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破笼之雀
本书标签: 校园 

第十四章 亲戚来访与暗流再起

破笼之雀

林建国和周惠兰从北京回家的第三天,门铃响了。周惠兰开门时,看见林秀兰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身后跟着穿职业装的表姐林薇 —— 一身剪裁合体的西装套裙,手里拎着限量款皮包,指甲涂着精致的裸色指甲油,一看就是 “混得不错” 的样子。​

“哟,弟妹,我们来看看你!” 林秀兰嗓门洪亮,刚进门就把礼品往茶几上放,“这是薇薇从上海带回来的进口巧克力,还有你爱喝的龙井,都是薇薇公司发的福利!”​

林薇笑着打招呼,把一张烫金名片递过来:“舅舅,舅妈,这是我的新名片,现在在上海一家投行做分析师,上个月刚升了职。”​

名片上 “首席分析师” 的头衔格外显眼,周惠兰连忙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放进茶几抽屉,像珍藏什么宝贝。林建国坐在沙发上,目光落在林薇的皮包上 —— 上次陪客户吃饭时,他见过这款包,售价至少五万,比他三个月的工资还多。​

“薇薇可真厉害!” 周惠兰拉着林薇的手,语气里满是羡慕,“才工作三年就升首席,比我们家小野强多了,他现在还在北京当助教,一个月赚的钱还不够你这包的零头。”​

“舅妈您别这么说,” 林薇故作谦虚,却从包里掏出手机,点开一张照片,“这是我们公司年会的照片,我跟 CEO 合的影,今年公司还给我配了专属车位和商务车,出差都是五星级酒店。”​

林秀兰立刻接话:“可不是嘛!薇薇现在年薪五十万,还不算年终奖,上个月还给我们老两口在市区买了套养老房!我早就说,学金融才有出路,稳定、赚钱还体面,哪像有些专业,读了半天都不知道能干啥。”​

这话像根针,轻轻扎在周惠兰心上。她下意识攥紧手里的茶杯,指尖泛白 —— 早上她刚给林野打了电话,儿子说这个月助教工资三千五,除去房租和饭费,基本没剩多少,连买件新羽绒服都要犹豫半天。​

林建国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没接话,却忍不住多看了林薇两眼。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想进金融行业,却因为家里穷,最后只能进工厂当会计;现在看着侄女混得风生水起,再想想儿子在北京 “问东问西” 做调研,心里忽然有点不是滋味。​

“对了,小野呢?怎么没看见他?” 林秀兰装作不经意地问,目光扫过墙上林野的辩论赛照片,“上次听说他非要学哲学,我就觉得不靠谱 —— 你说学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吗?薇薇当年高考,我就让她报金融,你看现在多好!”​

周惠兰连忙打圆场:“小野在北京忙,做什么哲学调研呢,老师说他很有潜力……”​

“潜力能当饭吃吗?” 林秀兰打断她,从包里掏出一张纸,“这是薇薇公司的招聘启事,今年招实习生,要求金融或经济相关专业,实习工资一个月八千,表现好还能转正。我觉得小野要是肯转专业,让薇薇带带他,将来肯定比现在强。”​

林建国的目光落在招聘启事上,“八千实习工资” 的字样格外刺眼。他想起林野说的 “助教工资三千五”,想起自己偷偷给儿子银行卡打钱时的纠结,心里的天平悄悄晃了晃 —— 或许,林秀兰说得对?学金融确实比学哲学 “实在”。​

“这事儿…… 得看小野自己的意思,” 周惠兰语气犹豫,却把招聘启事叠好,放进刚才放林薇名片的抽屉,“他现在一门心思学哲学,我们也劝不动。”​

“劝不动也得劝啊!” 林秀兰提高声音,“我这都是为了他好!你看薇薇,现在想吃什么吃什么,想买什么买什么,过年回家给我们带的礼物都是名牌,哪像有些孩子,毕业好几年还要靠家里接济?弟妹,你可别心软,孩子小不懂事,你们当父母的得帮他把好关!”​

林薇也跟着劝:“舅舅,舅妈,我不是说哲学不好,只是太‘虚’了,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我们公司最近招了个北大哲学系的毕业生,天天做数据录入,跟实习生没区别,月薪才四千,还不如我们公司的前台。要是小野愿意转金融,我可以帮他找培训机构,明年就能考金融从业资格证,比他在北京做调研强多了。”​

林建国沉默着抽烟,烟雾缭绕中,他想起林野在北京摔调研问卷的样子,想起儿子红着眼眶说 “我能做出成绩” 的坚定,又想起林薇手里的名片、包里的照片、招聘启事上的薪资 —— 两种选择在他心里打架,让他越发没底。​

周惠兰起身去厨房做饭,路过客厅时,看见林建国偷偷把林薇的招聘启事塞进西装内袋,心里忽然一酸。她知道丈夫又动摇了,就像北京那次一样,嘴上说着 “不逼孩子”,心里却还是在意 “稳定” 和 “赚钱”。​

吃饭时,话题又绕回林野身上。林秀兰夹了一块排骨给林薇,故意说:“薇薇,你多吃点,补补脑子,下次回上海帮你舅舅舅妈劝劝小野,让他别再钻牛角尖了。你说你一个月赚五十万,要是小野也学金融,将来咱们家不就更风光了?”​

“一定一定,” 林薇笑着答应,“下次我去北京出差,顺便跟小野聊聊,我给他带几本金融入门书,让他看看金融有多有意思。”​

周惠兰勉强笑了笑,给林建国夹了一筷子青菜,却看见丈夫盯着林薇的皮包发呆,眼神里满是复杂。她忽然想起林野小时候,拿着画笔画 “未来的家”,说 “要让爸妈住大房子”;想起儿子在北京说 “等我稳定了,就把你们接去北京”—— 那些承诺,在林薇的 “五十万年薪” 面前,突然显得有些苍白。​

送走林秀兰和林薇后,客厅里只剩下沉默。周惠兰从抽屉里拿出林薇的名片,反复摩挲着 “首席分析师” 的字样,轻声说:“老林,你说…… 我们是不是真的错了?要是当初让小野学金融,是不是现在也能像薇薇一样?”​

林建国掏出烟,却没点燃,手指捏着烟盒,声音沙哑:“我不知道…… 但小野说他能做出成绩,我们总得再等等。”​

“等多久?” 周惠兰的声音带着哭腔,“薇薇才工作三年就年薪五十万,小野就算能拿到哲学论坛奖,又能怎么样?能在北京买房吗?能给我们养老吗?”​

林建国没说话,从西装内袋里掏出林薇的招聘启事,展开又叠上,反复好几次。他想起北京酒店里写的 “下次哲学论坛来看比赛”,想起儿子收到羽绒服时的眼泪,又想起林秀兰说的 “潜力不能当饭吃”,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喘不过气。​

“要不…… 让薇薇跟小野聊聊?” 周惠兰犹豫着说,“就当是给小野多一个选择,要是他不愿意,我们再支持他学哲学也不迟。”​

林建国沉默了很久,终于点了点头:“也好…… 让薇薇跟他聊聊,说不定他自己就想通了。”​

第二天,周惠兰给林野打电话,语气小心翼翼:“小野,你表姐薇薇这个月要去北京出差,想跟你见一面,她给你带了些金融方面的书,说能帮你拓展思路……”​

电话那头的林野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 —— 肯定是姨妈又在爸妈面前炫耀,爸妈又动摇了。他握着手机,想起北京办公室里洒在地上的红烧肉,想起父亲说的 “没你这个儿子”,心里忽然有点冷。​

“我没时间,” 林野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丝疏离,“这个月要忙着准备哲学论坛的调研报告,还要帮社区做科普活动,没空见她。”​

“小野,你就见见吧,” 周惠兰的声音带着恳求,“薇薇也是为你好,她现在混得这么好,说不定能给你指条明路……”​

“明路?” 林野笑了笑,语气里满是无奈,“妈,你们所谓的‘明路’,就是让我放弃哲学,学金融,像表姐一样赚钱,对吗?可你们有没有问过我,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还不是为了你好!” 周惠兰的声音提高了些,“你表姐年薪五十万,还能给她爸妈买养老房,你呢?一个月赚三千五,连自己都养不活,将来怎么给我们养老?”​

这句话像重锤,砸在林野心上。他握着手机,想起父亲留下的羽绒服和银行卡,想起母亲偷偷寄来的红烧肉,忽然觉得很无力 —— 原来无论他怎么努力,在父母眼里,他的 “热爱” 还是比不上 “五十万年薪”。​

“我知道了,” 林野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表姐来了再说吧,我尽量抽时间。”​

挂了电话,林野靠在办公室的墙上,看着桌上的调研报告 —— 社区居民的反馈写满了纸,“哲学能帮我想通家庭矛盾”“希望多搞些这样的科普活动” 的评价格外显眼。他想起苏晓说的 “这就是你的成绩”,想起赵玥说的 “叔叔早晚会看见”,可现在,父母眼里只有 “五十万年薪”,看不见这些 “成绩”。​

苏晓端着咖啡走进来,看见他低落的样子,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阿姨又劝你见表姐了?”​

林野点点头,接过咖啡,手指冰凉:“我妈说表姐年薪五十万,能给我指条明路 —— 在他们眼里,我的调研报告、社区合作,都比不上五十万。”​

“别难过了,” 苏晓坐在他身边,“我妈昨天也跟我说,让我跟表姐学学,说‘画画不能当饭吃’,可我上周刚卖了两幅画,赚了一万块 —— 总有一天,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我们的选择不是错的。”​

林野看着苏晓坚定的眼神,心里稍微好受了些。他掏出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原来‘理解’这么难,难到需要用‘五十万’来证明我的热爱不是‘不切实际’。”​

而千里之外的家里,周惠兰把林薇的名片和招聘启事放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收进衣柜最底层。林建国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的财经新闻,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 他想起林野在北京摔问卷的样子,想起儿子红着眼眶说 “我能做出成绩”,心里忽然有点后悔,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跟儿子说。​

客厅里的灯光暖融融的,却照不进两人心里的 “迷茫”。他们其实也不想逼林野,只是在 “五十万年薪” 和 “三千五助教工资” 的对比下,在林秀兰的炫耀和林薇的 “成功” 面前,他们忍不住开始怀疑 —— 是不是真的错了?是不是真的该让林野转专业?​

这种 “怀疑” 像种子,悄悄在心里生根发芽,为接下来的矛盾,埋下了新的隐患。而北京的林野还不知道,表姐的到来,会让他和父母的关系,再次陷入新的僵局。

上一章 第十三章 北京相见与矛盾爆发 破笼之雀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五章 校园坚守与无声较劲