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城满载而归,苏念棠立即着手扩建合作社。
与省药材公司的合作需要稳定的供货量,现有的种植规模远远不够。
“我打算把后山那五十亩荒地都承包下来。”她在社员大会上宣布。
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五十亩?咱们现在才十亩就忙不过来了!”
“种这么多,卖得出去吗?”
“万一赔了怎么办?”
苏念棠理解大家的顾虑:“省药材公司签了五年合同,保底收购。而且...”她顿了顿,“我打算引进滴灌技术。”
“滴灌?”老庄稼把式苏老全皱眉,“啥新鲜玩意儿?”
苏念棠耐心解释:“就是用水管把水直接送到植物根部,省水省工。”
这是她从红包群里【现代农技员】那里学来的技术,虽然在这个年代还很超前,但在干旱的北方山区特别实用。
说干就干。她先用合作社的积蓄买来塑料管,又在陆北辰的帮助下设计了简易的滴灌系统。
第一批开垦的二十亩地,全部装上了滴灌设备。
春播时节,新社员们学着使用新设备,既好奇又担心。
“这玩意儿真能行?”苏老全嘀咕着。
然而,当幼苗破土而出,在滴灌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时,所有人都服气了。
“省了挑水的功夫,苗还长得壮!”苏老全终于笑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苏念棠从省农科院引进了新品种草药,产量比本地品种高出三成。
到夏天,合作社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五十亩,社员增加到五十户。原来穷得叮当响的红星公社,成了全县闻名的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