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恢复高考的消息像春雷般传遍大江南北。
苏念棠正在药田里查看金银花长势,听到广播里的消息,手中的笔记本“啪”地掉在地上。
“念棠,你怎么了?”旁边的桂花婶关切地问。
“没、没事。”她捡起笔记本,手却在微微发抖。
终于等到了!这个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时刻!
当晚,她在煤油灯下给陆北辰写信:“北辰哥,高考恢复了!这是我们走出大山的机会...”
三天后,陆北辰急匆匆赶来:“念棠,我要参加高考!”
“我们一起考。”苏念棠坚定地说。
她立即调整了合作社的工作安排,把日常管理交给桂花婶,自己专心复习。
复习资料是个大问题。这个年代,很多人家连课本都找不齐。
苏念棠想到红包群。她用一批草药标本跟【未来科技宅】换了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
“这套书在我们这里都是古董了,”科技宅说,“不过内容应该没过时。”
收到书后,苏念棠如获至宝。她不仅自己用,还复印了多份,免费发给村里的知青和想考学的年轻人。
很快,红星公社兴起了一股学习热。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年轻人一边干活一边背书。
苏念棠组织了一个复习小组,每天晚上在合作社办公室集体学习。陆北辰也加入进来,他的数理化特别强,经常给大家讲解难题。
“北辰哥,这道三角函数题怎么做?”女知青刘倩倩问。
陆北辰耐心讲解,条理清晰。苏念棠在旁边看着,心里满是骄傲。
学习到深夜,陆北辰总会送苏念棠回家。月光下的乡间小路,见证了两个年轻人共同奋斗的身影。
“念棠,你想考什么学校?”一次夜归途中,陆北辰问。
“北京医科大学。”苏念棠毫不犹豫,“我想系统学习医学知识。你呢?”
“清华大学,学机械工程。”陆北辰目光坚定,“我想设计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设备。”
两只手在夜色中悄悄握在一起,传递着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