各地稀有技艺资料的“非遗数字图书馆”。

奠基仪式后的傍晚,姐妹二人在初具轮廓的学院工地上漫步。夕阳将她们的影子拉长,与那些刚刚立起的钢筋骨架交织在一起。

“想想看,几年后,这里会有多少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多少双充满创造力的手。”苏晚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语气中充满了憧憬。

苏清颜点点头,目光扫过规划图上标注的每一个功能区,眼神坚定:“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最肥沃的土壤,最自由的空气。至于能长出多高的树,开出多美的花,交给时间和他们自己。”

她们都明白,上市、并购、时尚大奖,这些都是“清晚”这棵大树的枝叶与花果,固然引人注目。而这座学院,以及它所代表的对人才培养和文化根基的重视,才是深深扎入土壤、汲取养分、支撑所有繁华的根系。只有根深,方能叶茂,才能无惧风雨,屹立不倒。

---

上一章 巅峰的融合与加冕 千金共途最新章节 下一章 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